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28695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朱自清荷塘月色主题之美: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写于 1927 年的荷塘月色,被认为是朱自清美文中的经典,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荷塘月色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契合了当代人普遍的社会心态,“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符合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江南生活的追忆表达了当代人的家乡情结。关键词:朱自清; 荷塘月色; 情感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是公认的现当代文学“美文,是公认的中学语文典范篇章。然而,荷塘月色的主题、内容、意味究竟是什么荷塘月色在艺术上的特色究竟是什么荷塘月色 “美文的美究竟在哪里可以说,自荷塘月色发表75年以来,一直也没

2、有得到令人心悦诚服的解释。相反,那种联系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表现了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苦闷心情,以及语言优美等方面的概括,不仅没有接触到荷塘月色内涵的主旨和艺术的特性,而且,对读者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欣赏这篇美文没有任何帮助,对人们理解这篇美文反倒形成了一种严重的错误诱导,致使这篇美文被解释之后,变得不可理喻。我以为荷塘月色表现的纯粹是朱自清个人的情感。这种个人情感与那个时代的政治背景根本无关;与另外文学作品的表现的革命主题根本无关;与以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意象表现坚贞的情操根本无关。这种个人情感完全是属于朱自清做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内心体验。概括地说,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种潜意识愿望的表现。朱

3、自清以“荷塘月色的幻梦似的描写,把潜意识中的美人原型和爱欲投射在了荷花的意象上,这就使荷花荷塘月色成为朱自清潜意识愿望的象征。一、意境之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根本概念。在审美活动中,它强调主客统一,情景交融,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审美对象在人的思想意识中相互交融,浑然统一;它还强调虚实相生,动静相依,言尽而意无穷。荷塘月色虽然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但是它毕竟离不开当时作者的感受。因景情生,作者当时的精神状态必然影响到他的审美状态,作者是要塑造一件艺术品,也是要以美的欣赏来抵消心情的郁闷,可是一种产生于无法改变的现实的精神状态是很难在瞬间改变的。即使一件纯美的艺术品,也很难是孤立的、单纯的,也

4、离不开作者那时那地的心情与感受,散文荷塘月色就是如此,只不过作者的感受不那么突出、强烈罢了。由于美的景致的抒写,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不再是那么压抑、消沉,而是有些“淡了。全文无论是写寂寞的小路,还是表达家乡采莲的风俗;无论是描绘月下的荷塘,还是刻画荷塘上的月色,都突出了一个“淡字,感情是平缓的,和谐的,既感受不到意气风发的昂扬,也体验不到情绪消沉、哀怨。即使有些兴奋,也马上又沉静下来,当写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时,作者引用了梁元帝采莲赋里的句子,想象当时热闹的情景,思绪刚刚有些活泼,作者随即打住。“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当时作者那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受可见一斑。从全文来看

5、,作者的情致并非突出,更多描写的还是景物,但作者的那种淡淡的忧郁还是让人清楚的体会到的。作者的情致完全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去了,犹如酒与水,浑然一体。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荷塘月色是以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取胜的,而作者的感情往往被忽略了。之所以如此,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忽略了文章的韵外之致。当然在作者的有意雕琢之下,文章也确实精美,让人回味无穷。淡淡的月光下,寂寞的小路上,一个人静静地散步在荷塘四周,这里有亭亭的叶,有如出浴的美人的白花,微风不时送来缕缕的清香,在斑驳的树影之间,偶尔漏出一两点路灯光,其间夹杂着蝉与青蛙的鸣叫,衬托出深夜的宁静。此刻情景犹如电影蒙太奇,在人的大脑里活现出来,好似在伴随着

6、作者共同漫步于荷塘的四周。如诗和画面给人留下无穷想象的空间。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荷塘月色之所以被认为是美文中的经典,除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形象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巧妙融合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它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当代人普遍的心理追求与社会心态,满足了人们共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除了荷塘月色之外,他的春、绿等作品也是人们屡读不衰的美文,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把他的这几篇经典作品背下来,成为记忆中的珍贵财富。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在经历了“文革的阵痛之后,人们理性地选择了和谐,读者们早已从“伤痕文学的阴影中走出来,呼唤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的“新时期文学早已过去 伴随着改

7、革开放的脚步,绝大多数读者已不再沉湎于“新时期文学之中,虽然“新时期文学着重表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它对人的重新发现,提高人的尊严和地位做出了积极的奉献,特别是那种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让我们从中体味到五四新文学所开创的那种张扬个性的人道主义文学特征。但是,“新时期文学留给人们太多的感伤和沉重,而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文学又过于世俗化,90 年代以来的文学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受商品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世俗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特征,作家不再是社会的代言人,不是为了某种社会责任写作,而是把写作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因而这时期的作品多数是满足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追

8、求,朱自清作为中国现代的散文大家,他的作品家喻户晓,经久不衰,已成为读书人永远的精神食粮。初读荷塘月色,体会最深的是宁静与和谐,就像作者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似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作品用平实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宁静、自由、和谐的人间美景,这一美景使朱自清得以摆脱心中的苦闷和挣扎,成为上世纪二十年代知识分子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他把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塘营造成自己心中的精神栖息地,陶渊明因艺术地构建了

9、“世外桃源而载入史册,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那么被普遍地认为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朱自清与陶渊明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上,他们都崇尚自然,抒写自然之美,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超越现实的“另一个世界荷塘月色的创作具有一种隐蔽的幻梦性质。由于朱自清月游荷塘描写得很具体,这种幻梦性质就被遮蔽了,也就造成了人们从写实的角度去理解荷塘月色的误读现象。既然荷塘月色是一种幻梦性的创造,我们也就只能从幻梦的角度重新阐释它的象征所表现的“尚未完全为人知晓的东西。荷塘月色的幻梦性特点是朱自清的有意创造:他要借“荷塘月色之梦,脱离和超越现实,进入一种新的幻境。首先,作者为

10、他脱离现实进入另一种幻梦境界描绘了一种朦胧的月色。“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是朦胧的月色,使作者与现实世界隔开:“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随着月亮的升高,原先在马路玩耍的孩子们已经回家,所以“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二是孩子们还在马路上玩耍,但随着月亮的升高,“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也就是说,是月亮,使作者与现实隔开。我倾向于后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强调了月光朦胧的超越现实的幻梦性特点。正是“在这满月的光里,对荷塘“另一番样子的期待,才使作者离开了现实进入另一种梦境:“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

11、歌,我悄悄地披上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作者对妻子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同上面对孩子们的描写一样,是有双重意义的:既是具象的表现,又具有象征的意义,是相对于后面所描绘的梦境的现实的表现,在作品结尾,作者又写到妻子:“这样想着(对江南采莲习俗的联想笔者注),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是表现作者经历了一番幻梦之后又重新回到现实。这就进一步证明了作者对荷塘月色描写的幻梦性特点。其次,作者为他进入幻梦情境创造了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静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

12、旁,是些杨柳。小路的描写仍然是很具体的,但是,由于有了前面对现实的表现和后面对荷塘的幻梦性象征描绘,这条小路在文本的上下文语境中和读者的阅读里,也就具有了很明确的象征意义:那条曲折幽静的小路是作者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梦世界的必由之路。第三,作者进入幻梦世界其实就是为了宣泄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作者进入幻梦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一次超越、一次脱离、一次反叛。“这一片天地好似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是因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想这是对“白天即意识的一种脱离和反叛。对“白天的什么都可以不

13、想,是为了“在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这什么都可以想,是建立在对“白天的即意识的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根底上的,而人的思想主要就是由意识和潜意识构成的。因而,对意识的什么都可以不想,就是对潜意识的什么都可以想。是由超我进入本我,是由意识进入潜意识,是由现实的世界进入审美的世界。作者的梦论无可疑心地证明,作者进入幻梦世界是要表达自己被压抑的潜意识愿望。正因为如此,朱自清才要以“荷塘月色的描写做一个“好好的梦,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结语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它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也离不开作者当时的特定情怀。朱自清凭自己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厚的文学功底,靠语言艺术来写景抒情,使荷塘月色到达艺术的最高境界,使读者得到了广泛的美感享受和艺术陶冶,不愧是一篇“美文。参考文献:1 杨朴.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J. 名作欣赏. 2023(12) 2 宁培龙.郁闷孤独心绪的消解载体荷塘月色的读解J. 语文学刊. 2023(01) 3 朱金顺.为何“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对荷塘月色的一点理解J. 语文建设. 2023(07) 4 颜定菊.忧患与超越析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人格美J. 美与时代. 2023(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