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标语,范文 篇一: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1、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3、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也有发病。 4、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5、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6、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7、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8、预防手足口病,人人有责。 9、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2023、注意个人卫生,多开窗通风,勤晒被子。 11、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入。 12、发动一切力量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13、饭前便后勤洗手,手足口病不能有
2、。 14、儿童成人均易感,儿童发病成人染。 15、粪口飞沫传播疾病,手足口腔皮疹多见。 16、夏秋季节多发,婴幼儿童易感。 17、搞好个人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18、防控结合,群防群控 19.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入。 20.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21.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22.手足口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3.搞好儿童、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24.做好患儿的隔离,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 25.搞好个人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篇二:手足口病的宣传标语 手足口病的宣传标语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晒衣被,吃熟食,不扎堆。 篇三
3、:麻疹、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麻疹、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麻疹宣传标语 1.让每一个儿童及时得到免疫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权力 2.接种麻疹疫苗保护儿童健康 3.让孩子及时得到麻疹疫苗免疫是家长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4.全民行动起来,大打一场消除麻疹危害的歼灭战 5.接种麻疹疫苗,消除麻疹,共建美好家园。 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1、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毒从口入。 2、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3、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4、手足口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搞好儿童、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6、做好患儿的隔离,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 7、搞好个人卫生,预防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宣传材料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有什么特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流行性皮肤粘膜病,是以侵犯手、足皮肤和口腔粘膜为主的疱疹性疾病。 本病好发于儿童,特别是4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以春秋季节较为多见。此外,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唾液飞沫中的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
5、经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传播;所以在好发季节常可见到手足口病在幼儿园或小学校中流行。 手足口病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全身病症较轻微,可能有低热、困倦、头痛、咳嗽、流涕及食欲不佳等病症;之后在口腔内颊部、齿龈、硬腭、舌、唇及咽部等处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其周围绕有红晕,水泡可互相融合,并迅速破溃,形成白色的糜烂面及浅表溃疡,由于溃疡疼痛而影响孩子吃奶或进食,口水增多;皮肤病损常和口腔损害同时或稍后出现,呈散在或密集分布于手掌心、足底及臀部,表现为斑疹或丘疹,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中央为小水疱,呈黄白色椭圆形,水疱像米粒或豌豆大,孤立而不融合,疱壁厚而紧张,一般数日后枯燥结痂。本病经1
6、-2两周可痊愈。有个别患儿可同时伴腹痛、腹泻等病症。本病诊断比较容易,但应注意与其它疱疹类疾病如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口炎及多形红斑等病鉴别。 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首先要保持口腔卫生,进食后用淡盐水漱口,以防止继发感;口服抗病毒药如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有继发感染者可服用抗生素。同时对患者应适当隔离,暂时不要上学或去幼儿园,以减少该病流行的可能。 手足口病的病症及诊断 手足口病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局部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病症。该
7、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缓和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病症,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
8、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手足口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其实应该说手足口病的表现比较典型,其它的麻疹跟这个毫不相关,很容易区分。 水痘对于专家来说也是非常容易判断。 手足口病的预防 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防止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
9、触,减少被感染的时机。 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麻疹防治宣传知识 春季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儿童是该病的易感人群。目前天气变化快,昼夜温差大,较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各校应引起重视,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搞好传染病疫情监控工作。现摘录有关麻疹的防治知识,供学校参考。 麻疹的防治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上
10、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很强,多发于冬春季节。 一、流行特征 1、传染源麻疹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染期为发疹前后各5天。 2、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传播,眼局部泌物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3、易感性人对麻疹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麻疹多见于儿童,5岁以下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婴儿极少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率以冬春季较高,流行多集中在春季。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911天,短者6天。 2、前驱期多为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及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为主要病症。发病第二、三天约90%患者,其口腔颊粘膜的第二磨牙对应处出现针尖
11、大的灰白色小斑点,周围绕以红晕,即麻疹粘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有体征,也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皮疹出现后12日消失。 3、出疹期约25天,常于发热第4天出疹,先自耳后、发际、颈部开始,渐而蔓延至额面、胸腹、四肢,由上而下普及全身,最后涉及手心足底。皮疹呈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约24毫米,压之退色。出疹同时全身病症加重,体温超过40度者,可伴精神萎靡、嗜睡、咳嗽加剧、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病症。 4、恢复期皮疹出齐后,发热逐渐降低,35天退至正常。全身病症随之减轻,精神、食欲好转。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逐渐隐退。皮疹消退后可见糠麸样脱屑,并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约12周后消失。 麻疹的病程一般
12、比较规律,约202314天,大多数患者能顺利恢复,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发生出血性麻疹和疱疹状麻疹。 三、并发症 1、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麻疹致死的主要原因。肺炎多见于出疹期,为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或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并发肺炎表现为高热不退,咳喘加剧,呼吸急促,发绀等,严重者致心功能不全,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肝脏肿大。 2、喉炎轻症喉炎是麻疹自身病症之一,如在出疹期或恢复期合并细菌感染,那么可形成继发性喉炎。主要表现为哮吼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三凹现象。 3、脑炎可发生于出疹期或恢复期。主要表现有高热、昏迷、惊厥、肢体强直或痉挛,甚至有呼吸衰竭等病症。麻疹脑炎多见于2岁以下
13、婴儿,一般发生率为150/万。 另外,在患麻疹过程中,机体抵抗力下降,患者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水痘等易感性增加,也可使潜在的结核病灶易于活动。 四、治疗与预防 患儿在家中隔离,室内保持安静,温度和湿度适宜,光线不能过强。发热期应供给足量水分,给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持眼、皮肤、耳、鼻及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性感染及角膜软化。高热中毒患者应防止电解质紊乱。治疗中医以清热解毒为主,西医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1、加强有关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2、搞好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3、教室、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 4、一旦发现麻疹患者,马上进行隔离,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有并发症那么延长至出疹后2023天。 5、如发生麻疹流行,应防止去公共场所游玩。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