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思考的引领 陈秀鸿副教授的基于老师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使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对于自己为师之道,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师之道,重在学养,贵在师德。师德乃师之道的核心。陈副教授向我们阐述了“德字为先的教育根源。她讲到:“化知为行,化行为习,化习为德。这句话与那句古语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从小的言行举止关乎到他一生的成长,决定了他一生的最终命运,那么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引导他晓理、知行、正人,我们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她的一席话,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的问题,怎样做才能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再也不能居高临下,要做平等中的首席,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今天的老师要有健康
2、的心态,要与学生多沟通,要化知为行、化行为习、化习为德,要了解当今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做学生接受的教师,还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反之,就会有危机感。在学生面前,老师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与影响。教师,应该是永远给人以乐观、温暖、正直的期待。正所谓:育人的意义,重中之重应该是“人之生、“人之品。陈教授在讲座中,引用了大量资料来说明教师职业的伟大崇高以及教师职业在当今社会任务的重要,也给了教师职业道德鲜明的定位: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表达,更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表达。我将铭记专家的教诲,恪守为师之道,固守为师之本份,尽到为师之责任,在为师之道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