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心”的概念隐喻的中日对比研究.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32821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心”的概念隐喻的中日对比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心”的概念隐喻的中日对比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心”的概念隐喻的中日对比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心”的概念隐喻的中日对比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心心”的概念隐喻的中日对比研究的概念隐喻的中日对比研究 马海英 孟庆荣 摘要: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通过分析考察含有“心”的词语的日译例句,观察中日关于“心“的概念隐喻的差异。并基于隐喻学中的体验基础提出,即使 在中日不同的文化中,仍然存在类似的概念隐喻。关键词:心;认知;概念隐喻;体验基础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序论 对于隐喻的研究,已从最初的传统隐喻学发展到现在的多学科研究,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Lakoff and Johnson(1980)在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中从认知,体验学的角度

2、对隐喻的本质,分 类以及构造进行了探究。Lakoff and Johnson 提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事物去理解认识另一种事物并将隐喻按照概念隐喻,空间隐喻以及存在隐喻进行了分类分析。在隐喻的构成机制上,提出了目 标域,源域,映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概念隐喻以及映射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基于体验学的隐喻 隐喻的产生是基于体验,来源生活的,或者说是被迫产生的。Lakoff 和Johson: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或者是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只能选择某种事物来表达另一些本来无法表达的事物。1)非典是一场战争.我们将非典比做一场战争,是因为我们发现了非典与战争之间的相似性,抗争,战士,战胜,牺牲等会

3、出现在在关于抗震救灾的报道中。2)全国上上下下开始了与非典型肺炎的抗争;白衣战士;人类终将战胜非典型肺炎等等 隐喻的在不同文化中也存在很强的普遍性也缘于隐喻的体验基础。如虽文化不同,但是形容开心兴奋为 up,伤心失落为 down 会出现的不同的文化中。三:“心”的概念隐喻考察分析 本论文选取的例句来自红楼梦(曹雪芹著)及其日译版本(伊藤漱平译)。首先将红楼梦前四十回中所有跟“心”相关的词语,共 322 个(去处点心,背心等表达以及重复表达),通过比较分 析比较相对的日译表达方式来比较中日关于“心”的认知差异。通过比较,发现汉语的“心”在日译时会做不同的处理。如被译成:“頭”“胸”“腹”等不同的

4、隐喻表达方式,如表 1 所示:从汉语中与“心”搭配的词语,如心下想,心里明白,心中伤感,心疼,心酸,心机,伤心,放心,心眼儿等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心”在汉语中是情感,思考,智慧所在的地方。即我们可以认为在 汉语中存在这样的概念隐喻:14)心是一个感情,思考,智慧的容器。以下是容器(源域)到心(目标域)的映射关系。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以“容器”到“心”的映射在日语中并不是完全成立。日语中表达情感,思考的容器除了“心”之外,还有“気”“腹”“頭”“胸”等等。松木(1995)对“怒”在日语 中的表 达进行了分析。在日语中关于“怒”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15)腹収。腹。腹据。腹立、本投。腹立胸締付。胸

5、。頭。松木指出,“怒”首先存在于“腹”这个容器中,当抑制不住时便上升到“胸”这个容器,仍然抑制不住时就上升到“头”。松木只是对“怒”的情感进行了研究,从实际例句来看,“気”“腹”“頭”“胸”也可以作为其他情感,喜怒哀乐的容器。如:16)悲胸、胸嬉、頭悩、気、気晴汉语中的“心”不仅仅具有容器的特性,而且,还和容器内存放东西的味道有关,可以在例 15 的基础上得到另外一个概念隐 喻,即心是一个五味瓶,可以有不同的滋味儿,如:17)心甜意洽:心持 心酸:悲胸 宝玉这番苦心:切思 甘心愿为义女:自分買通过上述例句及其日语翻译我们可以看出中日对于“心“概念隐喻的差异。但是,虽然日语很少有用“心”的味道来

6、形容情感,但是用味道的隐喻表达却屡 见不鲜。如:18)子口、生活苦、我们兴奋,紧张或者生气时,血液循环加快,心跳加速的生理反应是相同的,所以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都将存放情感的地方看作一个容器。虽然这个容器具体的所在位置却存在一定差异。同样,味道 的词语也在两个不同的文化中发生了隐喻的延伸。虽然不同的味道在不同的文化中语义延伸方向不尽相同,但是甜代表美好的事物,苦代表不好的事物却是普遍相同的。四:结语 本论文考察分析了汉语中与“心”相关的词语及其日译表达。关于“心”的概念隐喻虽然在日语中并不完全适用,确实相关的。而之所以相关,是因为隐喻源于生活体验。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不仅仅是 本文所分析的隐喻,

7、其他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隐喻的相通性,普遍性都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验为基础的。那么,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共同的体验基础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隐喻现象将作为今后一个重 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曹雪芹,高鹗著,伊藤漱平译.红楼梦M.东京:平凡社,1984.2曹雪芹,高鄂著,俞伯平校订.红楼梦八十回校订本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3Lakoff&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Lakoff&Johnson The cotemporary Theroy of Metaphor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5松木恵子(1995)Metaphor of Anger in Japanese.In Language and Cognitive Construal of the World,ed.John R.Taylor and Robert E.Maclury.137-151.Berlin:Muton.6瀬田幸人J 岡山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研究集録第 142 号(2009)49-59 7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