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血管穿刺技术.ppt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3473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9.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穿刺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血管穿刺技术.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血管穿刺技术 贵医附院急诊外科 牛玉林 副主任医师 有创性操作 外周或中心静脉 进入静脉循环 作用 心肺复苏、休克等抢救病人 监测动静脉压等 一、股静脉穿刺术 适应症:急救时需大量快速补液或输液的病人;需长期输液的病人,尤其是输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药物;周围静脉输液困难而又急需大量补液者;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无法采集血标本者 禁忌症:穿刺部位或静脉有感染或血栓形成;有出血倾向者尽量不用;有股癣者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 注射器、无菌手套、消毒盘、试管等(静脉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麻药等)。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1.体位:仰卧,下肢伸直稍外展外旋 2.消毒 3.戴手套,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2-3cm股动脉搏动最明

2、显处,左手食中指固定上下端 4.右手注射器股动脉内侧缘垂直或30-45角刺入,回抽静脉血,左手固定,右手抽血或给药。5.拔针,局部压迫3min,屈腿至无出血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穿刺深度适中 3.回抽鲜红血液或有波动感,拔针压迫,另行穿刺 二.颈内静脉穿刺术 适应症 1.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或气囊漂浮导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2.经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3.需大量快速补液或输血,利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调节液体入量及速度 4.需长期输液 5.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禁忌症 1.穿刺部位或静脉有感染或血栓形成 2.有出血倾向者 3.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呼衰、严重胸部创伤慎用 术

3、前准备 注射器、无菌手套、消毒盘、试管等(静脉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麻药等)。操作方法 1.头低20-30仰卧,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 2.定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夹角),消毒,戴手套,铺巾,局麻,穿刺针30-40向同侧乳头方向进针,同时回抽静脉血停止,左手固定,抽血,置入导管或给药。3.固定包扎,记录导管长度。注意事项 1.准确选取穿刺点及掌握进针方向、角度 2.回抽鲜红血液或有波动感(颈内动脉),拔针压迫,另行穿刺 3.一般选右侧 4.防气体栓塞 5.及时处理并发症 三、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适应症、禁忌症及术前准备 同颈内静脉穿刺术 操作方法 1.头低20-30仰卧,肩下垫枕,头偏向对侧

4、 2.定位(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夹角平分线),消毒,戴手套,铺巾,局麻,上路穿刺针30-40向对侧胸骨角方向进针,下路锁骨中外1/3或中点向头部方向,与胸骨45,与皮肤20-30。同时有突破感回抽静脉血停止,左手固定,抽血,置入导管或其他治疗。3.固定包扎,记录导管长度。注意事项 1.准确选取穿刺点及掌握进针方向、角度 2.回抽鲜红血液或有波动感(颈内动脉),拔针压迫,另行穿刺 3.一般选右侧 4.防气体栓塞 5.及时处理并发症 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 适应症 1.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 2.出入刺激性、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 3.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以及反复采血 4.急救应用 禁忌症 1.缺乏外周

5、静脉通道 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3.欲插管途径有感染 4.欲插管途径有放射史、血栓史、外伤史、血管手术史、乳癌根治术后患侧 5.严重出血疾病 6.导管材料过敏 分类(一)上腔静脉置管术 1、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 2、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 3、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 4、经颈外静脉穿刺或切开插管上腔静脉置管术 (二)下腔静脉置管术 1、经股静脉穿刺下腔静脉置管术 经锁骨上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一)、解剖 1、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发于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起自无名动脉。经斜角肌间隙向外,至第一肋外缘延为腋动脉,以前斜角肌为界,分为三段

6、 从起点至前斜角肌内缘为第一段,前斜角肌后方者为第二段,前斜角肌外缘至第一肋外侧缘为第三段。2、锁骨下静脉:为腋静脉的延续,起始于第一肋外侧缘 于锁骨后方和前斜角肌止端的前方越过第一肋骨上面。其后上方为锁骨下动脉,二者之间隔以前斜角肌。术前准备 消毒液、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包、10ml注射器1支、局麻药、500ml生理盐水1瓶 操作方法(锁骨下静脉)1、体位:平卧位,肩部垫薄枕,头部偏向对侧。2、穿刺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与锁骨夹角平分线上,距顶角1.5cm处为穿刺点 3、穿刺角度和方向:穿刺角度为针身与水平为45度角,针尖指向胸骨角。(临床上穿刺角度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4、局麻和试穿:常规消

7、毒,先用细针抽上局麻药(利多卡因),在上述穿刺点先行局麻,并按穿刺角度和方向进行试穿,试穿时边进针边保持负压,一般进针1.54cm即可穿刺到血管,根椐回抽血液的颜色和压力,判断是锁骨下静脉或是动脉。然后记住进针的深度和角度。5、穿刺和置管:根据试穿成功后确定的深度和方向,换粗针在同一方向和深度进行穿刺,(粗针进针的深度一般不要超过试穿深度前后0.5cm的范围)进针时同样保持负压,穿刺到血管 回抽血液顺利后,经粗针把导丝放入血内,将粗针退出,(导丝不宜放置过深,一般20cm,确定其在血管内即可,过深后导丝机械刺激心脏窦房结,会有心律的改变,特别注意老年和心脏病患者)扩皮,将导管套在导丝上,沿导丝

8、将导管置入血管内,一般置入1215CM,即可置入上腔静脉,把导丝从导管尾端抽出,用空针回抽,回血通畅,即说明置管成功 (回抽可同时把穿刺时导管内残留的空气抽出,正常的中心静脉压为510cmH2O,一般空气不会进入血管内形成气栓),如果是双腔或三腔导管,置管前先用皮下扩张器把皮肤和皮下扩松,再将导管沿导丝置入。扩张时扩张器的深度不能超过穿刺深度 6、固定:将干素帽套锁在导管尾端,并在穿刺处邻近的皮肤上缝两针固定管子,用无菌沙布包扎妥当。腔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 1、气胸、血胸和血气胸 术中误伤动脉、或和误伤胸膜顶,导至气胸、血胸和血气胸 2、导管异位 置管时,导 管未顺方向置入腔静脉,而打折后位于颈

9、内静脉和腋静脉内,严重的位于血管外。拔出少许。3、导管败血症 置管成功后,置管过程中出现其它原因不能解释的发热、寒战,拔管后症状消除减轻,导管尖端细菌培养与目周围血培养结果一致。拔除导管。4.导管或导丝栓子 置管过和中,导管或导丝的一部分折断,进入血管开成栓子 5.导管的脱落和阻塞 导管的阻塞多见于置管后714天。脱落与护理不当有关。重新置管。6.渗血、血肿:加压止血。7.心率失常:拔出少许 8.刺激神经:拔出少许,拔管 9.空气栓塞:拔出导丝时及时上卡,注意回抽出导管内空气 五.股动脉穿刺术 适应症 1.用于抢救危重病人、休克、心跳骤停者,经股动脉注入高渗葡萄糖液、输血或急救药物 2.血气分

10、析,采集动脉血标本 3.危重病人静脉采血困难者 禁忌症及术前准备 同股静脉穿刺 操作方法 同股静脉穿刺不同点:1.穿刺点:股动脉搏动处,成功后针尖有搏动感,可见鲜红色血液迅速喷射如注射器内 2.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针头,另一手快速推注药物 3.迅速拔针,局部压迫5-10min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避免针头在管腔内移动,以免损伤血管内壁形成血栓 3.禁忌注射强烈血管收缩药物 危重病监测技术 危重病监测技术 目的 对生命危急但有可能挽救的重症病人,在初步急救处理后,对其进行集中、全身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从而挽救其生命,提高救治水平。内容 体温检测、心血管功能检测、呼吸功能检测、肾功能

11、检测、神经系统检测、血液系统检测、肝功能检测、胃肠功能检测、细菌学检测等 一.中心静脉压测定 目的:1.监测中心静脉压的高低 2.区别是否低血容量循环障碍 3.鉴别少尿无尿的原因 4.指导大量输液病人的输液量和速度 适应症 各种循环不稳定的病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 禁忌症 1.穿刺部位有炎症或静脉血栓形成 2.有出血倾向者 术前准备、操作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正常值:6-10cmH2O 不同点:测压管的应用 注意事项:血管活性药物及辅助呼吸;一般留置不超过5-7天;(凡影响胸腔内压及腹内压都可影响)二.有创动脉压测定法 目的:及时准确反映病人动脉压的变化;间接判断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周围血管阻力及

12、心脏压塞等情况;心脏术后病人,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与调节。适应症 1.循环不稳定病人 2.各种急危重症病人 3.需反复采集动脉血标本病人,避免反复穿刺 禁忌症 1.穿刺部位有炎症或静脉血栓形成 2.有出血倾向者 操作方法 1.肝素盐水,接好测压套件,注意排空气 2.Allen实验:判断尺动脉血供。3.动脉穿刺 4.接好装置,测压 并发症 血栓形成,栓塞,出血,感染,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护理措施 1.保持管道的通畅 2.测压管街头仙界紧密,防脱落或漏液 3.调节零点位置,腋中线第四肋间 4.肢体位置固定适当 5.无菌操作原则 6.防气体栓塞 7.包扎松紧适宜 8.保护仪器 三.Swan-Ganz导管与血流学监测 四.颅内压监测 五.腹内压监测 腹腔间隙综合症(腹腔间隔室综合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急剧升高,并影响腹腔内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造成心血管、肺、肾、等内脏及腹壁和颅内损害,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临床综合症。方法(间接法)胃内压 下腔静脉压 膀胱压 中心静脉导管直接测压法(直接法)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应用到腹腔闭式引流中 腹内压分级 级:10-14mmHg 级:15-24mmHg 级:25-35mmHg 级:35mmH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