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百家讲坛观后感篇一:百家讲坛观后感(初中版)百家讲坛观后感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由王立群老师为我们解读史记秦始皇之唐人论秦。本节主要讲了唐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他们评价秦始皇有什么特点。通过王立群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有批评也有肯定,但从很多评秦的史料来看,秦始皇备受唐人的关注。但他也成了一个警示皇帝教育的反面教员,王立群老师说,皇帝是需要人来约束,没有约束的皇朝都很短命,而皇帝都怕失去皇权,正是因为这点,大臣们才有时机教育皇帝,于是,教育皇帝的最正确人选,便是秦始皇。在秦始皇对许多皇帝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晚唐大诗人杜牧提出了不同的见
2、解,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提出,秦国的速亡,是因为秦王太过于骄奢淫逸,太重视自己的享乐了。而且,一个帝国的灭亡自身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只要对他的臣民不施仁义,不爱自己的老百姓,心里没有老百姓,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抛弃这个君王。在后人感慨秦国的速亡的时候,没有吸取到秦国速亡的经验,结果自己又亡国了。在秦朝,还有一件大事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有两种记载,一是司马迁,二是卫宏,在卫宏的记载中,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而在司马迁的记载中,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事出有因的。但唐朝的四位学者颜师古、张守节、李善、李贤在为古书作注释的时候都选择了卫宏的说法。由此可见,在唐朝人的心中,秦始皇是一个及其阴险的暴君。在唐人对
3、秦始皇的评价与王立群老师的讲解中我明白了:事情是有多样性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不一样。篇二:让历史“恢复正统“百家讲坛观后感让历史“恢复正统“百家讲坛观后感让历史恢复正统百家讲坛观后感近几年,历史似乎突然火了起来,翻开电视是循环播放的百家讲坛以及各种历史揭秘节目。走进书店,又是满满的各朝那些事儿和一本书读懂各代史。在百家讲坛刚刚兴起的那几年,不得不成认,确实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讲师,像是阎崇年、易中天、刘心武等等。他们属于有自己专攻的领域,对自己的学术范畴有着深入的研究。例如刘心武,作为在当代红学研究中有一定地位的学者,通过对自己研究成果以及周汝昌先生等等大家研究进行综合,取其精华,去除糟粕,
4、将复杂的红学内容用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给群众,一时引发了再读红楼梦的热潮,可以算是相当成功的。而到现在,百家讲坛的讲师越来越多,讲述内容越来越杂,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所谓学者,都试图通过这一平台来成名成功。上百家讲坛,然后出书,巡讲,似乎成了一大批人成名的固定套路。上过节目,总有人会买账。而就他们本身来看,有相当一局部学术水平并不过硬,在讲述历史时,更是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很容易对观众产生误导。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出发点很好,但如果不能保证高质量的节目,结果难免适得其反。同样的还有如今泛滥成灾的历史书。假期去书店,走到历史书的一架,满眼都是花花绿绿的速食类书,像什么一本书读懂中国史、一本书读懂
5、近代史,而真正大家大作,都被淹没在它们之中。当然不排除有些书确实不错,这种类型也确实迎合了当代人的快心理,可是仔细想想,几千年的历史,岂是一本薄薄的小书能够表达完全的?这样的文化泛滥,只会给人们造成越来越多的错误引导。我面对前辈们穷尽一生的研究成果,崇敬非常,而面对如今这看似红火的历史热,却有一丝担忧。很多历史院校招收的学生数量已经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而快餐历史再开展下去,会不会越来越没有人愿意投身历史研究?会不会在群众看来,历史学是个多余的存在,研究者多年的汗水付出,纯属吃饱了撑的?细思恐极。篇三: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是我在科教频道中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可以说是天天都看。看着主
6、讲人们在讲坛上绘声绘色、挥洒自如地讲述着,时常让我沉醉其中。在商传先生的永乐大帝中,我看见了一代明君的成长、发家,在靖难中夺得皇位,君临天下,治国安邦,御驾亲征,直至踏上最后的征途,结束他辉煌的一生。我又在汉代风云人物中认识了忍辱负重,熟读兵书的伟大军事家、战略家韩信,为他的命运扼腕;了解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善于听人劝告,总是问“为之奈何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见识了勇猛过人,力能扛鼎,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最后因为政治糊涂,失去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在蒙曼的武那么天中,我见到了一代女王武曌的入宫、出宫,及再次入宫,由天真的少女蜕变成叱咤风云的女王,励精图治,成就了唐朝的盛世。钱文忠娓娓道来,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三字经、弟子规也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揭示了许多历史真相刘备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鞭打督邮居然是出自于刘备之手,周瑜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反而是一个豁达、心胸宽广的人,也没有总在诸葛亮之下。相反,诸葛亮在历史上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他几乎成为三国演义的主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相比之下他去世最晚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在娱乐中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