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兴竹枝词史料价值文学范文明中叶以来,秀水(嘉兴)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得到恢复和开展。富庶的典型江南水乡格局根本形成,城镇扩展,望族崛起,清门硕彦、文人雅士传承不绝,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嘉兴竹枝词史料价值。明清之际,朱彝尊(字锡粤,号竹诧,嘉兴人,词人,学者)以七言绝句首作鸳鸯湖掉歌,题咏家乡与土风,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被誉为“方志诗。之后,和、补和、续和鸳鸯湖掉歌的作者延绵不绝,直至今天。据记载,明确题为和、续和的有16家,其中有确切数量的14家,计有1374首。另外,竹枝词、掉歌体诗集有清嘉兴沈宗良鸳鸯湖竹枝词、吴萃恩的(南湖百咏、嘉善钱云帆魏塘竹枝词、平湖沈绮乍浦杂咏
2、、桐乡岑除嬉双溪掉歌、海宁张凤纶谷湖百咏等,共计有80多种,数量约在5000-8000首。除鸳鸯湖掉歌等明清和民国印本、钞本传世的诗集外,清代史料笔记里也有大量的嘉兴竹枝词、掉歌的记载。如冷庐杂识中桐乡张梦庐的掉歌:“渔灯三两照渔矶,网得鱼虾夜未归。柔槽晰呀何处去,过桥惊起鹭鸳飞,把杭嘉湖一带农村秀水环绕,柔稽咯呀,秋天菱花连天的水乡情味,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竹枝词、掉歌体诗,多歌咏故土遗闻逸事、风情古迹,且流风遗韵绵延数百年,是研究社会状况、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极好的背景资料。这些诗作切近民间、传唱时事、绘摹民间生活细节和场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枝词、掉歌体诗的史料价值竹枝词、掉歌体诗“内容那么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非仅诗境得以开拓,且保存丰富之社会史料。它们所反映的嘉禾地域风俗习惯、岁时年节、出产典故等,可以如下概观。岁时风俗嘉兴竹枝词、掉歌洋洋大观,写尽嘉禾一带的风俗民情,其意婉要多姿,其词清新亮丽,其味绵长醇厚,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约其要者,竹枝词、掉歌反映嘉兴地域的岁时风俗有:新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及其它节令。略举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