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院校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 要: 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 表达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中的一门专业根底课,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心得,从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 对环境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的探索, 具体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学教改中的一些想法。关键词: 医学院校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 教学改革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和微生物学的交叉学科,随着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广泛重视,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和方法在环保领域的不断渗透,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和监测方面已凸显出它的巨大作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我们急需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微生物知识的人才,不仅熟知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染物的原理,而且能够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与时俱进地解决环境问题,为人类可持续开展作奉献,这就对环境微生物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琐碎繁杂,感性认识差,需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对课程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兴趣逐渐降低,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实验;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无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无视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在考试方法上
3、,单一化,多采用笔试,影响了学生能力全面的提高。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我们每个环境微生物学教师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1.突出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特色与重点,防止不必要的重复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表达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增加“医院环境内容,以适合医学院校内环境类专业学生使用。医院环境问题是非医学院校的环境专业的弱项,医学院校办环境专业可以充分发挥医学特色,结合“环境微生物学特点解决医院环境问题,使医学和环境科学很好地交叉;同时,可以增加学校新专业特色和增加学生就业渠道。环
4、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增加“医学环境微生物治理、“耐药性菌株等相关主题。编写相关的讲义,内容增加:医院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抗辐射和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细菌耐药性对医院废水的生物治理的影响;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与课堂讲授内容相联系,应用到课堂教学。例如在讲病毒繁殖过程时,除了讲解教材中所列举的大肠杆菌T4繁殖过程外,同时补充讲解SARS、AIDS及H1N1病毒的结构,繁殖过程及人们在日常生活应如何防范该类致病性病毒。将这些例子以科普形式介绍给学生,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2。环境微生物学与很多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5、,如生物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这些课程在授课时间安排上有前有后,如何防止与先上的课程某些内容重复,又为后续课程留有余地,突出本学科的特有内容,这就需要优化理论授课内容,确定一些不属于本门课程的必要内容,在讲授中少讲或不讲;同时,要注意经常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相互交流,倾听学生的反映,对涉及到前面课程已学过的内容,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仅作重点提示,让学生提前预习回忆,上课时以重点提问的形式,完成这局部的教学内容;对平行授课的课程内容,那么与授课教师相互商定,力求使课程之间在内容授课中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防止重复讲授3。如:“微生物的营养一章中的微生物细胞成分,在生
6、物学、生物化学的课程中作了详细介绍,我们只是要求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本课程不必讲授;在能量代谢中,生物化学课程详述了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本课程只讲丙酮酸以后的几个不同发酵途径,如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柠檬酸发酵、醋酸发酵等,以及不同菌群特殊的电子传递途径及其呼吸类型;“微生物遗传一章,重点讲述“微生物菌种选育,防止与遗传学重复。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环境微生物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4。在教学方案中要保证40%的实践教学时间,更要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加强实践教
7、学的“实践性,即以学生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5。针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增开新的探索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以增强教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突出实验的应用性和技能性,对原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和研究,经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对象需要活的、新鲜材料,因此大局部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材料都要提前一定时间做准备。由于学生实验时间有限,过去这些实验材料多半都是由实验教师准备6。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把有些实验材料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
8、如培养基配制、细菌培养,使学生较为完整地进行微生物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2.2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医学院校的环境科学专业不同于综合院校,在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医学背景知识,表达学校的“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实验内容上拟增加“医学环境微生物的监测和“医院环境污染物生物治理。以往我们的实验内容大都是为了加深对环境微生物学根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对各类微生物的感性认识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各个实验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全部的实验材料都是由教师预备的,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做完就忘。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与验证性相结合,增加了系统性和学生的动 会7。例如“从土壤中别离并初步鉴定芽胞杆菌的设
9、计性题目,就是把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纯种别离与接种技术、细菌的形态观察、细菌的特殊染色法、细菌大小测定与计数、细菌生理生化实验等,几个独立的实验内容有机组合在一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又为他们今后从事微生物工作或学习奠定了坚实根底。2.3增加实践结合实际的实验内容。将过去的一些传统型实验融入新的综合实验中,让实验教学紧跟科学技术的前列,让学生尽快地接触到当今的先进技术,很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实验探索的主动参与。如在做“发酵酸奶的制作实验时,我们就设计了用奶粉和购置的酸奶作为菌株自己发酵酸奶。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使实验教学得到了满意的效果。2.4实验考核。实验课结束
10、时,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20%,实验课程的考核分两局部:(1)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到课情况、实验完成后实验室的整洁卫生、预习考察、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六项。(2)实验设计考核:实验工程、实验原理、步骤、实验分析共四项。这局部考核是我们针对本专业的特点,适应人才培养要求,新增加的改革性环节,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以书面形式完成。在实验课结束后一周内交回教师评阅。考核内容包括接种和制片技术、显微镜技术、微生物培养和别离技术、微生物计数方法、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等,教师对这些内容编号,让学生抽签进行单人考核。考核形式以动手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口试内容包括实验原理、试剂的用途、本卷须知、结果分析等。通过考核,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实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