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党建理论创新经验交流.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313706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党建理论创新经验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党建理论创新经验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党建理论创新经验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党建理论创新经验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党建理论创新经验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党建理论创新经验交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党建理论创新经验交流 党建理论创新研究是复杂、艰巨的任务,尤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本文不拟全面阐述这个庞大题目,只就其中几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谈些看法。 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来理解党建理论的特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党建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 任何科学研究的前提都是了解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此根底上把握这门科学的性质、特征。党的建设理论要研究工人阶级政党产生、开展及其自身建设的规律,毫无疑问,这个研究对象决定了党建理论既是科学也是价值,是一种思想武器。当然,从最终结果看,任何科学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都具有某种价值功能。但是,党建理论是直接为锻造思想武器而产生的,那么是这门科学

2、的突出特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潜心研究的根底上发现、说明了资本主义开展的规律及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又认为,人类历史开展规律不可能自发地实现,需要人们认识、运用这个规律去自觉地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学说里,既有对客观规律性的清醒认识,又有对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由此出发,作为学者的马克思和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统一起来了。着手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并阐发党建理论,就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党的建设理论从诞生起,就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学问,作为“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有着鲜明的政治意识和价值目标:指导工人阶级政党的实际斗争和自身建设。所以,党建理论具有科学和价值的双重性质,准

3、确地说,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建理论的科学内容会不断丰富、开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的价值取向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共产党人不能放弃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不讲科学是错误的,放弃根本的价值取向是危险的;不尊重科学的价值是盲目的,离开价值的科学研究(这里说的是人文科学,尤其是政治性比较强的社会科学)是脆弱的,不可能产生物质力量。研究党建理论不讲科学、只重价值,甚至在坚持价值目标的口号下无视客观规律、无视情况的变化,会导致思想僵化和教条主义;另一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党建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站在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认识问题;把握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坚持社会主

4、义和追求共产主义,才能防止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迷失方向,在坚持的根底上开展,以开展实现坚持,使党建理论创新真正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从客观上讲,党建理论的科学性和价值取向是统一的,因为“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于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3254页)。问题是我们在理论创新中能否把二者统一起来。我以为,关键在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在这方面,党建理论工作者可以从邓小平文选中得到启发。关于党建理论,文选中有大量的“新话,而这些“新话都是从新情况出发,辩证地分析问题,以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如,对于党的领导,

5、既要坚持、又要改善;讲干部队伍建设,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又以革命化为前提;谈党群关系,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对反倾向斗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讲反腐败,指出不反对腐败,党会走向自我消灭,又坚信共产党能消灭丑恶的东西;讲历史开展,成认过程的曲折性,认为出现反复是符合规律的现象,又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这些深刻、睿智的思想中,目标与方法、困难与希望、挫折与前景、忧患意识与坚决信念都辩证地统一起来,表达了与时俱进的党建理论,清晰地展示了继承传统又勇于革新的先进政党形象。邓小平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尊重客观规律,“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同时又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6、一切思想、行动都以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坚信中国人民及其领导核心的伟大力量。邓小平留下了丰富的党建思想,更留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我们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去把握党建理论,推进党建理论创新,有极大的启示。 正确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复杂关系,在理论与实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发挥理论的能动性、导向性、前瞻性作用 理论创新是为了指导实际。应当注意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却不能代替实际,理论与实际始终不是等同划一的,它们之间永远存在距离。一方面,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思考、酝酿;另一方面,理论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实际成果,理论向社会现实的转化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7、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实践主体具有运用这一理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二是具有转化为现实的中间环节,至少有这样四步:首先是将高度抽象的普遍原理转化为比较贴近实际的具体的理论原那么;其次,具体的理论原那么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方针政策制度;再次,落实方针政策制度,形成规划、方案、措施;最后,这些规划、方案、措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现实,产生物质成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阻碍理论指导实际,出现实际与理论的差距乃至反差。在现阶段,导致实际与理论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认识、思想意识或利益驱动阻碍了理论原那么的贯彻,如对理论的理解不准确,产生主观主义、片面性;与理论要求反其道而

8、行之,甚至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种差距是理论原那么在实际中被扭曲,是少数人的行动背离理论要求的结果。二是理论转化为现实的中间环节不完备。理论与实际的这种复杂关系对理论创新有重要启示。要保持坚决的理论信念,不能因为存在这种现象疑心理论、影响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的热情,也不可把理论指导实际的过程看得过于简单。实际上,正是这种差距给理论创新、理论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要在理论与实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现实的东西不一定是合理的,更不会是永存的。理论创新不仅是为了说明世界,更是为了改造世界。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对现实提出的大量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从问题中分析原因,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从过程中揭示趋势

9、,由此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同时,也要在如何使理论指导实际的研究上下工夫:研究落实理论的条件,包括实践主体掌握理论的程度,现有方针政策制度与理论的耦合度和应做的改变,以及如何把方针政策制度具体化为方案方法措施等。这正是理论的能动性所在。另一方面,不仅说明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还要说明将来做什么、怎样做。如,关于党内民主,既要研究现阶段开展党内民主面临的问题、对策;还要研究党内民主的开展趋势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此作出预测,以指导党内民主的开展。这后一方面的研究是为了解决新问题,也是理论创新研究的重要组成局部。无视、轻视这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就不可能表达出前瞻性和导向性。 要有鲜明的问

10、题意识,把研究新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逐步构建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 理论创新的着力点是什么,是研究新问题还是首先构筑一个思想体系。这需要弄清楚。 科学体系的形成是一种思想理论成熟的标志,古往今来,思想家无不殚精竭虑,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但是否形成科学的思想体系不在于自我标榜,而在于是否到达以下要求:有一个明确的世界观作为方法论根底;有一个需要着力答复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新观点。党的建设理论体系构建是与时代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以往我们党建教科书的党建理论体系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以党史为素材,以党章总纲及各章节为构架建立的,在当时有一定

11、的合理性。很明显,这个体系未能涵盖时代提出的大量新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新条件下党的建设和党建教学工作的需要,必须进行新的探索。构建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要经过长期的酝酿。对此首先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在党的建设方面,时代提出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如何适应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如何适应从方案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转变。如何适应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转变。如何适应世界范围兴起的政府管理革命、科技革命和新的民主浪潮的挑战。这四个问题归结为一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中心或主线。围绕这个主线,产生了三个根本问题:党政关系问题,即执政党如何领导国家政权。

12、党内关系问题,即执政党在市场经济和全面开放条件下如何保持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群关系问题,即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护执政的社会根底,包括稳固阶级根底和扩大群众根底。每个根本问题又派生出一系列重要问题。包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加强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进;党政关系的标准化、法治化、制度化;坚持党的领导与开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互动;利益关系多样化对党的团结统一的影响;现阶段党内矛盾的性质及其解决;实现党内和谐与开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目标与实现形式;党管干部原那么的落实和干部制度的改革;党员队伍变化和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社会结构变化与党的阶级根底的稳固、群众根底的扩大;社

13、会生活新变化与群众工作新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与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克服腐败与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新观点,并由此逐步深入和展开,把握各个观点的有机联系,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形成完整的系统。这是构筑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最正确路径。如果置大量新问题于不顾,为体系而体系,脱离实际地编造体系,这样建立的体系很可能是空洞的、抽象的,既不能在理论界形成共识,也于实际党建工作毫无益处。 理论研究的方法也是学风问题,理论创新的伟大事业呼唤新的学风,要以学风建设推动理论创新 对待理论的态度也是学风问题,以学风建设推动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珍贵的历史经验,也是现

14、实的迫切需要。目前,在全党倡导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的风气十分必要,可以说,这“四种风气反映了学习、研究和开展理论过程中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以认真学习和调查研究为根底,开展充分的民主讨论可以活泼思想,激发创造精神,涌现新见解,从而为作出理论概括提供不可缺少的思想素材;相反,缺乏民主、言路堵塞、万马齐喑,只能造成理论的停滞和僵化。理论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探索性,并带有一定风险的精神劳动,面临着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干扰和陈旧观念的阻抗,存在陷入误区的危险,更需要有民主作保障。邓小平曾锋利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同样,健全的党内民主也是理论创新的良好气氛和制度保证。 积极探索的勇

15、气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有助于纠正偏差,推动和保证理论创新事业健康开展。理论创新是需要探索勇气的,而这种勇气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为根底。要抵抗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短期行为和急躁情绪,警惕“理论泡沫,切记“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理论创新要求的“讲新话不是简单地多用新词汇,而是以新的语言表达新的思想。这里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慎用新概念。概念作为对事物现象的概括,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内部联系。新概念是形成新认识的起点,是理论创新的重要一步。目前党建论著中出现的“执政资源、“执政本钱、“政治生态、“腐败黑数、“权力期权等是从实际生活和党建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反映了对党建某一领域认识的深化,且被党建界同仁所接受;有些概念不够准确,理解上见仁见智,还需琢磨推敲;有个别“概念那么是脱离实际编造出来的,缺乏理论内容和生活根据,没有生命力。二是力戒“新八股。文风与学风密切相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是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语)。以朴实、简洁、明确、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更容易被群众所掌握。相反,不做深入的研究,只想在文字上标新立异、妙语惊人,乃至堆积概念、炒作观点、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只能热闹一时,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须知,“小溪最喧闹,深沉的大海是宁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