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专创融合打造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樊慧近年,黄淮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开展需求、产业行业需要,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保障,完善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实用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创新创造积蓄更大动力。黄淮学院切实扛起办学治校、效劳地方开展的责任,致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实现途径,专业教育那么是给学生提供专业视角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
2、保障。学校构建以“五个融入融入培养方案、融入专业建设、融入课程教学、融入课外实践、融入学生开展评价体系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的专创融合教育通过搭建新型专业社群、制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行业学院等三种形式,从四个层次开展:一是师生团队深度嵌入企业,共同完成实际工程;二是企业借助工程对接毕业设计及课程设计;三是真实工程驱动,置换专业课程;四是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新型专业社群新型专业社群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跨学科、跨院系、对接产业群链的专业组合,是一个聚集大批学习者并为学习者提供多方面效劳支持的新型高效学习组织。新型专业社群紧密对接文化创意
3、产业和教育的需要,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聚焦涉及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并通过集体学习、定期聚会讨论、互相观摩等活动,不断进行专业交流,通力合作,从而使社群成员拥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持续进步的能力。赵辉等多名教师在2022年创立的微建筑工作室就是黄淮学院众多专业社群的代表之一。工作室由教师与十几位企业专家组成双导师队伍,累计培养近500名学生,完成300多项实际工程工程。在微建筑工作室,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并有方案地进行理论学习。微建筑工作室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将工作室分为四个层次,以四个研究所的形式出现。刚刚参加工作室的学生在“一所,主要做一些专业问题的解读工作。有时间的
4、学生还可以做师兄、师姐的副手,参与一些实际工程。“一所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后,可以进入“二所学习。“二所的学生需要全面掌握专业软件,同时能出色完成工作室的“空间组合训练,方可进入“三所学习。“三所的学生扮演着“助理建筑师的角色,参与实战,做辅助工作。“四所那么是实战的前沿阵地,“四所的学生接受指导教师分派的实际任务,并作为工程主持人,和“三所的学生组成工程团队,完成工程的设计。微建筑工作室的四个研究所,层次不同,每个学生都想成为优秀学生,他们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制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版培养方案,需要坚持对基于真实工程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开发真实工程锻炼教师队
5、伍,使他们对行业企业的工程实施流程有深刻的认识,摆脱传统学科式的知识结构。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度了解,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师个人认识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转变。黄淮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是黄淮学院与印度迈索尔大学合作开设的四年制本科专业。在黄淮学院创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指导方针下,以教研室主任邱栋为代表的教师团队做了多方探索。2023年成立全省先进的实践创新团队,探索真实工程和教学相结合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团队和企业合作,承接软件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等信息技术产业工程。多种产教融合工程的开展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用型、创新
6、型人才。建立系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2023年,学院成立软件工程工程实践班,实践班以真实工程驱动教学,探索系统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实践工程化软件开发体系,实践班由原来的参与开发,转为独立承当软件分析、设计、实施、运维工作,班级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软件工程从小到大逐步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也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和软件教学经验。2023年,软件工程工程实践班更名为软件工程产教融合特色班,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建立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新版培养方案以实际工程为依托,设计工程开发路线,从工程开发、岗位技能、课程体系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企业导师和专
7、业骨干教师先对工程开发过程进行立项和分析,再对工程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最后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梳理,结合教学规律归纳成相关课程体系,并根据专业和学科需要增加专业根底课程和创新创业根底课程,将创新创业内容有效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和基礎课程体系。为适应新版培养方案,在教学环境即企业环境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气氛。学生按年级和能力混编组成开发团队,教师分配任务,明确任务所需技能,并全程指导。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质量保证组,确保软件到达实用质量,开发的产品将在部署使用并经用户反响和评价后,形成新的开发需求,为下一个产学周期提供依据。建设行业学院2023年12月6日,由黄淮学院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
8、会、中国服装协会、西平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嫘祖服装智能制造学院签约仪式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举行。黄淮学院党委书记李国胜表示,“嫘祖服装智能制造学院成立后,黄淮学院将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西平县人民政府一道,携手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等战略伙伴,共同传承和发扬嫘祖文化,充分发挥政行校企优质资源共享的优势和特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师资培训、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推广、技术咨询效劳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构筑政校企协同开展的新生态,面向未来和远方,努力把“嫘祖服装智能制造学院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行业学院。2023年,黄淮学院所在的驻马店市,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
9、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到达70%以上,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车、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提升。黄淮学院立足开展实际,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瞄准地方现代制造业开展需求,在充分调研的根底上,打破学科壁垒,贴近地方制造行业,基于智能制造产业岗位需求,将相关专业融合、重构,组建了智能制造学院。同时,学校结合实际工程,梳理出从事智能制造工作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开展以实际工程为依托的专业教育模式打下坚实根底。智能制造类专业集群建成后,学校结合由聘请的行业专家、能工巧匠、政府人力資源主管、教育专家和校内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10、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商定开设课程,确定理论、实践学时比例,提出教学团队人员必备素质要求;企业充分参与和审定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参与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工作,以此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黄淮学院充分利用行业办学优势,由任课教师、企业科技专家、课程研究专家组建团队,系统分析面向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开展的工作过程与职业活动,解析典型工艺和典型智能制造过程,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根本设置根底课和平台课,专业培养方向的设计思路是:以某类典型智能制造系统设计、集成、管理和运维为背景,按学科专业方向或研究方向来设置。每个方向包含34门课程,每门课程不是简单孤立地设
11、置,而是充分考虑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然后整合相关课程,横向打通,构建方向课程群。方向课程群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尽量使课程模块化、小型化、灵活化,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设计,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黄淮学院根据专业核心能力素质要求,把学习内容分为假设干学习领域,编写工程导向的教材;在学习方法上,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学习;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建设主体多元的方法,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在虚拟、仿真或生产性工作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工作经验;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指导工作。专职教师到工厂锻炼和进行专
12、业技能培训,通过参加具体的“产、学、研活动,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产、学、研为一体,从而全面提高专业教学团队实际工作能力,更好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能力训练上,完善渐进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在校内外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的指导下,全面实现寓学于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智能制造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系统性、综合性为原那么,以典型实际应用系统为案例,使学生了解、学习各个局部。实践环节的培养体系分三个层次、多个板块。第一层次是技能的训练,第二层次是综合与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三层次是工程设计、调试、系统集成能力的实训。板块与专业方向的设置一致,将专业方向课程中的实验学时综合
13、起来,以实验课的方式进行。实训平台要根据智能制造专业知识体系及未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课程进行建设,贯彻学生技能训练“系统、递进思想,建设“真设备、真工程、真要求,按专业制定核心应用技术实习培养标准,做到实验教学内容与应用技能标准相符,与企业技术开展同步,与社会培训需求接轨。黄淮学院虽然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上探索了近十年,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一是如何通过专创融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二是打破原有班级模式的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时间如何安排。三是教学过程引入真实工程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教学过程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四是新的培养模式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施经验,还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作者系黄淮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教研室主任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