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ppt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2636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警惕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9月篇月篇 酒肉穿肠过酒肉穿肠过 莫让莫让隐患身上留隐患身上留 MDE-P-2011-62 什么是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什么是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1 1 引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引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 2 综合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综合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 3 3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要点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护理要点 4 4 秋高气爽话美食秋高气爽话美食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老王,男,老王,男,52岁,岁,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8年,血糖控制稳定年,血糖控制稳定 中秋之夜,过量进食、饮酒中秋之夜,过量进食、饮

2、酒 突发心肌梗死,入院突发心肌梗死,入院 从无心脏病史的老王为什么会突发心肌梗死?从无心脏病史的老王为什么会突发心肌梗死?中秋节的意外。中秋节的意外。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累及心、脑大血管,导致心脑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累及心、脑大血管,导致心脑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冠心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速发展,主要表现为冠心病、脑卒中等。脑卒中等。Clinical Science(2005)109,143159(Printed in Great Britain)什么是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什么是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冠心病 糖尿病引发糖尿病引发 80%的糖

3、尿病的糖尿病患者患者 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Clinical Science(2005)109,143159(Printed in Great Britain)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害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害 新诊断新诊断2 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心脑血管病变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心脑血管病变 UKPDS 8:Diabetologia.1991;34 心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 发生率发生率 心电图异常 18%心肌梗塞 2%心绞痛 3%中风/短暂性脑缺血 1%国外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表明:国外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表明:引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引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动

4、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高糖化血红蛋白高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异常波动血糖异常波动 肥肥 胖胖 高血压高血压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冠心病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 什么什么是高糖化血红蛋白(是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反映近能反映近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目标应控制目标应7%高糖化血红蛋白:高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期整体血糖水平升高反映近期整体血糖水平升高 临床上以此判定一段时间内整体高血糖临床上以此判定一段时间

5、内整体高血糖 UKPDS 35,BMJ 2000;321.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显著减少下列病症及危害显著减少下列病症及危害 降低并发症风险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约每降低约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 总体死亡率总体死亡率 糖尿病相关性死亡糖尿病相关性死亡 14%14%21%卒中卒中(中风等中风等)12%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 1意味着:意味着:加强血糖控制能显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加强血糖控制能显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著名的著名的DCCT/EDIC研究显示,研究显示,加强血糖控制加强血糖控制 可进一步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可进一步使糖尿病患

6、者的心血管疾病 减少减少42%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N Engl J Med 2005;353.降低降低42%42%什么是血糖异常波动?什么是血糖异常波动?正常人每日血糖存在一定程度波动,特点:正常人每日血糖存在一定程度波动,特点:波动幅度波动幅度小小,时限,时限短短,变异,变异小小,体现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体现机体自身调节能力强强 血糖异常波动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特点:血糖异常波动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特点:波动幅度波动幅度大大,时限,时限长长,变异,变异大大,体现机体自身调节能力较,体现机体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差 16.1 13.3 10.6 7.8 5.0 2.2 血糖值血糖值mmol/L 68:0

7、0 10 12:00 2 4 6:00 8 10 12 2 4 6 早餐早餐 午餐午餐 晚餐晚餐 1 1型型 2 2型型 正常人正常人 血糖异常波动增加血糖异常波动增加意味着意味着心血管疾病增加心血管疾病增加 有研究发现:有研究发现:1小时血糖波动小时血糖波动5.6mmol/L 心脏病事件心脏病事件 餐后餐后2小时高血糖小时高血糖 冠心病和总死亡率增高冠心病和总死亡率增高 空腹血糖变化幅度较大空腹血糖变化幅度较大 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 疾病(包括糖尿病及肝、肾、胃、肠、垂体病变等)疾病(包括糖尿病及肝、肾、胃、肠、垂体病变等)药物影响药物影响 饮食(包括进餐的质、量、餐次、时间的改变)

8、饮食(包括进餐的质、量、餐次、时间的改变)运动运动 情绪情绪 睡眠睡眠 引起血糖异常波动的原因引起血糖异常波动的原因 餐后高血糖是指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血糖高峰超过餐后高血糖是指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血糖高峰超过 正常范围(餐后血糖正常范围(餐后血糖7.8mmol/L)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目标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目标10mmol/L 什么是餐后高血糖?什么是餐后高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血糖(mmol/L)2小时血糖小时血糖(mmol/L)0 0.5 1.0 1.5 2.0 2.5 3.0 3.5 6.1 6.16.9 7.0 P=0.83 7.8 7.81

9、1.0 11.1 P0.001 DECODA研究研究(样本量样本量6,817)Diabetologia 2004;47.空腹血糖不能预测死亡风险空腹血糖不能预测死亡风险 餐后血糖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餐后血糖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心血管死亡风险心血管死亡风险 餐后高血糖可增加心脑血管死亡风险餐后高血糖可增加心脑血管死亡风险 关于餐后高血糖,糖友一定要记牢关于餐后高血糖,糖友一定要记牢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风险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死亡风险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 血糖异常波动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血糖异常波动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餐后高血

10、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 直接损害靶器官,如心脏、脑等直接损害靶器官,如心脏、脑等 造成血糖波动加剧,促进心血管病变发生造成血糖波动加剧,促进心血管病变发生 反映超重与肥胖程度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反映超重与肥胖程度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BMI=体重(体重(kg)身高身高2(m2)我国的标准我国的标准1:BMI 分类分类 18.5 体重过低体重过低 18.523.9 正常体重正常体重 24.027.9 超重超重 28 肥胖肥胖 1.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什么是肥胖?什么是肥胖?超重与肥胖常伴有血糖超重与肥胖常伴有血糖、血脂血脂、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血压等多种心

11、血管危险因素变化素变化,并导致冠心病发病增加并导致冠心病发病增加 BMI每增加每增加1kg/m2,8年内患高血压病风险增加年内患高血压病风险增加2.5%肥胖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较正常人增加倍数如图(体重正常者风险为肥胖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较正常人增加倍数如图(体重正常者风险为1)1.Am.J.Epidemiol.(2008)167(11).2.Clinical obesity in adults and children 3.Obesity:mechanism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40 1.9 2.0 风险增加倍数风险增加倍数 肥胖的人更易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的人

12、更易患心血管疾病 体重降低体重降低10kg 死亡风险降低死亡风险降低20%25%血压(收缩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低舒张压)降低10/20mmHg 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症状减少91%,运动耐量增加,运动耐量增加33%甘油三酯降低甘油三酯降低30%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降低30%50%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5%(相对)(相对)British Medical Bullitin 1997;53(http:/bmb.oxfordjournals.org/content/53/2/307.full.pdf)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降低体重减少心血

13、管疾病 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 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均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 总原则:总原则:防治对策:防治对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达标达标 减少减少 血糖波动血糖波动 HbA1C 7 使用主要作用于餐后高血糖的药物,使用主要作用于餐后高血糖的药物,如瑞格列奈、门冬胰岛素等如瑞格列奈、门冬胰岛素等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降压,血压降压,血压 130/80mmHg 调脂、抗凝调脂、抗凝

14、 戒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戒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 控制控制 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 全面控糖全面控糖 为基础为基础 综合干预综合干预 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定时定量进餐,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少量多餐,合理运动等合理运动等 饮食、运动、用药相对固定,饮食、运动、用药相对固定,减少情绪波动,作息规律减少情绪波动,作息规律 针对病因,积极防治针对病因,积极防治 适当适当 运动运动 科学科学 饮食饮食 药物药物 治疗治疗 血糖血糖 监测监测 糖尿病糖尿病 教育教育 血糖血糖 达标达标 药物治疗是血糖达标的有力武器药物治疗是血糖达标的有力武器 血糖达标,早用胰岛素,早获益血糖达标,早用胰岛素,早获益 如

15、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建议您咨询医生,选择适合您的药物,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建议您咨询医生,选择适合您的药物,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医生,及时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请咨询医生,及时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第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更加模拟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更加模拟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使降糖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使降糖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 全面控制血糖达标全面控制

16、血糖达标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实用指南(2011年版)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的 血糖临测方案举例血糖临测方案举例 注:注:“”需测血糖的时间;需测血糖的时间;“”可以省去测血糖的时间可以省去测血糖的时间 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临测方案非胰岛素治疗患者的餐时配对临测方案 (以进餐为基础的自我血糖监测)(以进餐为基础的自我血糖监测)时间时间 空腹空腹 早餐后早餐后 午餐前午餐前 午餐后午餐后 晚餐前晚餐前 晚餐后晚餐后 睡前睡前 周一周一 周二周二 周三周三 周四周四 周五周五 周六周六 周日周日 注:注:“”需测血糖的时间需测血糖的时间 血糖临测血糖临测 未达标未达标 已达标已达标 空腹空腹 早餐后早餐后 午餐前午餐前 午餐后午餐后 晚餐前晚餐前 晚餐后晚餐后 睡前睡前 餐后血糖监测方案餐后血糖监测方案 胰岛素治疗者的监测方案胰岛素治疗者的监测方案 非胰岛素治疗者的监测方案非胰岛素治疗者的监测方案 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输入联动的监测方案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输入联动的监测方案 如何控制血糖波动如何控制血糖波动 改变观念,重视肥胖的危害改变观念,重视肥胖的危害 选择健康生活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