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26393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讨 为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引入协同学理论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协同学理论的视角,对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面临的挑战和逆境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多环节、协同有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多角度、形式丰富的师德培训体系,联合正向与反向鼓励、建立健全考评和奖惩机制,提倡包涵共存精神,形成多元协作的监督系统,为高校师德建设开放长效机制的争辩供给参考。 关键词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协同学理论 师德师风建设是老师队伍建设的根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点,是办好人民满足教育事业的保障。2023年11月20日,教育部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老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中

2、提到:“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标准,“建立健全教育、宣扬、考核、监督、鼓励和惩罚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建立高校师德长效机制是一项简洁而系统的工程,不仅表达在高校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参与主体、客体和内容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需要老师培育机制、宣扬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各局部协调运行、融合进展。本文借助协同学理论为视角,对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进行探究。 一、将协同学理论引入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协同学是由西德有名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aKen)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理论。协同学理论也称为“协同学或“协同论,其根本含义

3、如下:一是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1二是竞争是协同的根本概念,与生物进化论相像。竞争、协同同时并存于系统运行之中,没有竞争,那么无所谓协同;没有协同,那么竞争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三是系统各参量之间的协同合作。协同学的根本原理包括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2首先,有利于提上升校老师的自身修养和综合素养。在协同学理论指导下,高校更留意多部门、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宽敞老师的业务力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高校老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整体提高。其次,有利于提上升校的管理水平。在协同学理论指导下,有利于高校构建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

4、确保校内各部门工作步调全都,亲热协作,在提上升校管理水平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终,有利于提上升校整体的育人质量。在协同学理论的指导下,师德建设中的各个主体相互协作,师德建设的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使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现路径的争辩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优化需要各局部、各主体的协作、各子系统的和谐进展,这是师德建设的前提,也是师德建设的内涵,最终到达促进高校育人质量全面提升的效果。 二、协同学理论视角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面临的挑战 第一,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体协同性缺乏。高校进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过程中主要有三大主体,即高校、老师和同学。从高校主体来看,教育竞争压力的

5、增大使高校管理越来越倾向于速度和效率,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运行过程中,不仅高校内部各部门在政策制定及协同联动等方面还有很多急需提高的方面,而且各高校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在信息及资源共享的渠道方面也缺乏资源集中整合。从老师角度来看,少数老师存在立德树人的使命感有待加强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少数老师不能正确处理涉及职业道德和个人利益的冲突问题,使得高校对老师日常的培训和宣扬以及老师之间的正面引导和影响效果不佳。从同学角度来看,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同学是影响者、监督者和直接感受者,虽然很多高校明确规定要构建有同学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如某些高校建立师德师风档案,要求构建老师自评、同事互

6、评、同学评价的考核评价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对同学参与师德建设进行充分授权,以致高校生参与师德建设时在深度、广度和效果上均受到了制约。其次,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协同性缺乏。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作为总系统要发挥功能,各子系统也要建立完善并到达协调全都的程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包括老师师德培育机制、宣扬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只有这些机制全都建设完善并可以协同运作,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有的高校为了加强师德建设,成立了党委老师工作部,但其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考核机制,但是师德考核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没被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没有充

7、分形成。还有局部高校老师培训制度设计方面往往以会代训,浮于外表,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学习目标和方案;在师德培训机制方面存在较为零散、培训内容陈旧、方式单一与老师实际需求吻合度低等;在师德考核机制方面存在考核标准设计不合理、不重视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形式化等;在鼓励和奖惩机制方面存在考核与师德联系不紧密、鼓励作用不明显、惩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第三,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外部影响因素协同性缺乏。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师德建设外部影响因素的参与必不行少。客观上要求外部影响因素乐观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在确定条件下形成合作、协作、互补、同步的协同效应。然而,由于理念的不同以及缺乏标准的制度,

8、高校师德建设外部影响因素的工作界限比拟明显,对整个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因素存有不同的思维定式,缺乏协同协作的理念主导和乐观有效的协同行动,往往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协同的现实壁垒,直接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最终质量。 三、协同学理论视角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第一,构建多环节、协同有效的师德建设机制。在高校的师德建设体系设计中,为了满足分工的要求,往往没有重叠的角色和功能,各个环节的分工是相对明确的,有效的协同机制强调的是彼此开放,高效地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因此要消退师德建设机制之间的壁垒,理顺关系、协调合作,推动有机融合;有效的老师师德培训机制、老师师德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宣扬

9、机制、鼓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紧密结合,确保不同体制之间既科学分工、各负其责,又有机统一、协同运作,强化德育全过程和各主体全视野的系统规划与整体推动。其次,形成多角度、形式丰富的师德培训体系。抓好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建立多样化的培训体系。一方面,组织老师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师德师风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工作,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师德师风建设平台,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和路径共享,老师还可在平台进行沟通,更加便捷高效地共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和谐气氛。另一方面,师德师风的建设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需要定期组织老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和沟通

10、会,使每一位老师充分生疏到新时代优良师德师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如组织老师走出校门,到社区、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和科技馆等开展志愿效劳,厚植情怀、熬炼力量,引导宽敞老师主动追求道德“高线,严守职业“底线,严禁行为“红线,进而引导同学锤炼品德、探究学问、创新思维、实现人生价值3。第三,联合正向与反向鼓励,建立健全考评和奖惩机制。考评制度是奖惩制度实施的前提,把控考评结果的合理性及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师德考评制度是指通过师德考评数据指标体系对师德师风表现进行评价评估,要充分落实正向鼓励与反向鼓励相结合、多维度和多要点相结合的特点,逐步形成维系优良师德师风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加强形成对

11、师德典范老师的嘉奖机制,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典范引领与鼓励作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优秀代表的选树活动,多维度建立能够反映老师师德师风状况的指标体系,如从老师的德、勤、绩、能、廉等维度赐予不同的权重并进行考评,丰富考评机制,推动“尊师重教的优良师德师风的形成,乐观营造弘扬师德师风的良好气氛。另一方面,反向鼓励也是维系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有师德失范行为的老师,依据师德失范行为的严峻程度、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结果,对相应老师做出批判、警告、严峻警告,甚至降职、开除等惩罚。第四,提倡包涵共存精神,形成多元协作的监督系统。师德监督制度是指针对老师的师德行为开展上级对下级、同级对同级、下级对上级之

12、间的相互监督制度,这是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最终屏障。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师德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做到师德监督制度落到实处,师德监督行为无处不在,师德监督结果公正公正。从自律方面看,要加强老师自身监督,提高老师自身素养和师德水平,对于老师主动上报的问题应适当从轻处理;广泛听取同学的意见,将同学的反响纳入考核结果当中。从他律方面看,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即由学校领导、老师、社会人士、同学等共同选举督导员,充分了解老师的思想状况和师德师风水平;将师德建设纳入多种形式的监督之下,充分运用党纪监督,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充分运用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发挥网络、电视、新媒体等的作用,使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拓

13、宽监督渠道,设置线上线下多种监督举报方式,实行问卷调查、线上访谈等多种形式接受群众的反响,对于反响的信息准时调查、处理,经查处举报问题属实,准时争辩处置方案,并将处置结果公之于众,形成震慑4。另外,要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社会法制道德体系当中,结合司法惩治,通过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持续强化震慑,使其思想上不想“腐、行动上不敢“腐、环境上不能“腐。综上所述,高校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仅需要建立起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高尚的高素养老师队伍,还需要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建立多方参与、多方协同的外部驱动体系,从而到达内部驱动与外部驱动相结合,实现内外协同、知行合一的局面,切实提高高校师德建设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哈肯,郭治安.协同学的根本思想J.科学,2023(01). 2陈峰.协同学理论及其在教育争辩中的移植J.湖南师范高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04). 3陈璐璐.浅谈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争辩J.品位经典,2023(10). 4李明菲,何志平.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方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023). 张鸿莹 赵丽媛 裴婧晶 单位:中国矿业高校北京党委老师工作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