1、天道酬勤政教处范文之晨会科技教育材料:地质灾祸 地质灾祸地质灾祸是一种常见的灾祸。它是指经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祸。地质动力活动除了来自自然的内动力活动、外动力活动之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持续开展,人类在开发资源、进展工程建立等活动的同时,对地球表层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强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无视的环境动力和灾祸动力,因而地质动力活动还包括人为地质动力作用。地质灾祸品种繁多,目前对其范围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依照地质灾祸定义,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倒塌(危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岩爆、井巷变形、矿井突水突泥、煤瓦斯突出、井下
2、热害、油气井管套损,煤自燃,冻融、特别岩土工程地质病害、异常水土环境与地点病、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口淤积、河湖水库淤积与塌岸、堤防滑坡、塌陷、管涌等。依照地质灾祸的主导动力成因,分为:内动力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构造沉降、构造地裂缝、岩爆等动力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倒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动力地质灾祸,主要包括水库诱发地震、抽水塌陷、矿区采空塌陷等。实践说明,单一成因的地质灾祸较少,多为复合型地质灾祸。依照地质灾祸成灾动态特征,分为:突发性地质灾祸-发生突然,过程短暂的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煤瓦斯突出、倒塌、滑坡、泥石流等;缓发型地质灾祸(或累进型地质灾
3、祸)-发生过程比拟缓慢,具有累进性特征的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海水入侵等。依照地质灾祸发生的自然地理位置,分为:山地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倒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祸,主要包括地在沉降、土地盐渍化等;滨海地质灾祸,主要包括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洋地质灾祸,主要包括海底滑坡等。依照与社会经济关系,分为城市地质灾祸、矿区地质灾祸、农业地质灾祸、工程地质灾祸等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特别强烈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绝大多数是循活动性断裂分布的构造地震,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方向性;其优势方向在中国东部主要为北北东向,西部主要为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中部主要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地震集中的地带称为地震带。我国西部地震带有近东西的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北西向的阿尔泰山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鲜水河地震带、红河地震带等。中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走向北北东的台湾地震带,向西依次为东南沿海地震带、剡城-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和东西向的燕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