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着力节能工作新水平着力提升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为了更好地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问题,借鉴国际经验,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多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运作、组织和实施,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成套设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和深化。 高校和科研机构不能给企业提供充足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生产技术。科
2、研院所、大学在选择研究题目时,对研究成果实用性的深入探究不够,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了解不够,对工厂的生产条件和工艺特点知道不多。很多科研成果不具有市场领先性,或不具备工业化生产可行性,或作为技术缺少必要的效劳支持等等。另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提供的通常仅是单向的技术和产品,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大规模生产对成套技术和装备的需求,科技成果难以被企业认同和接受。 企业的创新主体意识不强,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单纯为了引进而引进,自身队伍和能力没有得到开展,技术水平简单停留在引进水平,没有形成再创新,表达不出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二是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一味要求
3、科研方将科技成果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并负责全部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工作,这种绝对要求“交钥匙的方式,使转化本钱大大增加,将风险不合理地过多转移给科研方;三是企业对最新科技开展动态了解不够,对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以及市场前景的洞察力不强。 产学研各方利益分配协调不够。产学研合作是要素重组的过程,各方都是利益主体并具有自利行为,因此,利益分配问题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问题。各方对技术的价值经常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合作初期根据各方谈判地位的不同,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定的协议,但随着合作工程的进行,看得见的利益越来越近时,常常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件。合作各方的矛盾使得各方分道扬镳,或某一方单独干,或另寻其他合作者。
4、 合作创新的环境有待改善。一是企业制度问题。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阶段,但存在不完善之处。各地的政府机关,有相当一局部还未把经营权完全交给企业,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自主决策权也难以完全实现,企业吸收科技成果的行为无法摆脱政府行为的影子,无法成为企业自己的行为。二是科技体制问题。我国的科技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门、科研机构间条块分割依然存在,缺乏统一协调,科技与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许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束之高阁,而且科技信息交流不畅,成果共享也不理想。三是中介效劳体系建设滞后。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中介效劳从无到有,中介机构有了一定的开展,但大多功能单一,机构不健全,提
5、供信息效劳不及时或缺乏准确性,而且中介方的地位及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由于中介效劳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和准确,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因找不到需求者而无法实现转化。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找不到适宜的供应者,企业产品开发中的难题找不到适宜的科技人才来研究。 为了尽快解决以上问题,有效地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应该积极采取以下的对策措施: 强化产学研组织的内部机制创新。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意识。必须围绕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科技管理和运作体制。通过体制创新,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尤其要改变现有科研机构的运营机制和运行模式,让长期游离于市场之外的科研机构
6、进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围绕市场开展科研,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运营机制和组织模式。在运行机制方面,要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调节,使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自我开展的能力和自动为经济建设效劳的活力。在组织结构方面,要改变条块分割,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相脱离,研究开发、中试和成果的产业化隔离的状况。高校、科研机构应当在技术转让、联合攻关、学术研讨、人才交流、科技效劳等方面,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把各自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产业优势,合成为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整体优势,力争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应有的奉献。 实现投融资体系的多元化和协调
7、化。要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稳定性,必须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风险投资为特征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一是加大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要用经济杠杆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并成为研发经费的投入主体,确立企业在产学研多元化投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要走市场化道路,建立一种新的责任和利益机制,确保投资的效益与投资主体的利益挂钩,提高风险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允许企业把研究开发及其向生产应用转移的费用以本钱的形式列支,并对用于研发的资金实行减税或免税,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二是加大政府科研开发的投入。一方面,政府以资金为杠杆制定向产学研合作工程倾斜的方
8、案。如在实行“火炬方案、“科技工程推广方案时,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的工程。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设立产学研专项基金或专项贷款,给产学研合作工程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政府应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担保、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资金流动,调动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的积极性。最后,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来指导投资方向,加大对产学研合作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建立健全产学研的风险投资机制。产学研合作创新同其他技术创新活动一样,合作各方都存在风险。对于大多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来说,自身并不具备自我转化的资金能力和实力;对于企业来说,面对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往往对很多高新技术成果望而却步。对于大多数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企
9、业愿意承担局部风险,但不愿承担全部风险,而希望国家通过有关政策补偿或由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介入共同承担风险。因此,只有加快开展风险投资体系,才能弥补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筹资能力、国家财政支持、私人资金投入和银行贷款之间的空白。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投资机制来保证风险投资资金的充足性。 鼓励并吸引创新型人才,完善技术创新效劳体系。产学研联合体中的一些机构,如联合实验室、知识产权委员会等,人员隶属关系复杂,在工资待遇分配方面就要建立新型的分配制度,对于“双聘制人员,由其所属单位提供根本工资,联合体给予相应岗位津贴;对于联合体的科技创新机构的全聘人员,全面实行以绩效为主的
10、“根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三元结构分配制度,以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及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 在科技创新效劳体系的完善与联合方面,要将配套效劳设施作为提升合作各单位吸引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各实验室和基地提供周到的科研效劳工作和生活环境。除了硬件设施之外,还要成立专门的后勤部门,保障合作单位各重大科研工程的顺利进行,尽力免除各类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程之中,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产学研合作提供高效的信息网络环境。信息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着产学研合作的实现。目前,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联系松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缺乏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迅速便捷的信息渠道。为此,应大力建设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双向沟通的信息系统,不仅要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市场动态,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而且要让企业及时地了解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所以,国家、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重视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在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之间架设高速信息网,建立科技信息资料库,建立起面向市场、面向全国和面向全球的科技信息网络,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率。 责任编辑:金雯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