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林业革新促进林业开展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林业生产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增添了新的活力。近十多年来,我国林业有了长足进展。在全国范围内,造林绿化成效显著,长期以来存在的森林蓄积年消耗量大于年生长量的被动局面开始转变,森林资源布局正朝着合理化方向开展,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林业产业结构己有较大幅度调整,林业生产建设正逐步走向稳定、协调开展的道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经营状况同国民经济迅速开展的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前,至关重要的是:要遵循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和今年3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的根本路线
2、,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林业改革和林业建设步伐。要以深化林业改革、开展林业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林业活力为中心,进一步加快资源培育,加强森林保护,强化林业管理,开展加工利用,建设好生态屏障,办好绿色产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认为:在深化林业改革和加快林业开展中,要以增加森林资源为根本,合理调益林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并进一步加快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现就此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增加森林资源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根本任务 森林资源是林业的主要经营对象租开展林业的根底。森林资源的多寡、优劣及其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开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衡量林业开展的
3、重要标志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开展林业,在尽可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等林产品需求的同时,努力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切实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和开展森林资源上来。从60年代开始,一方面确定以营林为根底的林业经营方针;另一方面致力于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对主要产材省、区提出合理定产要求,积极倡导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努力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社会造林绿化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全民义务植树为重要标志的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展开,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治沙工程等各项造林工程建设陆续实施,我国造林绿
4、化事业开展很快。近年来,每年的人工造林保存面积都在330万hm,(公顷,下同)以上。全国现有的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3331万hm,居世界首位。同时,从1987年开始,全国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以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使森林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的情况开始逆转。据1988年至1991年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与1984年至1988年的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森林面积已由1.2亿多hm“增加到1.28多亿hmz,森林覆盖率由12.98%上升到13.4%;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12023.68亿m3,按可比口径,增加1.7亿m3。特别是全国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5、双增长。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全国森林蓄积量年生长量为3.16多亿m“,年消耗量为3.44亿in3,年均森林蓄积赤字2800万m“,1988年至1991年森林资源调查期间,年生长量为3.66亿m3,年消耗量为3.27亿m“,年均森林蓄积盈余390。万m“。这就说明,只要抓住加快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和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遏制森林资源下降趋势并进而使林业生产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国森林资源难以为继的局面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因此,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时间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林木生长周期长和森林破坏容易恢复难更增加了这一转变的难度。尽管林业生产建设取得了很大戍就,尤其是近些年来开展更
6、为迅速,但森林资源的仕会需求与可能供应之间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森林资源要从两大方面满足社会需求:一是提供以木材及木材制品为主的各种林产品,以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二是提供生态防护效益,以抵御自然灾害,维持生态平衡,为开展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环境条件。就我国森林资源现状而言,这两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难以满足。 从社会对森林资源提供林业主产品木材的需求看,长期以来的木材供需锋利矛盾依然存在。这些年来的木材洪应,一直是通过抑制消费及进口木材与木材制品才得以维持的。我国木材消耗至今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年人均消耗木材仅。.zm“,只及世界人均消耗水平的1/3、兴旺国家人均消耗的
7、1/5。随着国民经济开展速度加快、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因木材具有很多其它材料难以替代的特点,木材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据有关研究报告分析,由于人口增加,即使人均木材消耗水平不变,本世纪末的年森林蓄积消耗量将达4亿m“。况且木材消耗不可能一成不变,如果年人均消耗木材增加0.lm3,本世纪末的年人均森林蓄积消耗量将达5亿m3以大。据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现育的用材林蓄积为61.7亿m“,但其中的戎过熟林仅26.2亿m3。扣除不宜开发和不可及局部后,可供采伐的用材林蓄积仅14亿至15亿m3,即便加上用材林的生长量,按目前年均用材林蓄积赤字1.7亿m3计算,最多能维持8至9年。如果不
8、大大增加森林资源,我国林业很难承载本世纪末沉重的木材生产负担。从社会对森林资源提供生态防护效益的需求看,我国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不少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早汾灾害频繁,风沙危害不断加剧,一些地方甚至失去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虽经40多年治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防护林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自1978年开始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截至1990年,造林保存面积已达730多万hm“,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了7年的5.05%提高到了.2023%,生态条件得到初步改善。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其它防护林体系的大规模建设起步于80年代后期或90年代初,短短儿年不可能有显著效果,因
9、而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依然存在。因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仍多达13。万km,江河湖泊泥沙量剧增,大量水库被泥沙淤积,土地风沙花和沙漠化趋势严重。据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我国防护林面积仅1456万hmz,还缺乏全国有林地面积的12.2%,只占国土面积的1.5%左右,且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少有分布。显然,不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就不可能扭转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增加森林资源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根本任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力、土地的优势,组织好植树造林,并加强抚育管护和科学经营,以扩大森林面积和增加林木蓄积;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强化资源管理,增强抵御自然
10、破坏和人为破坏森林资源的能力,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按照全国森林资源开展十年规划和“八五方案确定的目标,从1991年至2。年,要造林3593.3万hm艺、封。日育林898万hmz,新增森林面积3186.6万hmz;本世纪末的森林覆盖率达15%至16%。从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至最近这一次森林资源调查,间隔为2023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1.4个百分点;到本世纪宋仅8年时间,要使森林覆盖率再提高1.6至2.6个百分点,任务是非常艰耳的。 二、合理配置林种结构是促进国民经济加快开展的需要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维持生态平衡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性功能,森林作为木材等林产
11、品生产的来源,具有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物质资料的产品生产功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随着国民经济开展速度的加快,这两大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尽管我国森林资源现状还不能满足需要,但在为适应国民经济开展而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中,必须兼顾这两种需求。因而,合理配置林种结构,有方案地协调各林种的开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加快开展的需要。林种结构的含义,不仅是各林种在森林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包含各林种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我国森林划分为5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鉴于特种用途林旨在发挥不同用途的社会效益,因此合理配置林种结构的主要对象是前4种。尽管防护林在
12、更新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可供利用的木材,但其为社会主要提供的是无实物形态的生态防护效益;尽管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在被砍伐前同样具有一定的生态防护功能,但其为社会主要提供的是树木躯干或者果实、树皮、枝叶等实物形态的经济效益。又因经济林木提供的产品不以砍伐自身为代价,并有营造后较短期间内即可连续提供产品的特点,对薪炭林可以采取短期限轮伐的措施,因而调整林种结构问题的焦点是合理配置防护林和用材林。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膨胀、工业化建设进程加快和森林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世界性一大难题。近些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保护森林植被以维护生态平衡,已在全球形成强烈呼声。由于我国
13、天然林绝大多数分布在遥远山区和江河源头,是平原农区和大江大河的天然屏障,但经长期过量采伐利用而削弱了屏障作用,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专门进行了林种区划,确定了防护林范围。然而,不仅所占面积小,而且又迫于木材需求的压力,防护林的保护和建设进展不大,甚至局部地方还以砍伐防护林木来满足木材需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防护林建设有了长足进展,特别是作为体系建设提上了日程。从均78年开始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现正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累计造林1170多万hmz,1989年启动的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已造林267万多hm“,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在1.8
14、万km海岸线全面推进,已建起1万多km的基干林带,70年代中期崛起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以营造防护林带、农林间作、四旁植树、成片造林为主要内容,在全国。15个平原和半XX县区中,已有52023个县到达平原绿化县标准,73.5%的平原耕地实现林网化。近些年来的防护林体系建设,使我国局部地区的生态条件有所改善,初步遏制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被动局面。但是,从总体来看,防护林过少及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加之各项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我国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又相当严重。因此,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权衡需要和可能,在前不久制定的全国森林资源开展十年规划和“八五方案中确定,从
15、1991年至2022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造林860万hm“,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造林618.7万hm,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造林206.7万hm“,太行山绿化工程造林120万hmz,治沙工程造林133.3万hmz、封沙育林育草:66.7万hm“、飞机播种造林种草66.7万hmz,全国的XX县区和半XX县区全部到达平原绿化标准。只要采取科学管理和集约经营措施,大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如期实现规划,可使防护林面积在目前的根底上扩大1倍以上。防护林在地理分布上,也将更趋于合理。我国北方地区有“三北防护林体系,西南地区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中部地区有太行山绿化工程,东部海岸线有沿海防护林体系
16、,风沙化及沙漠化地区有治沙工程营造的林木,再加上广阔平原地区带、网、片结合的林木以及遍布遥远地区和南方各省未砍伐的其它林种林木,我国的生态环境面貌将有很大改观,为下个世纪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奠定根底。重视培育速生丰产树种的用材林,是合理配置林种结构的突出问题。就森林面积而言,我国用材林所占面积不小,但因天然林资源过量消耗,成过熟林蓄积量急剧减少,后备森林资源接续困难,长期存在的木材供需锋利矛盾难以缓解乞因此,我认为:合理配置用材林首要解决的并非只是扩大用材林面积,而是尽量缩短用材林生产周期和提高单位林地面积的林木生长l,其目的是通过大量培育速生丰产林和及时足额更新采伐迹地以尽快解决木材供需矛盾。1987年以来,一些地方已集中财力和物力,采取定向培育和集约经营措施,至今已营造了260多万hmz速生丰产用材林。近几年来,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以每年45万hmz左右的速度在开展。国家曾于1988年决定,用大约30年时间在全国建设2。o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