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道路交通平安管理的建议 目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各种事故中的“第一杀手,在2023年的各类事故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为78.5%,死亡人数为10.9万人,每天约有300人死亡。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5万人至今,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10余年居世界第一;从2022年开始,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10万入。值得警惕的是,我国尚属道路交通开展中国家,人、车、路、环境等方面都处于开展阶段,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在未来段时期内我国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可能还会上升,因此如何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道路交通平安状况,已经成
2、为紧迫的任务。一、加强道路交通平安宏观管理1、加强道路交通平安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平安法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的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制化轨道。该法的出台,使得道路交通平安管理由部门法规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权威性和适用性得到了提高与加强;贯穿该法的主题充分表达了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和关爱,突出了以入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新法的实施,使得“交通违章行为将转变为“交通违法行为,其制约作用加强;同时提高了处分标准,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此后一段时间,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平安法律法规体系,以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改善
3、交通平安状况。2、提高对道路交通平安专项整治和事故预防工作的认识道路交通平安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各地要建立和健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机制,切实把道路交通平安专项整治和事故预防工作抓实抓细抓好,特别是要防止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促进道路交通平安形势的明显好转。一是要贯彻落实公安部、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的“交通平安村和“交通平安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交通平安村和交通平安社区的建设工作;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意见和考核方法。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道路交通平安意识随着道路交通平安形势日趋
4、严峻,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显而易见。因此,必须要以人为本,以“保护生命、拒绝违章为主题,针对道路交通平安薄弱环节(如城乡结合部、县乡道路沿线和乡村等),开展形式多样、生动丰富的交通平安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全民交通平安意识。通过交通平安宣传教育,使广阔交通参与者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进而提高平安水平,减少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二、强化交通平安管理根底性工作目前我国交通管理要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从主观上讲,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仍处于经验型、低水平的层次上,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极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从客观上讲,经济持续高速开
5、展,交通需求旺盛,交通供需矛盾加大,道路平安设施不完备,平面混合交通的通行模式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因此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交通管理水平。1、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有关部门应同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密切配合,把已有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分析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中去,不断完善事故处理方法及标准,有方案地改善事故处理装备,提高办案质量。推广应用那些有利于交通平安的技术装备,如驾驶员状态监测仪、路面凹凸曲度测试仪(RDT)、车辆导航系统等,为交通平安效劳。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情报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统计分析网络,形成全面、真实,快速的事故情报检索系统和科学、细致、有效的
6、事故统计分析系统,为事故防范工作奠定根底,遏制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2、建立健全事故救援体系交通事故救援措施不力是交通平安问题中不容无视的因素之一。统计说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约有50%发生在事故的瞬间,35%发生在伤害后12小时,15%发生在伤害后7天左右。因此,完善交通事故救援、出警系统,增强快速反响和处置能力,建立起能快速反响的交通事故紧急救援联动系统,对减少事故伤亡、改善交通平安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由政府牵头,协调保险、卫生、公安、消防、民政等有关部门,融资组成专业性救援队伍,从事救援工作。同时,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和利用新闻媒体的宣教,对群众进行义务救援知识培训,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交通事故发生以后如何自救和救助其他伤者。3、加强事故高发时段交通管理对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来说,在顶峰时段内,应加大警力及人员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交通流;对于凌晨和夜间行车,应合理地限制车速,控制车流的速度,同时完善道路照明设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行车平安性。此外,为防止过密的车流堵塞交通,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在道路交通管制上“双管齐下,即一方面用行政手段直接管制,如限制某些车辆在某些路段、某些时间通行,车牌单双号轮流受限等,另一方面用经济手段进行软管制,如对交通流过于密集的路段、时间采取付费通行,或提高城市中心区停车收费标准,以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减少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