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班主任学习材料新编.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31856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班主任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班主任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班主任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班主任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班主任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3年班主任学习材料新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班主任学习材料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近年来对此一直众说纷纭。在北京教科院根底教育研究所王瑛老师主持完成的XX省“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XX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中,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XX省七个城近XX县区县的42所中小学的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学生282023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1447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比照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

2、与分析特别予以报道。调查结果1主旋律教育卓有成效,与学生生存开展息息相关的教育薄弱研究者列出12项学校普遍进行的德育内容,即劳动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让教师和学生分别对这12项内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学校12项教育内容实施效果的评价位次大致相同,80%以上的教师和学生都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排在前三位,充分说明近几年学校在主旋律教育方面卓有成效。而被排列在最后三位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也根本一致,它们是心理健康教育、

3、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反映出这三项内容是学校德育的弱项。在与此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对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满意度的评价调查中,也得到根本一致的结果。研究者列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老实正直、助人为乐、关心国家大事、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共2023项内容,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排位根本一致,教师、学生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是尊敬师长、文明礼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而被教师、学生排在后三位的师生不大满意的是心理调节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关心国家大事。在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内容需求的调查中,研究者列出交通标准、文明公约、行为标准、自我保护常识、个人修养、竞争与合作、劳动态度习惯

4、、时事与政治、择业指导、家政指导、法律常识、环境与生存等12项内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排列前三位的依次为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其中,初中生的排位与学生总体相吻合,小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总体的不同之处是排列前三位的有交通法规;高中生与学生总体不同的需要是法律常识。分析与建议这些年来,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调查反映出比较薄弱的是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公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又各有侧重,小学生是交通法规教育,高中生是法律常识,初中生是自我教育。

5、可以看出,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他们各自生存开展中急需要指导的,而这些内容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由此可知,学校德育的内容应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进行系统教育,以保证实施内容的完整性、稳定性,防止随意性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依据学生品德开展的现实需要与可能,使内容与学生的品德开展的“最近开展区相吻合,才是学生可接受的、开展性的德育。在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开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德育的功能除促进政治、经济的开展以外,还应有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功能。学校德育也应增加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诸如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儿童消费、权益保护等,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6、、学会开展,促进其健康成长。学校德育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调查结果2教师、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列于首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那么是班会研究者列出大型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班会、团队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科教学渗透、个别学生教育共8个学校普遍运用的德育途径,让教师、学生对这些德育途径所起的教育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发挥作用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学生认为所起作用很大、较大的途径排列前三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大型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而教师排列前三位的是班会、大型教育

7、活动、个别学生教育。其中差异比较大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班会和个别学生教育三项。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作用最大,而教师却将其排列在第四位,相差3位;教师认为班会作用最大,而学生却将其排在了第四位,同样相差3位。对个别学生教育教师排在第三位,而学生排在了第七位,相差4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对军训、参观访问、郊游野营、文艺联欢、体育竞赛、公益劳动、兴趣小组、科技活动这些学校常用的德育活动形式哪个最喜欢呢?各年级学生一致最喜欢的是郊游野营,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有1243人选择了它,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4.6%,明显高于其他活动形式,经统计分析,此项活动与其他7项活动相比,差异非常显著。调查也反映出,在教

8、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中,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被教师排在了末位,学生那么把团队会排在了末位,思想政治课也只排在第六位。在对学生关于学校德育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研究者列出校园环境、校风、班主任工作、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团支书辅导员工作5项内容,学生相对不太满意是后两项内容,其中高中生对团支书工作满意度最低,仅为36.7%。在关于学生对德育活动形式喜欢程度的调查中,公益劳动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活动形式,喜欢的人数只有24人,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87%。分析与建议调查反映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而教师对它的作用却认识缺乏,在这一点上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异,

9、如果这种差异不断扩大,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德育实效。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重知识灌输,无视实践体验,这恐怕是德育的失误之一。因此,学校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效劳、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当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讲究真实性、针对性和学生可接受性,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盲目性。像学生之所以最不喜欢公益劳动,一方面原因,反映出学校、家庭、社会对公益劳动不重视,另一方面原因,有些学校组织公益劳动单纯为完成任务而劳动或为宣传而劳动,没有把它纳入学校德育方案,没有作为学生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和学生参与社会

10、实践的形式,这是学生不喜欢公益劳动的主要原因。教师、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起作用的评价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反映出教师教育观念上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教师对班会、个别学生教育这种自己主导下所实施的教育途径或方法评价较高,而没有注意学生的感受,没考虑到外在的教育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在调查中,问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答复“喜欢自己组织的活动的学生有1925人,占总人数的69.3,而“喜欢班主任组织的活动的学生只有225人,仅占总人数的8.1,说明学生喜欢自己搞的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的教育。

11、而我们的德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的问题,反映出德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严重无视学生主体需要的问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教育,这样的德育学生怎能乐意接受呢?在调查中反映出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团队工作不满意,以及对班会、个别学生教育比较低的评价,恐怕都有这方面的原因,并且可能是主要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首先要解决的不是途径、方法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观念更新才能引起方法的变革。现代德育观念强调开展人的潜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开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只有学

12、校德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德育的实效性也就会不断增强。调查结果3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对教师遵守师德标准的评价高于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评价;“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的职业道德标准和“了解学生的德育能力得到学生相对最低的评价研究者列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举止文明,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廉洁从教,尊重家长8条教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标准,让教师、学生对教师遵守这些标准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无论是教师自评,还是学生他评,都对教师遵守这8条师德标准给予一致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平均满意度在86%以上,教师的满意度每项都在93%以上,学生的低些,也都在8

13、2%以上,其中评价最高的是“爱岗敬业这一条,教师、学生分别为98.1%、92%,经统计分析,二者无差异;评价最低的是“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经统计分析,二者也无差异。在教师问卷中,研究者调查了教师群体对自己11项德育能力的评价,认为很符合、根本符合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了解学生的能力占84%,把握德育内容的能力占76.3%,灵活运用德育方法的能力占67.9%,组织活动的能力占73.6%,语言表达能力占76.1%,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占61.6%,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能力占76.4%,创设良好德育环境的能力占67.7%,个别谈话能力占79%,转化后进生能力占65.9%,

14、教科研能力占54.3%。教师对自己德育能力的评价明显低于遵守师德标准的评价。相比照拟弱的能力是教科研能力和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虽然学生对教师德育能力的评价认为很符合、根本符合的均超过60%,但是普遍低于学生对教师师德标准的评价。在“了解学生这一项,教师自己的评价和学生对其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教师的百分比为84%,在11项中比例最高,而学生的平均百分比刚刚超过60%,其中高中学生仅为45%。分析与建议调查反映出,教师普遍能够遵守职业道德标准,特别是在“爱岗敬业这一条上,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说明教师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调查也同时反映出,“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

15、学生这一条,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评价在这8条里都是最低的,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热爱、尊重、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底,调查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上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开展。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现实根底。现实社会的开展变化以及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开展变化,都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知其“心,才能恰当地运用灵

16、活多样的德育方法,德育才能有针对性。调查反映出的学生对教师了解学生能力很低的评价,应引起教师的重视,要从转变观念入手,树立以学生开展为本和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调整心态,改进方法。调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相对较低,这是客观实际也是教师的需要。面对德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研究探索,揭示规律,寻找新方案。教师参与教科研是使自己工作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的重要途径。心理诊断与辅导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新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但是学校缺乏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德育干部自然就担负起了这个责任,因此,需要加强培训指导。同时,所有德育工作者都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这对了解学生,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调查结果4学生对德育的评价与需求存在明显的年龄阶段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对德育内容、德育途径还是对学校、教师工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评价都有显著差异。他们的年龄不同、年级不同,评价的水平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