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计量管理制度 (样本) 计量管理文件目录 编号文件名称 第一局部计量管理方针、目标 第二局部计量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第三局部计量器具的分类和管理 第四局部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流转制度 第五局部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第六局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第七局部计量器具的标志管理 第八局部产品计量检测管理制度 第九局部内部监督检查制度 第十局部计量检测记录的管理 第一局部计量管理方针、目标 一、计量管理方针 1、加强计量根底建设 2、改善经营管理 3、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二、计量管理目标 完善计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保证计量器具受检率到达20230%,为经营管理
2、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 第二局部计量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一、计量组织机构 质管部是公司主管计量工作的职能部门,在生产经理领导下,主管全公司计量工作。计量组织机构图: 二、生产经理计量职责 1、在总经理领导下,主管公司计量管理工作。 2、领导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各项计量规章制度,保证完成企业计量工作任务。 3、审批计量管理文件,批准计量工作开展和工作方案,对公司重大计量工作问题作出决策。 4、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计量保证体系,任命体系人员及配备相应的资源。 三、质管部计量职责 1、在主管经理领导下,负责公司日常计量管理工作。 2、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各项计量规章
3、制度,对公司内部进行计量监督管理,处理计量纠纷。 3、组建计量管理体系,指导监督各部门计量工作,制定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制定计量工作开展和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4、组织开展生产经营过程的各项计量检测。 5、组织计量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计量法制观念和计量技术素质。 四、计量管理人员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制定实施方法和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催促检查。 2、负责计量文件的编写、修改或改版。 3、统一管理公司的计量器具和设施,组织对生产经营用计量器具的配备。 4、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将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质监部门申报,制定周期检定方案,负责计量器具
4、的周期检定工作。 5、监督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计量检测数据。 五、车间、班组计量员职责 1、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和公司计量管理制度,协助质管部对车间或班组计量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制定计量工作方案,监督所属部门、班组完成计量工作任务。 3、催促所属部门、班组使用合格计量器具,正确使用计量器具,按要求做好各项检测记录,保证计量数据准确可靠,落实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保养。 4、根据需要提出添置、更新计量器具方案。 5、掌握计量工作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局部计量器具的分类和管理 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主要产品的技术要求及常用计量器具低值易耗的特点,将本公司计量器具划分为a、
5、b、c三类实施管理。 一、计量器具的分类 (一)a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1、生产工艺过程中和质量检测中关键参数用的计量器具; 2、精密测试中准确度高或使用频繁而量值可靠性差的计量器具; 3、进出厂物料核算用计量器具; 4、用于贸易结算、平安防护、医疗卫生和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范围的计量器具。 (二)b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1、生产工艺过程中非关键参数用的计量器具; 2、产品质量的一般参数检测用计量器具; 3、 二、三级能源计量用计量器具; 4、企业内部物料管理用计量器具。 (三)c类计量器具的范围: 1、低值易耗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2、一般工具用计量器具; 3、在使用过
6、程中对计量数据无精确要求的计量器具; 4、国家计量行政部门明令允许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 二、计量器具管理 (一)a类计量器具管理方法 1、a类计量器具中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的检定管理方法,执行强检。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按有关的检定管理方法、规章制度和检定周期定期进行检定; 2、对准确度高、量值易变、使用频繁的计量器具列作抽查重点,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3、a类计量器具的配置数量,应能确保计量器具按期检定,检定与维修期间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4、a类计量器具原那么上由质管部统一控制管理。 (二)b类计量器具管理方法 1、对列入b类管理范围的计量器具,如符合国家
7、检定规程要求的应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2、对无检定规程但需要校准的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效准; 3、b类计量器具的配备数量,应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三)c类计量器具管理方法 1、一般工具用计量器具,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实行一次性检定和有效期管理使用; 2、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改变的低值易耗计量器具和工具类计量器具可在使用前安排一次性检定; 3、对c类计量器具要进行监督管理,如不定期的抽查和以比对的方式对其进行校对。 第四局部计量器具的采购、入库、流转制度 本制度对公司计量器具的采购、验收、贮存、发放、报废实施控制,以防止计量器具的滥用、误用及损坏。 一、计量器具的
8、采购、入库 1、各部门根据预期使用的要求提出计量器具采购方案,经质管部审核报公司批准执行。 2、采购部门负责计量器具的采购,采购人员应按采购方案,购置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和商品合格证的计量器具,并经计量人员验收前方能入库,并做好入库登记。 二、计量器具的流转 1、凡新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登记编号,建立管理帐卡、纳入周期检定管理,建立技术档案。 2、因任务调整而不用的计量器具,经计量人员核实后贴上停用证,予以封存,封存后禁止使用,假设要重新使用,那么须办理启用手续并经重新检定合格前方能恢复使用。 3、凡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经过修理并且修复后检定合格方可使用,维修要有记录。 4、确定不能维修的计量器具
9、,由计量人员提出报废并填写报废单,经质管部审核报公司批准前方可办理报废手续。 5、报废后的计量器具,要统一处理贴上报废标记,严禁使用。 第五局部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要求,以保证本公司所有计量器具得以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 一、计量器具的使用 1、计量器具使用操作人员应熟悉计量器具的性质、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专用检测设备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操作。 3、在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在检定周期内、检定合格标志清晰、铅封完整。 4、常用的玻璃温度计、密度计等容易损毁的计量器具应设备有品。 二、计量器具的
10、维护、保养 1、计量器具发生故障,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计量员。 2、因故障停止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帖上停用标志以防止误用,停用标志使用红色。 3、计量器具应由符合资计质要求的维修单位进行维修,维修后要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才能使用,维修过程要做好记录。 4、各种计量器具要严格按照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在规定的条件下妥善使用和放置。定期检查、清洗,保证计量器具的平安、整洁、配备附件完好、合格证齐全。 5、凡主观因素造成的计量器具损坏或丧失,直接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六局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1、为保证全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的合理准确制定本制度。 2、计量管理人员负责建立全部计量器具台帐,台帐的工程必须明细。
11、 3、计量管理人员负责编制年度周期检定方案表,负责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工作。 4、凡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人员统一登记造册,向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番禺分局申报,并到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周期检定。 5、列入a类、b类的计量器具,应明确计量检定(校准)周期,按周期到计量检定机构进行计量检定(校准)。 6、计量人员按月检查周期检定实施情况,统计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受检率和合格率。 第七局部计量器具的标志管理 1、企业内工作计量器具按国家、地方和部门检定规程检定合格的,采用绿色合格证标记。 2、对没有计量检定规程,但按有关规定进行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采用准用标记。 3、对停用的计量器具,采用
12、红色停用证标记。 4、对封存的计量器具,采用封存标记。 5、对报废的计量器具,采用报废标记。 6、所有标记应注明计量器具编号,有效期或停用日期。 第八局部产品计量检测管理制度 1、质管部协同各部门组织开展生产经营过程的各项计量检测。 2、根据生产工艺文件和产品标准要求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计量器具和开展计量检测。 3、根据生产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平安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需要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和开展计量检测。 4、暂没有条件开展检测的工程应与有条件的检验部门签订合同委托进行检测。 5、明确各类计量检测的部门、人员,明确实施计量检测的依据和要求,对重要的检测数据,必须规定检测方法。 6、各项检测要按要
13、求做好记录。 7、质管部定期对计量检测的实施情况,检测数据的原始记录,以及检测数据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 第九局部内部监督检查制度 1、质管部每年制定计量监督检查方案,对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检查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必须作好详细记录,并要求被检查部门实施纠正措施。 3、对被检查部门的纠正措施情况进行验证,确保不合格工程纠正完毕并到达预期效果。 4、定期对计量保证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监督检查计量体系要素的运行是否到达规定要求,根据审核结果对不符合项实施纠正措施,保证计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完善提高。 第十局部计量检测记录的管理 1、各部门应指派专员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记录的管理,并按规定负责记录的收集、经整理后装订成册,立账登记,便于归档检索。 2、记录人员要按指定份数和格式用墨水笔或圆珠笔书写,字迹清晰。 3、记录所写的字体必须标准,计量单位必须是法定计量单位。 4、记录必须真实、可靠,不能随意涂改,数据的修改应盖上修改人印章。 5、记录必须有记录人签名或盖章,对记录内容真实性负责。 6、记录的存放要有适宜的环境,防止霉变损坏,方便存取。 7、记录保存期限为2年。 8、超过保存期的记录,经审核确认无用经批准前方可进行销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