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上的文化读后感 导语。一个人身上要拥有真正的文化,首先应当不再“扮演文化。真正有了文化,就不会再“扮演文化。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篇一: 身上的文化说的很好。“一个人身上要拥有真正的文化,必须先X39;祛病,再进补,这就是表达为两个不再,两个必要第一,不再扮演;第二,不再黏着;第三,必要贮存;第四,必要风范。 “攀比似乎是这个社会的通病,二十多年前,在上海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乘客没有买票,对工作人员检票时说的一句话愤慨:“逃票要罚款。于是搬弄出他儿子已经是硕士这样的头衔来遮丑。那时,整个社会经济不够兴旺,正是改革开放开展的时候,大家就在攀比“文凭。接着,社会经济飞跃开展
2、,人们逐渐富裕,这时又开始有人攀比财富。现在,富人也越来越多了,就开始攀比孩子的文化程度,似乎这些就是地位的象征。 其实,自身的文化并不是攀比来的,真正有文化修养的人不需要和别人攀比。就好似你熟读古诗就不必在和朋友交流时之乎者也“地套用,你懂得讲英语也不必时不时混搭几句英语,让别人半懂不懂。这就是不再扮演“。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化的必要贮存。前段时间新闻报导国家对全国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学生每人发放一本新华字典,对于刚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是好事,新华字典可以说是一本认识汉字的权威工具书。但这一件好事却在一些地方给当地的教育工作工作者毁坏,XX省教育厅给学生发放劣质的学生新
3、华字典,书中错误率已经超出国家销毁的标准5倍,云南XX县区给学生发放了盗版印刷的劣质新华字典。为了贪图利益,连学生小小的一本新华字典都要榨干,这不能不说这些教育工作者没有文化,而且还在毒害文化。 在我看来,有文化“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但我们不可做到没文化“。 篇二:身上的文化原文 20年前,在上海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工作人员开始查票。查票很安静,工作人员只对乘客点一下头,乘客看一眼他的胸牌,便从口袋里取出票来。工作人员立即用红铅笔在票上划一下,便把脸转向另一位乘客。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一点声响。 终于,有一位中年乘客拿不出票来。工作人员说。“逃票要罚款。 “逃票。中年乘客冲动起来。因为一个
4、“逃字,完全排除了遗忘的可能,听起来很刺耳。他看了一眼周围人的脸,发现大家都有点幸灾乐祸。乘公交车太枯燥,人人都期待着发生一点与自己无关的事,解解闷。 中年乘客这一看就更恼怒了。他拿不出票,却要快速找到不是“逃票的理由,而且不仅仅要说服工作人员,还要说服周围所有的人。他憋红了脸,慌忙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张名片塞给工作人员,说:“你看我管着多少人,还需要逃票。 他在摸名片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了放在同一口袋里的一个银行存折。千不该万不该,他居然把这个存折也塞到了工作人员手里,说:“你看看这个,我还用得着逃你的票吗。 当年的工作人员很有修养,既没有看名片,也没有看存折,而是礼貌地把这两件东西塞回到他手里,
5、说:“这与职位、金钱没有关系,上车买票是一种城市文化。 “文化。中年乘客受不了当众被教育,何况又扯上了文化。他不知怎么回应,便说:“你还给我说文化。我儿子已经是硕士了 这一下,整个车厢的人都笑了。大家也不清楚这儿怎么冒出来了文化,只是在笑这位乘客说不过人家的时候,拉出儿子来当挡箭牌。 20年过去了,社会变化天翻地覆。有趣的是,那次在公共汽车上出现的最后一个概念文化,已成为人们区分荣辱的一道防线。 据调查,目前多数城市富裕家庭之间最大的攀比,是孩子的文化程度。 据调查,目前多数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质量的差异指标,除了健康,就是文化。即有没有戏剧、音乐、文学、书法方面的兴趣相伴随。 这儿所说的文化,就
6、是每个人身上的文化。 过去,每个人身上的文化只有文化界才会关注,现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被关注了。但是,当大家都在向往文化的时候,怎么来处置落到自己身上的文化,也就变成了一个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 我认为,一个人身上要拥有真正的文化,首先应当不再“扮演文化。 真正有了文化,就不会再“扮演文化。这个道理,一听就明白。这就像真正的功夫高手不会一边走路一边表演拳脚。因此,我们或许可以凭着是否扮演,来猜测真假和深浅。 我想起了两件小事。 很多年前,我曾经组织过一次上海人文学科著名教授的聚会,英汉大词典主编、复旦大学外文系的陆谷孙教授也应邀前来。很多教授看到他来了就纷纷围上
7、去,其中好几个对他说话时都夹着英语。但他,从头至尾没说一个英语单词。因为在他看来,那次聚会,从内容到人员,都没有讲英语的理由。而他,更没有理由去表演英语。 还有一次,东北某地聘请我和当时还健在的汪曾祺先生担任文化参谋。聘请仪式上的发言者也许考虑到我们两人都写散文,便美辞滔滔。汪曾祺先生显然有点受不住了,便边听边轻声地把那些话“翻译成平常口语,像一个语文老师在当场改错。他的资历,使他有资格这么做。发言者说:“今天丽日高照,惠风和畅。汪先生立即说:“请改成今天天气不错。发言者说:“在场莘莘学子,一代俊彦汪先生立即说:“改成在场学生们也挺好 这就造成了一种幽默的效果,现场气氛一下子活泼起来。发言者不
8、仅没有生气,而且还以自嘲的口气感谢汪先生说:“您老人家已经在做文化参谋了。 一听就知道,汪曾祺先生和那位发言者,谁更有文化。那位可爱的发言者唯一的毛病,是在“扮演散文。 因此,我一再告诫学生,拥有文化的第一证明,是不再扮演文化。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省察四周了。 一个真正拥有文化的人,不会扮演“当代名士。他不会写着半通不通的民国文言,踱着不疾不徐的遗老方步,数着百年文坛的散落残屑,翻着笔迹草率的谁家信笺,又矜持地抖一下宽袖。 他也不会扮演“历史脊梁。不会用嫉妒来冒充正义,用诽谤来展示勇敢,用疯话来显露风骨,顺便再从电视剧中学一点忧郁的眼神、慈祥的笑容。 他也不会扮演“文坛要人。总是迟到,总是
9、早退,总在抱怨:“部长又打来 ,近期有五个论坛边叹气边摇头,像是实在受尽了折磨。 我曾从一个文艺刊物上抄录过这样一段论文。“巴尔特消解了索绪尔的符号理论,认为作品是单数,文本是复数,但那文本也是一种元语言。福柯那么认为不必复现创造主体的荣耀,宁肯归于薄暮时分的荒凉 很多朋友认为,这种论文太艰深,没有考虑到广阔读者。我那么要以内行的身份判定,作者完全不懂自己所写的任何一个概念,只是在“扮演艰深,恰恰是想吸引广阔读者。 种种扮演,本该很累却居然不累,原因是同道很多,互相观摩。由于势头不小,触目皆是,这倒也树立了一个“反向路标:避开它们,才有可能找到真文化。 当然,文化中也有正常的扮演,那就是在舞台上。擅长于舞台艺术的人最容易识破生活中的扮演,一看便笑,轻轻拍着对方的肩,说一句:“咳,别演了,剧本太老,又在台下。 从事文化,从老实开始。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