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牧民培训长效机制探索与思考 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探索与思考 :肃XX县区立足自然条件和多民族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开展绿色畜牧产业为主体,坚持在产业开展中培育职业农牧民,通过科技培训来壮大产业开展根底,实现职业农牧民培育与产业开展壮大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载体,以教育培训为主要方式,以资格认定为重要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引擎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工作模式。打造了以农广校为主体,以农技推广部门为推手,以现代农牧业科技园区和生态型家庭农(牧)场为基地,走出一条多形式、多渠道、广覆盖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模式。关键词:牧区;农牧民培训;思考 肃XX县区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纯牧业县,也是甘
2、肃高山细毛羊基地县之一。2年牲畜饲养量到达123.15万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202393元,其中68%的收入来自于畜牧业。近年来,肃XX县区把新型农牧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作为农牧业产业的关键环节来抓,为使受训的农牧民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所学实用技术,在技术培训中,积极大胆探索培训模式,采取分区域、分层次、分产业技术等方式,紧紧围绕现代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舍饲养殖、畜产品电商营销和惠农政策宣讲等方面举办各种培训班268期,科技讲座166场,培训农牧民1.6万人(次),赠送实用技术书籍及技术资料2万余份,使受训人员人均熟练掌握了12门农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 农牧民科技培训做法 1.1针对自
3、然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全县个农牧业乡镇除明花乡外,大都处于祁连山腹地的高寒山区,受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够适应开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不到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觉悟高的新型农牧民严重缺乏的问题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的经济收人,也严重制约农牧业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肃XX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将各乡镇、各工作片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明细台账,因人、因地、因需求制定培训大纲,有的放矢的开展了新型农牧民的培训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2针对农牧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开展培训。农
4、牧民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大都认为自己从小就是“放羊娃、放牛郎,从父辈手里结果放羊鞭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本来就是养牛、养羊而已,从小言传身教、耳目依然,自己有经验,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培训,主观认为养牲畜纯是靠自己经验的积累。针对这一思想观念的问题,我们通过与身边有文化,依靠科技养畜发家致富的示范典型做比照,算养殖效益账等方法,注重转观念、换思路,调畜种、优化畜群结构等方面培训,实现了转念的大转变,思路的大开发,效益的大提升。 1.3针对培训教师缺乏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师结对,以师带徒式的培训。“打铁先得自身硬,由于我县科技培训技术力量大都集中在农口技术推广单位,而且农业和畜牧业方
5、面的培训教师力量分布不匀,大局部乡(镇)技术员相对较少,且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也很有限,从而出现专干不专的现象。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县委整合县县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和农广校两个单位,必将全县各系统推荐的培训教师分门别类,成立培训团队,有方案地将这些培训骨干派到省内外培训基地进行充电培训,并采取县级培训教师与乡镇培训队伍结对子、以师带徒、传帮带的方式,解决了培训教师缺乏和水平不高的问题,也为乡镇带出了一局部留得住的乡土教师。 1.4针对培训经费缺乏的问题,开展多渠道经费整合。由于以往存在的各部门谁完成谁的培训任务,谁掌控谁的培训经费的问题,一是将县、乡两级有限的农牧民科技培训经费进行整合,由县农广校
6、综合管理,乡镇负责制定各自的培训方案,提交县农广校安排培训。二是将一些大口的科技培训职能部门也划归县农广校,经费由县财政统一划拨农广校管理支配,各大口按农广校培训方案安排培训教师参加培训。三是将精准扶贫培训经费和精准扶贫培训对象统一安排给农广校,培训内容及培训安排由联系单位方案,提交农广校安排师资开展培训。 1.5针对农牧民科技培训缺乏设备投入和培训基地而采取的培训。由于肃南牧区特殊的自然因素和主要产业特点,农牧民科技培训主要以举办培训班、以口授为主要形式,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和设备还没有普及,特别是乡村一级,没有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和示范基地。针对这一问题,一是我们发挥培训设备效益发挥的最大化,
7、将产业相近的现存设备及培训基地统一划归设置,如康乐乡、大河乡地域接近,细毛羊产业突出,我们将喇嘛坪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培训基地,投入培训设备,皇城镇在县绵羊育种场设置培训基地;二是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与祁丰乡临近的肃州区培训示范点县协作,开展舍饲养羊培训,与明花乡临近的XX县区骆驼城乡的示范点借姻,培训明花乡农牧民开展农作物制种、种草养畜及草牧业。2存在的主要问题2.1农牧民培训工作量大、面广,培训效益发挥不明显。由于我县地广人稀,牧民大都分布在广袤的草原上放牧,加之农牧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草原畜牧业周期长,受市场影响大,培训带来的社会效益不明显,经济效益不突出。 2.2农牧民自觉接受培
8、训的观念和意识改变慢。农牧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自己从小就养牛、养羊,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的错误思想存在。 2.3科技培训的示范基地和设施设备仍然缺乏。虽然我县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但由于地域狭长、各乡镇自然因素和草原类型不尽相同,创立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培训基地只能一乡一基地,一业一基地,本钱高,示范能力弱,一些先进的设备还不能普及到村一级,加之居住分散,也不具备固定的技术培训场所,更谈不上有效利用微机网络开展远程教育,致使科技培训跟不上开展的需要。 2.4培训经费依然缺乏。县、乡两级财政没有真正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面广、量大。把农牧民科技培训经费纳人财政预算,没有专项经费投
9、人。往往是职能部门急需时,申请一点才批一点,财政紧缺时那么少批或不批,经费没有保证。创新性培训模式的思考 2.1在培训理念上求“新始终坚持把实施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作为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加快细毛羊基地县建设,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紧抓好,引导树立“六大培训新理念。即:树立党建优先的理念,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广阔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的目标,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作为重点,加强农村经济能人的培育力度,加大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因需施教的理念,把培训工作与
10、县情、乡情、村情和农牧民急需的技术知识结合起来,与农牧民科学养畜技术结合起来,使培训工作贴近畜牧业生产实际,取得实际效果;树立实用高效的理念,把农牧民培训与县、乡、村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与畜牧业生产季节结合起来,使培训内容真正使农牧民学有所用、用有所得。 2.2在培训内容上求“全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做到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即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紧紧围绕细毛羊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主要围绕舍饲养殖、畜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畜产品加工等农牧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主要围绕生态型家庭牧场创办、合作化经营、畜产品电商营销、劳动法、经济合同法等内容的培训,以提
11、高农牧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维权意识。 2.3在培训方式上求“活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在培训方式上力求灵活,在采取传统集中讲授培训模式的根底上,实行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需求的农牧民使用不同的培训方法和内容。即菜单式培训,对长期忙于畜牧业生产,很少有时间走出去的农牧民,通过建立专家信息库,方便农牧民根据需要以点菜单的方式选择专家进行授课,真正实现“农牧民点菜、专家下厨开展培训;巡回式培训,针对一些乡村居住分散偏远,利用逢集或走村的形式,建立市、县、乡三级专家效劳队深入乡村开展巡回讲课培训,指导农牧业生产;保姆式培训,针对一些农牧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技术较
12、慢的实际,在集中培训的根底上配送技术方案、生产规划、市场信息等系统的资讯效劳,一包到底,确保受训农牧民学得实,用得准;带动式培训,对有思想、没胆量、想干事的人,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示范引导,通过科技示范户、能人大户的成功事例带动周边农牧民开展农牧业经济;网络式培训,充分利用县乡远程教育、播送电视、党员电化教育、农牧业信息效劳等网络阵地,开办各种专题技术讲座,以提高培训工作的覆盖面。 2.4在组织安排上求“效坚持方便群众、就地就近转移的原那么,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输转,做到了人员、场地、教材、制度、工作
13、落实到位。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在县城集中培训和到乡镇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在培训对象上主要以农牧村18-40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农牧民为主。 2.5在培训效果上求“实为使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农牧民想什么、急什么、缺什么。并根据调查结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方式,把确保每名农牧民掌握1-2门实用新技术作为培训的重点,把解决广阔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制约我县农牧民增收难和农牧业经济开展缓慢的瓶颈问题。 通过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宽了广阔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视野,提高他们带着村民致富的本领,使广阔农牧民依靠科技开展细毛羊产业的意识增强,科学养畜水平进一步提高,增收致富的本领明显增强,劳动力培训工程为细毛羊为主导的绿色畜牧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成为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助推器和“动力源。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