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感 皇权的通病,历史的必然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感 在政治挂帅下,中国史书成为文字欺诈大本营。好不容易有个不畏强权的太史公,也未得上的嘉奖。为了完成心中的郁郁之志,也须有所“讳,或语焉不详,或成了没嘴的葫芦,倒是哭煞了好奇心害死猫的泱泱后人。虽是如此,后人如你我,假设想要了解前史密经,还是少不得查阅那些在强权监督下书写的产物。 你我处于现代的小民,赤条条来去了无牵挂。假设弃于古代,一旦得罪了尾大不掉之辈,就人人得而“诛之。管它罪出有名或是无名,即便是忠诚义士,得罪了当权者,威胁了掌政者,入狱的入狱,杀头的杀头。想人家淮阴侯虽授上将军印,且念“汉王遇我甚厚,终因“欲发以袭吕后、太
2、子而斩于长乐钟室。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其霸业、建立刘氏政权,离不开西汉三大开国功臣萧何、张良、韩信的辅佐。然三人之中,为韩信被中央集团斩杀宫中,这又是为哪般。 其实,对于这三位西汉功臣,自认为张良最为聪明。他深谙帝王心理,明白刘邦为人。于是乎,他采取不争称病的应对之法。张良言“吾以三寸之舌为帝者师,位列侯,封万户,布衣至极,此生足矣,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耳。最终归隐,成为山野散人。至于萧何。汉高祖刘邦死后,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死的尚算早,不知是否有内幕。 刘邦,生于XX县区,曾任泗水亭长,当地有名“无赖一枚。其本身并无多大才能,幸得萧何、韩信之辈在其畔出谋划策。而韩信曾事项王,
3、“管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韩信乃胸怀大志之人,执戟郎中终不是他的追求。而项羽身侧,能者居多,想要短期上位,恐怕难度挺大。于是,在萧何的引荐下,“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于韩信而言,刘邦对其有知遇恩。都言项羽败于刘邦。但假设是没有韩信,项羽如何能败。公元前202年春,楚汉两军于垓下决战。韩信独当中军。他令两翼部队对楚军进行侧击、合围,再四面楚歌皆起,终令项羽于乌江自刎。 韩信坐拥天下三分之一的兵力,且是西汉开国功臣,威望自在,功高盖主。假使韩信造反,刘季小儿显然胜算不大。我自以为,韩信是内心充满对人性梦想的诗人。在他灵魂深处,或许
4、想要报答刘邦的知遇恩情,故而即便是能言善辩的蒯通也不能说服他反汉立王。但韩信自立为齐王,让刘邦觉得他是有野心的。因此在项羽败亡后,夺其兵权,徙为楚王,又黜为淮阴侯,软禁于自己身边。虽其羽翼伤损,但爪牙尚在。刘邦的皇位坐的仍不十分安稳。“飞鸟尽,良弓藏。天下大势既定,武将的存在只能是皇权稳固的威胁。于是,刘邦的内心一直闷闷不舒,但又恐朝臣向背,世人指责,背上那千古骂名。于是乎,“贤内助粉墨上场。“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无论事实真相如何,还是以刘邦的心终安宣告结束。 刘邦为何欲除韩信。只能说是人心、局势逼迫,权力、欲望驱使。一代名将,死其非所,实堪哀伤。但回头想想,这似乎又是历史的必然性,不必深究。假设非要知其所以然,不如归去,问那森森白骨。 -大学语文结业论文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