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历史处在了一个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经济市场化、基层民主化、城乡一体化、利益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等许多新的背景、新的挑战。因此,如何紧密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整改,始终保持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已经摆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面前。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总体上是好的,在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开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2、)镇(街道)党委、政府职能的相对弱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开展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镇(街道)党委的工作环境相对弱化。具体表现在三个“不上:首先是“责与“权的不配套。一直以来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镇(街道)与机关部门职责与职权之间的矛盾,由于“权在上面,利在部门,责任在乡镇,使镇(街道)党委、政府始终处于“责大权小的工作状态,尤其是在处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违章建筑、农村纠纷等棘手问题上,明显感到调控手段不够,难以解决问题,影响着党委、政府作用的发挥。其次是干部队伍的不稳定。调查发现,当前镇(街道)领导干部尤其是经济兴旺镇(街道)领导干部调动过于频繁,大多干不上三年就调走了,造成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的不熟悉,缺乏
3、工作的针对性,也使党委、政府工作片面追求短期化效应,没能从源头上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缺乏工作的长远打算。再次是镇(街道)党委抓党建精力的不集中。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镇(街道)党委、政府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担负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如工业园区建设、土地征用、积累性、群体性矛盾的解决牵制了党委、政府的大局部精力。特别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镇(街道)党委抓党建的工作重心、工作方法都面临着新的转变,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局部镇(街道)对基层组织建设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抓落实,常常疲于应付检查,缺乏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是镇(街道)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素质能力相对弱化。当前,局部
4、镇(街道)干部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素质明显滞后于农村开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根本功的缺乏上:首先是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超期思维的根本功。重点表现在大局观念不够强,对上级大政方针存在理解的片面性和执行的摇摆性,对分管工作的决策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就事论事多,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状态,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其次是镇(街道)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根本功。主要表达在作风不够实,联村干部联“村干部而不联群众,一些年轻干部缺乏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平时感情投入少,与群众不熟悉;面对热点、难点问题不能理清思路,不能说服群众;解决群众困难作风虚浮,害怕吃苦受累,采取视而不见或一拖再拖的方
5、法。三是一些干部缺乏研究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根本功。主要表达在学习不够重视,政策掌握得不深不透;针对当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研不够深入,普遍存在“等试点经验、要县里部署的思想。群众反映,有的镇(街道)干部“说话越来越牛气,穿着越来越洋气,身子越来越娇气,唯一缺少的是乡土气。 三是镇(街道)机关的运行机制相对弱化。目前镇(街道)机关在内部运行上大多采取“线指导、点(片)落实的“承包式机制,这对落实工作,明确职责,改进干部作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这种运行模式已逐渐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由于过分强调了联村干部抓点(片)工作,导致镇(街道)干部下点(所联村、厂)多,对面上情况缺乏应有
6、的了解,对一些突发性矛盾缺乏调控能力。同时,由于受考核体制的影响,局部镇(街道)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特别是一些班子成员,对不是分管的线或联系的点(片)顾及少,没有主要领导的安排,不会主动出击,导致镇级机关内局部工“部门化,缺少整体作战的合力。 (二)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相对削弱与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长不相适应 1、村干部工作缺乏亲民性,直接影响着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干部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缺乏与村民的沟通。特别是对于工程工程招投标、公益事业建设等一些重大村务决策,没有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搞“一言堂,导致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个
7、别村党支部书记习惯于老手势、老方法,不允许他人发表反对自己的意见,工作方法粗暴。当村民的疑虑没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时,容易造成群体性上访。如钱清镇外枢村原党支部书记魏财发任职20年,独断专行,村里所有工程工程都不通过招投标,个人说了算,结果引发了大规模的村民上访。二是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群众反映,一些“老板书记只顾办自己的厂子,很少到村里上班,工资报酬却分文不少,一些个人的开支也要在村里报销,村民对此意见较大。据抽样调查,群众认为村干部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群众观念不强,占54%。三是村干部办事不公,存在以权谋私现象。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当了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就要比村民高出一筹,房子要造得大一些,
8、钞票要挣得多一些,生活要过得好一些,造成村民与村干部的对立局面。在企业转制过程中,程序不标准,操作不透明,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干部却从中捞取好处。在个人建房上,村干部“带头少批多建,面积严重超标,与村民简陋的住房形成强烈的反差,群众心里很不平衡。有的村干部甚至弄虚作假,开假证明办批文,把耕地当杂地批,在村民中造成恶劣影响。如钱清镇原龙山村支部书记、杨汛桥镇江塘村支部书记均因为带头违反土地政策,超面积建房和乱搭乱建,致使老百姓不服而出现集体上访。 2、村“两委会关系缺乏协调性,严重削弱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合作共事气氛不浓。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于村级资产的融合需要一
9、个较长的过程,村干部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原小村范围,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相当一局部村干部认为自己只是“临时的,对前景心存忧虑,工作状态不佳,这些都影响着班子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发挥。二是内部关系不顺。一些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如分家,存在各自为政、拉帮结伙的现象,遇事各作主张、各行其事,导致好事争着上、难事往后躲,出现失误互相一推了之。如杨汛桥镇原前童村党支部、村委会各管各的人,各论各的事,各开各的会,重大事情达不成一致意见,甚至出现村委主任竟然擅自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给自己发奖金的事情。三是工作方法不当。一些村党组织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熟悉、不习惯、不理解,甚至产生埋怨、抵
10、触情绪,不敢领导、不善领导,把发扬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割裂开来;少数新中选的村委干部把群众拥护当作“护身符,不接受党支部领导,严重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原那么和宗旨。 3、村级组织管理缺乏标准性,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难以保障。经调查,当前村级组织制度建设上主要存在三个“形式化现象:一是执行制度的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局部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组织党员学习是务虚的,不重视党员的学习,不组织党员活动,党员对此意见较大。二是村务公开的形式化。从群访事件分析,当前涉及村级财务、村干部经济问题的案件占20%左
11、右,原因是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不够彻底,流于形式。群众反映,一些村干部在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特别是土地征用款、企业承包款投资使用公开不透明,局部公款被私自借用、拖欠,村级招待费支出不标准,存在借公济私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三是重大事项决策的形式化。有的村在决定重大事项时,主职干部不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原那么之上,搞“一言堂,压打村民的民主言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同虚设。一些村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虽然召开了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征求村民意见,事后又缺少沟通,结果不公开,导致群众有意见,对村里的事关心、支持不够。
12、 (三)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相对退化与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 1、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在淡化。一些党员存在“小团体思想,拉帮结派,搞宗族、宗派活动,对抗党组织。同时,一些党员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空虚,思想道德庸俗,经常参加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党员赌博、嫖娼等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党员以个人、小团体利益为上,公然对抗上级政策,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越级上访等;有的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图享受不愿奉献,甚至在参加组织生活时向党组织索要报酬。 2、个体素质、能力相对偏低。一些党员干部习惯用老方法、老手势办事,缺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缺少主见性、权威性和号召性。一些
13、党员干部热衷于搞亲亲疏疏,不能一碗水端平,办事有失公正;有的在工作中留有“尾巴,被个别人所“左右,老百姓是“遥控器,党员干部变成了“电视机;有的为争取“宽松环境,竭力回避掩盖矛盾,对错误倾向一味退让、迁就,为维护个人的利益,不惜放弃党的原那么,对同级的问题不敢批评,怕伤感情、丢面子,致使原本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的矛盾久拖不决,最终导致矛盾激化、升级。 3、“带头致富、带着群众致富作用不明显。一是局部党员自身能力不够强,“双带作用不明显,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提篮小卖式的营销方式,对效益农业、科技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市场营销一窍不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供求变化风险的能力较弱,党员在群众眼里
14、降底了“含金量。二是局部农村“经济能人党员存在求稳守摊、怕露富的思想,没有在自己带头致富的同时积极带着群众共同致富,有的甚至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参加村务管理、村务活动方面,以“大社员自居,以钱仗势、以钱谋权,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二、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底。要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顺利实现统筹城乡开展,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的目标,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因此,我们建议县委把明年定为“基层党建年,象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深化“先锋工程建设“增四力的要求,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级组织中每年重点抓
15、好“一个力的建设,今年重点抓好“增合力,即:增干群合力,主要是提高村干部的亲和力;增党群合力,主要是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增班子合力,主要是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通过抓基层、强根底、健制度,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抓队伍、转作风,切实提高镇(街道)党委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镇(街道)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健全党委工作制度和议事规那么,完善镇(街道)党委重大事项票决和民主协商机制,增强镇(街道)党委驾驭全局的能力,提升党委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水平。二是加强对镇(街道)党委运行机制的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绩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和驻村干部实事公评机制,健全镇级民主议事会制度,探索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切实保障党代表和广阔党员的权力。党务公开要从形式向内容转变,从结果公开向程序公开转变,从自发公开向自觉公开转变。三是优化配置镇(街道)干部队伍,实行“1带1(即一个班子成员或一个老同志带一个年青干部)联村工作机制,推广联村干部“双向选择、揭榜承诺、捆绑式考核,加强对联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四是着眼转变干部作风,落实“五个日工作制度,即民情访谈日制度、办公无休日制度、住镇驻村日制度、领导下访接待日制度、工作交流日制度,促进镇(街道)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