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个案调查到分类研究乡村政治实证研究的现状与路径 .id=6764 一、乡村政治实证研究的现状 相对于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十分缺乏。近年来,随着农村问题的日渐锋利和村民自治的强力推进,政治学界逐步重视起对乡村政治的实证研究,并产生了不少实证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拓展政治学的研究领域,深化政治学界对中国农村和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研究也已引起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的密切关注,对国家相关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在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影响最大成效最好的,无疑是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早在1980年代,张厚安就提出“理论务农,深入到山东、湖北、湖
2、南等省作农村政治调研,并以这些调研成果为根底写作出版了“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丛书。11990年代中期,在张厚安、徐勇带着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广泛调查的根底上,撰写了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开展一书,2此书由武汉出版社1995年出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勇和项继权以个案调查为根底写作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河南南街、山东向高和甘肃方家泉村治实证研究,分获1998和1999年国家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22年,徐勇主持的村级治理个案调查报告集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庄的调查与比较3出版。2022年由徐勇和吴毅主编的乡土中国的选举4也
3、已出版。于建。著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5和吴毅著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6均为长期村庄调查的实证研究成果。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以个案调查为根底的乡村政治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引起国家有关政策部门的重视。目前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的成果已成为国内乡村政治研究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机构。民政部及与民政部关系密切的一些专家的实证研究也有很大影响,尤以在1990年代初连续三年以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的名义编撰的实践与思考论文集,收集了最初有关乡村政治调查的众多成果,至1990年代中期,由中国社会出版社连续三年推出由王振耀主编的白皮书
4、,在政治学界和政策部门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村民自治研究最为权威的文本。出于工作调研的目的,李学举、王振耀等人编著的乡镇政权的现实与改革,7亦收入大量的调查报告。中央党校和中国社科院的一些专家参与了民政部的调研,其中原中央党校王仲田和民政部詹成付主编的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8,王振耀、白钢、王仲田主编的中国村民自治前沿9,也有丰富的个案调查。民政部基层政权司每年还编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资料汇编,是乡村政治研究的根底资料。此外,在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影响比较持久、时间比较长、规模比较大的一些成果如王沪宁主持的村落家族文化研究,收录了十五个个案村的调查;2023张乐天对浙江海宁一个村庄长
5、达数年的调查,写作了人民公社制度研究11;辛秋水以文化扶贫和村民自治实验为题,在安徽大别山区农村作了为期十余年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实验,肖唐镖那么以江西宗族背景和村级治理的相关性为题,组织十数位研究人员在数十个村开展了长达经年的个案调查,调查成果也已出版12。较早一些的乡村政治实证研究成果如张立荣先生以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为根底撰写著的新视野与大思路:中国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13最近的调研成果如中央编译局荣敬本教授等人以对村民自治和乡镇人大的调查为根底写作的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14,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变15,李凡等人对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的研究16,毛丹写作的一个村落共同体的
6、变迁17,张静写作的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18,马戎等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19,卢福营写作的农民分化过程中的村治20,深圳大学黄卫平先生等人以对XX市大鹏镇选举制度改革的调查为根底撰著的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最新突破21,白钢主编的选举与中国政治丛书22,李连江主编的村委会选举观察23,在学术界都有一些影响。 至于一些以个案调查为根底撰写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近年更是骤然增加,说明乡村政治的实证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当深入的阶段。 二、个案调查的根底价值 总的来讲,当前乡村政治实证研究大都以个案调查为根底,特别是以个案村的调查为根底。通过个案调查来获得调查资料与思想灵感,成为这种研究的主要特点。
7、同时,当前个案研究大多处于描述阶段,政策性考察较多,学术深度和理论建构稍嫌缺乏。 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开展非均衡的背景下,农村地区间的政治.社会开展状态亦十分不同,没有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调查经验,不可能对全国农村政治开展状况有一个真切的判断。因此,个案调查的价值首先在于积累不同地区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资料,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真实可靠的农村政治形貌及与政治开展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景象。个案调查的价值其次在于为调查者获得第一手的直观资料,走出书斋和既有文字理论的框架,从活生生的农村社会中获取体验,获得灵感源泉。第二手的文字描述无论如何精致生动,总只是第二手资料,总是将活生生的全景的社区农村政治依描写者本人
8、的裁剪而成不完整的文字。直观而深入的个案研究中,每一句话的音容笑貌,每一笔收入的山形地貌,每一件事的前因后果,都构成调查者凭借自己个人灵感进行全面想象和深入挖掘的充分条件。以活生生的生活来建构调查者的理论和政策文本,大致不会离题太远。尤其是调查者可以将自己构建的理论文本与自己在农村调查中的直接感受时时结合起来,就不至于让理论信马由缰地走得太远。个案调查的价值还在于有可能将一个社会文本构建成一个关于社区开展的全面文本。不是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等学科进行分界,而是以社区开展为根底,追问现状背后的为什么,和为什么背后的为什么,真正将乡村社会的性质与表现出来的政治开展形貌结合起来,理解中国国情中
9、来自乡土社会中的有着假设干年代历史的那一局部。可以认为,个案研究的价值不在于个案本身的典型性,而在于这个个案本身是否可以建立起其外在形貌与内在结构之间的因果联系,可否在乡土性质与政治开展和国家制度三者并不对称的互动中建立起理论上的勾连。首先关注个案本身的内在解释力,然后再考虑其典型性,以个案调查的材料为根底进行思考,并以此思考为根底来建构起具有个案材料解释力度的理论框架,然后将此理论框架予以扩展,看到底可以扩展到多大范围、多少村庄。这样,就有可能通过诸多个案调查来形成诸多具有类的理论特征的分析框架,最终就为构建中国乡村政治的总体形貌和建构中国乡村政治的理论框架提供坚实的根底,在这种根底上提出开
10、展中国政治的政策对策,就会颇具深度和前瞻性。这里,可以提出一种叫做个案式思考的东西,即在个案调查时,以个案村为文本,建立起一个具有对个案村材料具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而不去管这个个案中哪些材料是独特的,哪些材料是普遍的。以这个个案某些或许独特的材料建构起来的框架,可能不具有普遍的解释力,但这些分析框架如果具有个案的解释力,就足以获得在假设干理论中的价值并可以在以后的比较中判定那些是真正独特的,那些是普遍的,及如何建构一个可以容纳一定特殊性的普遍分析框架了。 从对当前已有乡村政治个案研究的现状看,总的来讲,各种类型的个案材料都已有一些,积累个案的工作虽说做得依然不够,却也有相当成绩,现在最为缺乏的是
11、,相当局部个案研究过于关注政策层面的问题,试图以个案村的情况来推导出重大的政策结论,而不大重视借用个案调查所获得的直观与灵感来建构理论框架。本来,王沪宁写作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不仅有一些个案,而且试图以个案来进行理论思考,遗憾的是,王沪宁本人并未亲自参加个案调查(更不用说参与全部个案调查。真正的灵感理应来自全部的个案调查),缺乏来自乡土社会的活生生的灵气。徐勇主持的中国农村村级治理研究具有与王沪宁同样的问题。如何在个案研究中将个案调查的灵感与虎虎生气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是当前乡村政治实证研究中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三、从个案调查到区域研究 个案调查具有经验的直观全面性和产生灵感的根底,
12、但个案研究亦有其局限性,尤其可能无法分清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以偏概全,导致对乡村政治开展及其相关经济社会文化根底的判断失误。 区域研究既可以填补单纯个案研究的缺乏,又可以防止大而全式研究的浅薄。首先以对个案材料的解剖来掌握一个“麻雀,然后以这个解剖获得的经验(解剖本身的经验和从解剖中学到的关于“麻雀结构的知识)为根底,展开对区域农村的全面实证研究,既可以走由村到乡到县的上行路线,也可以走由村到村再到村的平行路线,这种或上行或平行的调查扩展,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对农村社会了解的全面性,而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验证个案研究的结论,防止以偏概全。区域性调查从某种意义上将个案调查的深度和灵气与面上调查的广度和可
13、信性结合起来,做到深度个案材料与广度区域调查之间的互相补充。 总的来讲,当前政治学界在区域性乡村政治研究领域缺乏自觉。辛秋水是以安徽大别山区来展开自己实证研究的,问题是辛秋水过于关注政策问题和枝节性的技术问题,不仅无视了理论提炼与建构,而且无视了区域性调查在提供个案深度报告和区域广度报告结合上资料本身的价值。肖唐镖以江西农村宗族与村级治理的关系为根底来展开自己的区域实证研究,虽然他的绝大多数调研成果还没有发表出来,但通过他既有面上统计又有个案深入描写的一些报告,可以为学术界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建立在这些第一手资料根底上的概括,根本上可以将江西这一大的行政区域关于村级治理与宗族关系状况描绘清楚。
14、肖唐镖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理论提升的自觉,无视了将个案调查资料与大胆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的最有可能产生原创性分析框架时机的把握。一手资料成为理论工作者们的二手资料,个案调查中最为珍贵的由切身的农村政治体验而触发理论建构的灵感,被人为地割断。 我们近年来力图以湖北荆门这一传统的商品粮基地为根底,展开区域性调查。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在1999年上半年在全市深度访谈了40多位村支部书记,整理有近百万字的“村支部书记访谈录,主要是对当前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特别是村级治理的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访谈。二是1999年下半年至2022年下半年,在全市观察了三十多个村的村委会选举,并对其中多数村
15、进行了回访,建构了一些关于选举与村级治理的调查文本。三是2022年上半年在全市进行的口述史访谈,整理有数十万字的资料。四是2022年下半年至今的乡村组织及其财政状况的调查。总的来讲,这些访谈和调查可以大致勾勒出荆门这一农村区域村一级政治开展的现状和这一政治现状背后的经济社会根底,其主要优势在于,不仅反复细致地调查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现状,而且努力追求这些现状得以存在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实质上是试图将个案调查和区域研究中的直观灵感与理论建构的努力结合起来,不是在政策问题上,而是在学术研究上,为当前农村社会进行定性,我们最重要的研究思路是理解当前农村政治开展现状诸如村民选举、村级治理得以如此发生的背
16、后的村庄性质。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建构的领域。通过这些努力,就有可能不仅为学术界提供有深度且可信的关于区域性农村政治开展现状的大量一手资料,而且为政治学界提供解释荆门农村政治开展现状的理论分析框架,这种框架因为以直观的实证调查为根底,可能有浅薄的地方,却大致充满了来自乡土的灵气与活力。我们的缺乏之处在于理论素养缺乏,进入乡村政治实证研究领域的时间太短。 总的来讲,区域性调查必须以个案为根底,兼顾典型性和广泛性,将深度调查与广泛调查结合起来。这种调查的另一个主要之处是应该将调查者亲身获得的关于农村社会的灵感,在农村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的问题意识,与关于农村政治开展状况和构成这种状况原因的背后理由的理论建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调查材料的可靠性与理论建构的启示性相结合,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一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