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假的表演终会被观众唾弃陈江可以肯定的是,短视频如今已成为互联网传播的主流载体。为了吸粉涨流量,一些团队和个人,绞尽脑汁使出十八般武艺,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近日,几段“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父亲的视频火了,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直呼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一段视频里,戴着眼镜的姑娘,找到正在捡瓶子的父亲,冲动地告诉他:“爸爸,我考上了!然后哭着跪下。过了几天,类似的视频又出现了,这次女孩的父亲在工地搬砖,女孩又哭着跪下。没过几天,又一段视频出现了,剧情一样,女孩是同一个,只是父亲变成了植物人。网友们懵了:姑娘,你究竟有几个好父亲?面对网友的指责,视频拍摄者成认三个视频都是摆拍。日前,
2、相关视频因违反平台公约已被下架,运营账号限流10天。面对处分,拍摄者喊冤,自称只是段子手,传播的也是正能量。网友们更加气愤,直指:这根本不是正能量,这是骗流量。真相确实让人大跌眼镜,社会善意也经不起如此折腾和糟蹋。正像视频发布平台表述的那样:鼓励用户记录真实、美好的生活,进行有价值的内容创作,反对以骗赞骗互动为目的而进行的虚假演绎。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短视频的内容表达与新闻不同,我们的“被欺骗感,又是从哪里来的?真实演绎与虚假演绎的界限在哪里?当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信息接受方式的改变,正悄悄变化着。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环境里,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静静观看不发声。大多数人接受别人发出的状态
3、、文字、影像。这个时候,我们对信息的接受是单方面的、被动的,我们在充当观众。而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蓬勃开展,使大多数人都可以主动发声,此时此刻,人们就由观众转化成一个表演者。短视频就是这样一种以内容为基点,具有片断性、表演性、互动性为特点的媒体形式。它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更聚集起了越来越多的“表演者。表演者是需要对观众负责的。表演者、平台、观众是一个共生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前人们看表演,要进剧场,所谓的平台是舞台,是大银幕;现在看表演,可以呆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而平台无处不在。表演者对表演的内容是有信念感的,如果连自己都不信,如何让观众认可?一场虚假的表演最终会被观众唾弃。如果表演上的假,只是自己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本也无可厚非,但像“考上清华跪谢父亲这样的视频,因为发布在高考的时间节点上,与一千多万考生相关,又是一个寒门学子的励志故事,自然引来社会普遍关注,事情就上升为一个具有公共属性的社会事件。在这样的社会事件里表达,表演者要对内容负责,要从内心善待观众,对观众负责就是对社会群众负责。当一种传播载体到达一定量级的时候,更要强调这种责任。比方短视频,2022年我國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2亿。在这样的平台上发布内容,作为表演者须心生敬畏,不要只想涨流量收割韭菜,别忘了观众才是衣食父母,更是终极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