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县城镇化的研究及思考.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27558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县城镇化的研究及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县城镇化的研究及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县城镇化的研究及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县城镇化的研究及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县城镇化的研究及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3年县城镇化的研究及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县城镇化的研究及思考 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开展战略,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步而向前推进的。x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经济欠兴旺山区,工业落后,在推进城镇化方面与经济兴旺地区和沿海平原地区显然更加艰难。如何有效地推进x的城镇化,已多有高论,本文对x的区域城镇化作些粗浅的研究。 一、x县城镇化的特征 城镇化是与经济开展密切联系的,在封建社会和方案经济时代,x的城镇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走上城镇化道路,并取得较大成效,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x年底,全县城镇人口到达68870人。纵观x城镇化的开展,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城镇化起步较晚。中国城镇的开展是比较早的,为了适应经济开

2、展和社会演进带来的变化,早在x年,清朝政府就公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人口满5万者设镇,不满5万的为乡。x年,民国政府也公布了县组织法,规定“满20230户以上的集市为镇。x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存在着先天缺乏,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人口分散,自然村达2360多个。到上世纪的30年代中期才设立了罗阳、百丈两个镇。但在“公社化时期,又撤了罗阳、百丈两个镇建制,以至县政府所在地罗阳,长期处于自然村落状态,村庄割据,有城无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x的城镇才逐步开展起来。x年5月才恢复罗阳镇建制,x年建立三魁、雅阳、百丈、泗溪四个

3、镇,1987年建立仕阳镇,1992年建立司前、筱村、彭溪3个镇,x年增设了龟湖、西旸两个镇,全县建制镇总数到达11个。此后,我县农村人口才慢慢地向城镇转移,到x年,全县城镇户籍人口到达了72023人,占总人口的20.13%。由于经济落后,虽然城镇的数量开展较快,城镇的质量却没有跟上城镇化的需要,城镇工商业的发育和供水、供电、排污、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根底设施建设还相当滞后。 (二)城镇规模小。在镇区面积上,受山区地理条件的影响,除县城以外,其他2023个镇的建成区面积平均缺乏2平方公里,不如兴旺地区的一个专业园区的面积。在人口规模方面,全县34.7万人口,设立了36个乡镇,平均缺乏1万人。

4、到x年底,11个镇,平均人口规模只有1.7万人。县城所在地罗阳镇只有39664人,小的镇只有9200人,少于下洪、东溪、雪溪、凤洋等乡的总人口。从经济规模看,x的城镇都是由乡改建而来,经济根底差。11个镇x年工业企业总产值只有64926万元,只占全县总产值的37%。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只有罗阳镇,5000万元以下的就有泗溪、百丈、筱村、西旸、龟湖、司前、三魁7个镇,其中,三魁镇仅有25万元,大局部镇没有工业。 (三)城镇非农及工商业人口少。山区经济开展落后,且在方案经济时代,“农转非控制得很严,县域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乡改镇时,本来都达不到“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x人的标准。乡改镇后,又是改名不改

5、“性,保存着镇中村,农民没有随着“农转非。由于人口规模小,城镇效劳业开展空间也小,工商业人口增长缓慢。到x年底,全县非农业人口只有29622人。这些非农业人口大多在罗阳镇,有9个镇的非农业人口至今不到x人。x年9月底,工商部门登记的全县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为202332023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为3544人,加上非农业人口29622人,三项合计全县非农和工商业人口为43475人,只占总人口的12%。98%是农业人口。这里研究的是县域城镇化,不计算外出务工人员的非农化和异地城市化。 二、x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x城镇化的特征来看,虽然建制镇有了一定的数量,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

6、一些阻碍城镇化的问题。 (一)城镇布局不合理。x虽然区域面积比较广阔,但人口密度不大,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200人,除了县城,其他镇的辐射人口只有3万左右。西旸、龟湖两镇还不到1万人。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集聚为主要标志的,没有较大的人口规模,就没有了集聚的条件,没有了集聚的条件,也就没有城镇化的开展空间。由此可见,x的小城镇已设置过多。二是镇点布局不合理。城镇的开展需要有能满足其需要的空间,否那么,其开展就缺乏资源支撑。近年来各地城市区划大调整就是证明。x建制镇的大小疏密缺乏科学的规划,有的镇与镇之间的空间太小,分布太密集。如三魁镇与西旸镇两镇中心区之间的距离只有2分钟的车程,两镇之间几乎无乡村之

7、隔。百丈镇与司前镇之间也只有2023分钟的车程,也已无乡村之隔。仕阳镇离三魁镇很近,没有明显的区间特点,而在仕阳片区内又设了个龟湖镇。推进城镇化,是为了培育县以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统筹城乡开展的节点,成为县域经济的开展极。这个中心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没有空间就没有梯级,没有梯级也就没有中心。挂果太多,果子就不大。镇的中心地位不突出,城镇建设的资源利用率就不高,重复建设增加。 (二)行政区划单位设置太多。全县34.7万人口,按11个镇分,平均也只有3202300余人,却设立了36个行政区划单位,平均不到1万人,25个乡中,人口5000以下的就有8个,4个乡的人口还在3000人以下。微

8、量的人口规模,本身就让城镇化缺少了人口源流,而乡政府所在地无疑被定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些“中心牵制了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阻碍城镇化进程。同时,为了自己的开展,又都在千方百计地争夺有限的资源,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在现行方案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区域性的人口自然增长是缓慢的,而且欠兴旺地区的县域人口还会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收入的提高不断外迁而减少。近年来,我县的人口态势就是这样,从总量看我县“五普时的户籍人口是357723人,到x年末全县户籍人口减少到34820233人,x年末又减少到347379人。县域户籍人口的连年减少,说明我县人口在外迁,人口迁移顺差大。从迁移数量看

9、,x年,全县迁出人口为5141人,迁入人口为3465人;x年,全县迁出人口为4975人,迁入人口为3761人;x年,全县迁出人口为3424人,迁入人口为2574人,都是出大于进。从11个镇的人口变化看,除罗阳镇的人口迁移为逆差外,其他镇均为顺差。这就说明我县的人口总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加,而经济的落后又不可能使现有的农民全都移向城镇,少量的人口,又设置了过多的行政区划单位,就显得僧多粥少,人气不旺,导致“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 (三)政府对城镇化的推动力缺乏。一是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上36个乡镇平均分配,政策上没有突出镇为重点,没有建立起镇级财政。二是没有建立城镇化建设“一盘棋格局。部门、乡、

10、镇各自为阵,在统筹城乡开展方面缺乏建设“一盘棋的有效机制。自“87扶贫攻坚以来,全县下山脱贫投入到达2023.3亿多元,建立了233个下山脱贫点,下山移民达44696人,而这些点大部份分布在各乡和行政村,安排在镇建成区的只有17个点。许多下山脱贫点只是新建设的自然村,农民虽然下山了,却没有进村、进镇、进城。安排在镇建成区的下山脱贫点,又没有全部用于农民下山,相当部份的下山脱贫建房用地成为城镇居民的建房用地。下山移民成绩大,没有推动村民城镇化。这样的下山脱贫,就农民而言,有一定的意义,但就城镇化建设而言,没有发挥作用。同样,挂钩扶贫也没有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多年来,在一些人口极少的乡村投入了大

11、量的扶贫资金,建设根底设施,到头来还得进行下山脱贫、整乡搬迁。当年砸锅卖铁建设起来的希望小学,有的已经闲置。下洪至西旸之间只有2023公里,建设了三所中学。三是农民变城镇居民的转化本钱高。目前,一户农民到县城以下的建制镇落户,在享受下山脱贫政策的条件下,光是建房子就得花52023万元,这还只是个安家经费,而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才是2700多元。一个3口之家,迁入城镇,光是建房就得透支813年的收入。一般农民只得望城兴叹。四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制度性因素还很多。土地二轮承包后,政府对失地农民的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城镇建设用地的征用难度加大。在地价上城乡差异太大,农民的土地价值被剥夺。在财政体制上,镇级

12、政府没有建立自己的财政。在享受政府公共产品的制度上还存在城乡差异。户籍登记上对农民进城还有许多限制。 (四)建制镇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x的镇大多由乡改建而来,前身是乡村,而不是经济集镇,好似未足月出生的婴儿,功能发育不全。 一是产业发育滞后,工业企业少,无法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而城镇人口少又使三产难开展,农民到城镇没事可做,缺乏农民转市民、一产转二三产的媒介和平台。一些农民到城里混了一年,做什么都没挣钱,增支不增收,还是熟地好安身,又回到村里去。一些农民即使在城镇买了房子,也因为没事可干而外出务工。各镇新房子建了不少,却不见那万家灯火的繁荣景象。 二是创业空间小。即使那些富起来的人,想回乡

13、创业,又没有良好的平台,只能异地城市化。人才外走、资金外流、企业外逃已是x多年来的开展困惑。穷者留、富者离,对x城镇化来说,是资源的流失,是对山区城镇化的打击。 三是镇、乡差异不大。除了县城,其他建制镇与乡没有多大的差异。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农民到城镇除了支出增加,得不到实惠,到城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使大局部农民有了钱也只在自己的村里建房,不到城镇买房。 由于城镇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几年来我县城镇人口一直在减少。x年,全县城镇户籍人口为72023人,x年底,城镇人口降到68870人。11镇建成区人口除6个略增外,其他都在减少。 从人口变化看,我县农村人口一直在不断地转移。x年以来,全县36个

14、乡镇有28个乡镇的户籍人口在减少,到x年底,共减少了16745人,这是人口转移的结果。我县x年的户籍人口为357723人,x年到x年末,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的绝对数为7500人,县外迁入人口为9800人,如果没有迁出,我县x年末的总人口应为375023人,而全县x年末的实际户籍人口为347379人,减少了27644人,扣除x年后珊溪水库移民485人,实际转移了27159人。但这些人口很少转移到我县城镇。11个镇有5个镇的建成区人口都在下降,全县镇建成区总人口也在减少,可见我县农村人口大多转移到县外。 (五)镇、村混合现象严重。11个镇的建成区内,居民委员会只有11个,其中雅阳、仕阳、彭溪3个镇还没

15、有建立居委会;司前、百丈、泗溪、龟湖、三魁、西旸6个镇各1个居委会。各镇的建成区内仍保存着行政村的组织形态。县城罗阳镇虽然建立了5个居委会,但建成区内也还保存着“四内四外八个行政村。镇建成区内行政村的保存,虽然不影响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但因村、居管理体制的不同,特别是建成区内集体土地的存在,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是很大的阻碍。 三、推进x城镇化的策略与思考 x县推进城镇化,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地理上是山区,经济上欠兴旺,人口规模小的特点,着力增强“三力,即政府的推动力,城镇的吸引力,农民的向心力。 (一)实事求是,正确认识我县城镇化水平。农村城镇化是指一个区域由农村逐步变为城镇、农民逐步变为市民的动态

16、过程。其在就业结构上表现为,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先向第二产业,接着又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化;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镇集中;在人居环境上表现为,包括教育、科技、住宅等社会性根底设施和供水、供电、交通、电信等工程性根底设施的不断完善。目前对我县的城镇化水平多有论断,认为已到达30%以上,本文认为过于乐观。 一是城镇人口少。1999年国家统计局城乡划分规定。“建制镇人口是指镇辖全部居委会人口和镇政府驻地XX县区建设延伸到的村委会区域人口。x年底全县城镇建成区人口才是68870人,只占总人口的20%。 二是非农和工商业人口少。x年,民政部规定的建镇标准是:2万人以上的乡,政府驻地的非农业人口到达2023%以上,2万人以下的乡,政府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