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对宪法修改的几点意见 我国现行的宪法公布于1982年12月4日,后历经三次以“修正案的方式作出的修改,共有17条条文。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制定,修改现行宪法的呼声正日益高涨。学者普遍认为,现行宪法的某些规定与形势的开展不相适应,甚至制约和限制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良性开展。如果宪法不加以适时适当的修改,就无法表达宪法所追求的最高法律价值,更难以指导其他法律调整各项社会秩序,标准各项法律关系。虽然形势的开展有“逼着宪法修改的趋势,但修改的原因、哪些法律属于宪法的范畴需要加以修改、如何修改宪法却并不仅
2、仅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层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否那么,盲目修改,只会导致宪法权威的丧失以及对宪法功能的损害,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下面笔者仅就宪法修改的原因、哪些法律属于宪法的范畴需要加以修改以及如何修改宪法谈谈几点浅薄的意见,与各位学者切磋。 一、关于修改宪法的理由 目前绝大多数成文宪法的国家都会在宪法条文中规定可以对宪法进行修改,只有极少数国家的宪法没有规定专门的宪法修改程序,或者直接将宪法称之为“永久宪法,或者说对宪法的修改加以非常严格的限制。从总的开展趋势来看,可以对宪法进行修改应该说是毋容置疑的。问题的关键是,所有国家的宪法都不会明确地说,修改宪法的原因是什么,在什
3、么情况下可以修改宪法,在什么情况下应当修改宪法。从各国的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为了使宪法的规定适应社会实际的开展和变化;二是为了弥补宪法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漏洞。用一个词概括来说,就是“拾遗补漏。因为实际的社会瞬息万变,再高明的立法家也无法预料十年后或者五十年后的社会究竟是怎样的面貌,人们对宪法的认识是不是发生了改变,社会的各种根本矛盾和冲突又将如何变化。为了适时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对宪法进行某种程度的修改之必要性再也不会有人疑心。但是这两点理由果真就是修改宪法的最适合的理由吗。笔者认为,修改宪法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宪法实际的规定与这个国家、社会以及人们追求的最高价值
4、目标不完全重合。这里的价值目标包括几个层面,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法律方面的目标。当依照现行的宪法所涵盖的指导人们实践的一些规程无法到达这一最高价值目标或者最高价值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会有两种结果的出现。一种结果是对宪法进行修改,另一种情况是对最高价值目标的修正。举例来说,1954年我国制定第一部宪法以前,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而随着形势的开展,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而共同纲领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国家对社会进一步向前开展的需要,于是就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出笼。而到了1975年,“左的思想肆意横行和泛滥,国家或社会的
5、价值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总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重点,因此,1975年宪法可以说是宪法规定与最高价值目标不重合导致修宪的典型产物。再从宪法具体规定公民根本权利的规定看,现在普遍认为修宪时应当增设的“迁徙权,为什么会在1954年的宪法里规定有这一条而1982年宪法却没有呢。是因为1954年时我国实现“迁徙权有现实的根底而1982年却没有呢。不是的。主要的原因在于1954年人们普遍认为未来的政治、社会、生活模式下公民可随意选择定居地,是一种追求和向往,而1982年制宪时却认为迁徙权只会导致国家人口大量流动从而影响经济的开展。也就是说,在宪法里规定某一项内容时,并非就有一定的现实根底,
6、而是在宪法里要反映人们的最高价值目标。再如现在很多学者提倡在未来的宪法中增设“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基于以下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公民应当拥有一定的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应当受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是公民的财产即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应当受到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于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我们不去考虑,只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这种推理的本身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合法的财产是私有财产,而私有财产是否都是合法财产呢。世界上会有哪一个国家的立法去保护非法的财产呢。第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应当算是一种最高的价值目标,一旦这种价值目标与现行宪法规定不重合时,就必须
7、对宪法予以修改或者对最高价值目标进行修正。而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在某个时期并非都是正确的,当错误的价值目标被写进宪法,只会导致混乱的产生。结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宪法修改的深层次原因不是要对宪法进行“拾遗补漏,而是宪法实际的规定与这个国家、社会及人们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不完全重合。而宪法修改的前提就是要审视这种最高价值目标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不适当的修改不如不修,而错误的修改那么只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严格宪法修改程序的对象应该包括宪法性法律 以上我们所谈到的宪法修改,仅仅停留在修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前提和根底上。即通常据说的严格限制修改宪法、规定宪法修改的主体、程序等
8、一系列内容都只是针对1982年宪法的。笔者认为,严格宪法修改的程序,不应只针对1982年宪法,还应包括宪法性法律。对这些宪法性法律的修改,亦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限制,将它们放在同1982年宪法同样的高度来对待。笔者认为主要的理由有: (一)根据一般的理解,我国宪法的源源形式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等。单就宪法性法律而言,它们的效力层次如何定位。是等同于一般的法律,还是高于一般法律、仅次于宪法典或者说等同于宪法典。我们说,规定法律的效力层次,主要目的不在于给法律排座位,评判谁优谁劣,而在于解决一部法律和其他法律在内容上的冲突与不协调,以哪一部法律为准那么来
9、解决这种冲突和不协调的问题。基于法律的效力层次而建立起来的违宪审查制度,就是要审查或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虽然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的违宪审查制度,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极少,但毕竟这一问题日渐凸现,有的甚至相当严重。而这里所说的是否合宪中的“宪是不是单纯的指宪法典呢。笔者认为应作广义的解释,包括宪法典和宪法性法律及其他宪法标准。目前我国的宪法性法律有国籍法、选举法、特别行政区根本法等,虽然它们和宪法典所规定的内容各自分工不同,后者主要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前者那么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根本制度、重要的原那么,但二者所规定的内容都是国家最重要的制度,对其他法律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二者的法律效
10、力层次应该是平等的。 (二)对宪法性法律的修改应遵循严格的程序。因为如前所述,宪法性法律规定了国家重要的制度和原那么,对其修改看不重要,实那么会隐性地在某些根本性制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国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如将省级人大与全国人大农村与城市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改为“四比一;乡镇选举委员会交上一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等。立法机构设计这些制度的目的就是这了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而如果频繁地对宪法性法律文件进行修改,即使立法 或修改意图是良好的,有时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再如我国宪法标准了公民的各项根本权利,而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前提和根底是必须具有公民身份,而
11、公民身份之取得是依据宪法和国籍法等法律的。我们不能说这两部法律中,哪一部的规定就不重要。而如果对国籍法中取得公民身份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有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公民身份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其公民权利的实现。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对宪法性法律进行修改,而影响到了宪法的作用。因此说,应当对宪法性法律的修改进行严格的限制。 (三)宪法性法律要统领其他法律,其严肃性相当重要。而严格限制对其修改,是稳定其他法律的根基。目前我国宪法性法律的主要修改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笔者认为无不妥之处,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性法律的修改应有别于对其他法律的修改程序,或者建立起类似于对宪法典的修改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宪法和法律
12、的连续性、一贯性和稳定性。 三、宪法修改的内容 目前学者对将来进行宪法的修改,主要的争议在于修改的内容上。有的学者认为应将“三个代表思想写进宪法,有的认为应参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条款,有的认为应对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修改,建立“大司法体制,还有的认为要在宪法中完善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在此笔者不多加评论,仅就公民根本权利方面谈些意见。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采用了列举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比较简洁明了,缺点在于如果宪法对公民的有些权利没有规定,那么会给实践中执行部门法时带来许多困难。因此,多年来学者普遍要求在宪法在对公民的权利给予更多详尽规定的同时也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免日后随着形势的开
13、展,当宪法规定存在空白时,法律疏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对于未来修宪时应当增加对公民权利保护的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应当增加“无罪推定的原那么,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当然在表述上可以是“未经法院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 罪,或者是“未经法院判决,任何人均是无罪的。 (二)切实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不得受剥夺或者被限制。 (三)对于公民的财产权应加以充分的保护,对于合法的财产或者没有证据证明是非法的财产都应当给予充分的保护。 (四)适当在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罢工的自由,但这种自由的行使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为前提。 (五)规定公民拥有迁
14、徙权。 (六)规定公民有权在精神受到损害时提出赔偿要求,并且这种精神损害赔偿的提起以及具体赔偿的数额应当有法律规定的标准。 (七)对于宪法没有列举的某些正当、合理的权利,不得被解释为公民在这些权利方面的丧失或者剥夺,公民有依法获取国家保护其正当、合理权利的途径。 主要参考书目: 1、宪法,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宪法变迁论,秦前红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3、论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完善,刘茂林,载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4、私有财产权修宪问题研究,上官丕亮、秦绪栋,载于政治与法律2022年第2期; 5、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根本理论问题,夏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 6、与时俱进,完善宪法循“十六大精神修宪或释宪的十一点设想,童之伟,载于法学2022年第1期; 7、修订现行宪法,完善宪政制度,载于法学家2022年第3期。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