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经济决定税收、税源是税收的根底。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谢旭人局长明确提出“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根底,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要求。作为基层地税部门分管税种多、税额小、税源零星分散,全面实行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地税工作的核心,也是深化基层征管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税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细化税源管理目标、标准税源管理内容、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建立起内部岗责设置科学、工作任务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监督制约有力、运转协调高效的税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税
2、收信息化网络优势,严密监控税源根底,加强税源信息静态与动态的分析、研究和应用,有效防止税源流失,保障税源转化为税收,实现提高征管质量与管理效能的目标。 二、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一)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实现税源管理对象细化 科学合理地细化管理对象是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根底。 1、实行户籍管理。要根据总局税务登记管理方法,借鉴公安部门户籍管理方法,制定和实施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属地责任区管理原那么,通过全面排查摸底,将辖区内所有纳税人根本情况逐一编号,建立税源登记档案。在户籍管理中要注意:一是要加强与国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横向协作,做到底子清;二是要实行统一纳税人编码制度
3、,使编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查阅纳税人编码就知道该纳税人根本情况。如411325020232030001共16位代码,前6位411325代表XX县区纳税人,第7、8位01代表所隶属乡镇,第9、2023两位02代表经济性质集体,第11、12位代表所属行业,后四位为纳税人编号;三是要在平时管理中要加强户籍巡查,对新开业、变更、注销业户要及时更新档案,杜绝漏征漏管户和假注销、假停业或假经营等情况。通过加强户籍管理,做到税收户籍明了,税源分布清楚,税基完整准确。 2、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纳税人的经济性质、所属行业、规模大小(按年纳税额或产值)等指标,将纳税人进行分类排队。在此根底上,实行县局、基层
4、所和税务管理员三级管理。县局要选择重点税源大户和各行业特色业户进行管理,主要负责监控重点税源收入进度、分析行业税收规律、提供征管具体指导意见和收入预警通知;基层所和税务管理员主要负责所辖小型企业和个体纳税人的税源管理工作,并及时采集重点税源的有关信息上报县局。 (二)实行纳税评估方法,实现税源管理内容准确完整 开展纳税评估是全面开展涉税数据采集、深入进行涉税数据分析、促进征管与稽查的衔接、强化税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1、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模型。要根据不同经济性质、不同行业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统一标准的纳税评估数据采集指标,确定科学有效的纳税评估分析方法,从而使基层的税务干部在从事纳税评
5、估的过程中每一步都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标准是什么,有利于实际操作,防止大而空。 2、采用系统的涉税数据采集方法。在税源根本资料的采集中要做到“两结合三深入,即纳税人自行申报与税务干部定期实地调查两种采集方式相结合;“三深入,要深入到企业的财务室、销售科、产成品存放地、原材料存放地等处,掌握经营情况和相关财务指标;要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各种煤、电等耗材与投入产出的关系,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要深入到工商、国税、银行、财政、方案、统计、公安、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机制,从第三方采集相关税源信息。从而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全面。 3、采取科学的纳税评估分
6、析方法。对采集的涉税数据要认真分析其销售(营业)收入、库存产品、本钱构成、实现利润等指标与其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客观规律;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负状况和单个纳税人纳税情况差异。通过科学分析、客观比较、摸清规律、发现问题,从而分析测算纳税人实际纳税与应纳税额的差距,评估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在纳税评估分析中要做到“三比即:将纳税人的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作纵向比照,与同行业纳税人的涉税指标作横向比照,将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帐面记录情况作帐实比照。 4、充分利用纳税评估分析结果。在对纳税人客观分析的根底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征管措施:一是对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要建立制定完善新的征管方法,
7、堵塞管理漏洞;二是对个性事件要与纳税人进行约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改正;三是对到达偷税标准的要移交到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三)实行源泉控管方法,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 1、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和税控装置的推广。通过积极推行即开式有奖发票制度,促进消费者索票、纳税人用票意识与习惯的形成,要不断标准普通发票领、用、存管理,严格落实以票控税的有效管理方法,从而促使纳税人老实申报纳税。同时,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及相关税控装置,从机制上有效控管税源,切实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 2、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管理机制。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地税主管、司法保障、
8、社会参与的税源综合控管新路子。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牵头制定下达由各职能部门及涉税部门承担的地方税收纵横目标书,将各单位承担的税收义务进行细划明确,落实责任,由政府办目标科和督查室定期督查通报,增强部门助税的责任感;二是大力争取部门配合。对涉税文件实行会签制管理;派员到工商大厅、交警队、招商局等单位现场方法,实行派员制管理;对民政、福利企业等实行联审制管管理;对水利、交通、市政、街道办等实行代征制管理;对转让土地、房屋等实行与土地局、房管局双管制管理;三是建立健全协护税网络。建立涵盖县、乡、村三级互动的协护税网络,明确协税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加强地方税源监控管理。 3
9、、实行税源分类管理方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以效劳为主的管理方法。根据大企业帐制健全、核算标准、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特点,在加强平时企业有关信息收集、监控、上报的根底上,着重在宣传最新税收政策、帮助做好帐务处理等效劳事宜上下功夫,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态势,保证主要税源如期转化为税收,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开展的稳定、健康、协调增长,防止整体税收收入形势大起大落。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以管理为主的方法。要在催促建帐建制、标准核算的根底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比照,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对个体业户实行以核定为主的管理
10、方法。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调查过程中要详细,要根据座落位置、门店大小、从业人员、从事行业、毛利率水平等方面逐一调查建档;民评过程要民主,要发挥协税组长、个体协会等行业管理优势,充分听取其意见,做到定税额与实际税源情况相接近;定税过程要公平,要阳光定税,严格落实最低税负警戒线制度,实行税负公开。 (四)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信息化 把所有涉税资源纳入计算机进行采集、分析、统计、处理,是实现税源管理科学化、系统化、便捷化的最有效途径。实行计算机管理税源,关键是开发应用税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是提高税务干部操作计算机水平。税源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网络化。要使用oracl
11、e等数据库语言,建立一个全市或全县统一的税源管理平台,各乡镇税务所作为终端仅负责数据采集、录入等根底性工作,县、市局效劳器作为数据存放、处理中心,从而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二是实用性。系统要充分考虑各行业、各税种等税源实际,科学选用的税源采集指标,将税源管理精细化的根本理念和要求与当地的税源实际状况相结合,抓住税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表达管理效益;三是一体化。系统要与当前我市在用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纳税信用等评定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发票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税收征管软件整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既防止条块分割,又到达资源共享;四是前瞻性。系统要充分考虑
12、今后税收管理的开展趋势,要预留足够的接口,防止今后在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落后与重复。 (五)实行岗责管理机制,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机构组织化 1、科学合理配置税源管理机构与人员。鉴于税源管理的系统性、重要性、复杂性,县局应成立税源管理科(或把此项职能归入征管科负责),主要负责全县经济税源管理的协调、任务分配、指标采集、数据分析、督办督查等事宜,各单位要把税源管理的事权划分到每一个税收管理员,实行双重领导管理。 2、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按照分权制约、岗责清晰、强化管理的原那么,对税源管理岗位的根本职责从工作目标、内容、标准、时限和步骤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
13、规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形成根本职能清晰、岗位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符合工作实际的岗责体系。岗位职责设置必须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与辖区纳税户数的多少、税源分布特点、管辖区域大小相适应,与其他部门的工作相衔接。 3、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使税收管理员成为现阶段基层税源管理队伍的主要构成力量,专职承担税源精细化管理的任务,具体负责户籍管理、信息采集、日常检查、发票管理、个案评估、定额核定调整、疑点问题调查核实、监控结果处理等工作。 4、落实岗责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税源精细管理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以责考绩、以绩定酬,根据每位税源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进行分类统计,并参照效率系数、难易系数、责任系数、满意系数进行量化计分后,作出综合评价,充分调动税源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在执法和管理中出现的过错责任和违法行为,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增强税源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