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级专题调研会发言 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第三。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正确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根据客观形势的开展变化,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方法,使我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要围绕一些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领导干部带头,组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比方,如何有效整合社会关系,促进社
2、会各种力量良性互动;如何建立健全有关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如何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开展的成果;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如何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如何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如何建立社会协调机制,促进社会成员和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效劳;如何建立健全维护公共平安的有效机制,保障广阔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如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3、精神文明协调开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等等。要注重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努力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目的集中研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问题。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下面,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四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大和届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
4、更加开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稳固和开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党的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稳固党执政的社会根底、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
5、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开展。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开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国改革开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表达了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国内看。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国改
6、革开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开展历程说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23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开展就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开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乱的失败教训。综合起来看,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经济社会开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开展,随着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随着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正面
7、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经济社会开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主要是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开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十分迫切;城乡开展不平衡、地区开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开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开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任务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受经济文化开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民群众的民主法
8、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根本方略提出了新要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上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各类严重犯罪活动等也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重影响,等等。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国际看。把握复杂多
9、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开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开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开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开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只要我高举和平、开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牢牢掌握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就能够营造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态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期的良好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
10、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开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由于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开展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开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开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开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压力。由于传统平安威胁和非传统平安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平安形势不容乐观。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集中全党全
11、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我党肩负的使命看。稳固党执政的社会根底、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党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表达,也是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稳固党执政的社会根底、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12、,不断在开展的根底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根底和群众根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阔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根底,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开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之。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
13、、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稳固党执政的社会根底、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兴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都要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 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的首先,现在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
14、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开展,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根底,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开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稳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开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15、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都是有利于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要认识到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开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经历一个很长历史过程一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开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既要立足国情,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又要着眼长远,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开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二、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
16、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 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比方。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理想社会。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