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档案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 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平安的大事,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表达。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x24号)和省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冀政(20x)62号),为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指导思想 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根底,以提
2、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 (二)工作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根本建成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各行业和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响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应急综合信息平台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快构建应急管理的规划和制度体
3、系 (一)编制x市“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要在国家和省“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指导下,由市发改委和市政府应急办牵头,组织市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地震局、气象局、卫生局、国土资源局、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抓紧编制x市“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规划编制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那么,区别轻重缓急,把建设工程安排到最急需、最薄弱的地方,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努力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严密组织,严格程序,认真进行研究论证,加强协调与沟通,要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纳入
4、全市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并切实做好与国家和省应急体系专项规划重点工程的衔接工作。 (二)健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根据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平安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标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各县(市)区、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市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完善本单位、本行业和本部门的各类应急预案。市政府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快市专项应急预案及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要在今年上半年根本完成。按照市总体预案的规定,市专项应急预案由
5、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组织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审,适时组织修改,并报市政府备案;部门预案由部门和单位依照省、市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自行编制、印发,报市政府或相关部门备案。 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制订工作的指导和催促检查。基层单位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本单位预案,预案要切合实际,简单明了,明确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真正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各单位、各部门对已制定的预案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及各类专业应急部门要定期组织和开展经常性的应
6、急演练,不断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实战能力,确保重点专项预案能真正落实、真正管用。 四、加快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 市政府是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在市政府办公厅设立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建立和充实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县(市)区政府处于突发事件风险源头管理和一线处置的重要位置,目前还没有设立应急办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提速,今年上半年要全部组建完成,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要按照适应工作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那么,合理设置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人员编制在现有总额中统一调剂。各级应急办要认真履
7、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不断提高基层在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职能职责,切实发挥作用。各级、各类应急机构之间要加强协调,各类应急预案要强化衔接,形成统一指挥、反响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五、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 (一)积极推进应急平台建设。要按照国家、省应急平台建设指导意见,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标准技术标准,向上联通国家和省应急平台,横向联通公安、防汛、疾控、地震、气象、森林防火、平安生产等各专业应
8、急信息系统,向下逐步延伸至县(市)区应急平台,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分析评估等功能的市级综合应急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分层实施的原那么,稳步推进县级应急平台建设。各专业应急平台要标准标准,完善功能,确保实现与市政府枢纽平台的顺畅联接。加快推进以公安12023接报平台为根底,12023、119、120三台合一的信息指挥中心的整合工作,推进各类应急接报平台的互联互通,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应急平台建设要讲究实效,注重实用,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由市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市应急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政府应急办
9、和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牵头,会同市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水务局、林业局、气象局、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环保局、无线电管理分局等相关部门,统筹市级应急平台规划工作,加强对各县(市)区接报平台整合工作的指导。 (二)突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武警部队、解放军和民兵预备役的骨干作用,努力形成各专业救援队伍各司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与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
10、别是高危行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 (三)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社区要针对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乡村要因地制宜加强应急根底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在加强校园平安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平安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公共平安意识;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和平安生产主体责任,做到有预案、有救援队伍、有联动机制、有善后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
11、导和检查,及时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四)加强对各类应急资源的管理。要统筹安排各类应急物资、根本生活用品以及紧急避难场所、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等应急资源储藏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在认真普查摸清底数的根底上,建立各类应急资源储藏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实现社会储藏与专业储藏的有机结合,不断满足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 (五)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蔼后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应急相应措施。按照
12、属地管理为主的原那么,事发地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职责,要及时组织和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根本生活保障工作。同时,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稳定群众情绪,维护社会治安。 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与防灾减灾紧密结合。要建立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发动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六)做好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切
13、实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开展统计指标体系。市统计局要加强对应急管理统计工作的指导,并按照国家、省统计局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六、认真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工作 (一)认真搞好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排查监控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坚持早发现、早处置,促进应急工作转向源头管理。排查的重点是可能引发和造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平安事件的各种风险隐患,对危害源、危害区域、平安隐患进行调查登记、分析评估、治理整改和统计汇总。各县(市)区政府要具体负责本地
14、风险隐患调查评估和监控整改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风险排查的指导和检查。各县(市)区和煤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要按照上级要求,对排查工作早做安排、早作部署,抓好落实。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限期治理。对危险较大的严重隐患,要果断采取停产、停业整顿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各企业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平安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实行平安责任制,加大平安投入,全面落实平安防范措施。 (二)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及早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开展,牢牢
15、把握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权。特别是对发生地震、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或其他重大紧急情况,要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灵活处置,立即用 直接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简要情况,然后再以适当方式详细报告后续情况。各级政府应急办(值班室)要切实加强值守应急工作,严格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规定报告时限和内容,对重大紧急情况迟报、漏报、瞒报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努力创新信息预警机制。通过整合应急接报平台、鼓励社会公众报告、利用媒体收集反映信息、设立基层信息员等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播送、电视、互联网、 短信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
16、发布预警信息。 七、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应急保障。 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年度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应急管理需要,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保障资金及时到位。根据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资金,按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那么,实行分级负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的地区,根据事发地实际情况XX县区(市)区人民政府的请求,市财政适当给予支持。同时,要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救援资金的保障机制。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应急保障资金使用情况及其效果进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高度重视依靠和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培养公共平安科技人才,开展公共平安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