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36877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根底与实践依据摘 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人的和谐社会,是为人效劳的,它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对人而言具有巨大的价值,这是和谐社会得以成立的根基。忽略了和谐社会的价值,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和谐社会的本质蕴涵。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含义及特征出发,结合价值哲学,辩证地运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从和谐社会的价值及内容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行了探索。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绪论实现社会和谐,构建美好社会,始终为人类所追求。从孔子提出的“大同社会、老子的“小国寡民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再到洪秀全提出的“太平天国以及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表现了我国社

2、会文化中一直以来的对和谐社会的憧憬与追求。在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各种和谐社会设想,那么表现了西方文明对和谐社会的不同见解与观点。但无论如何,东西方文化中对和谐的追求与不懈努力是相通的,都表现了对和谐社会理想的无限向往。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理论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提法,目前学术理论界尚未对其涵义形成共识。有些学者是从和谐的涵义出发来注解和谐社会的;有些学者是从社会结构的层面界定和谐社会的;还有的学者是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具备特征和状态来认识和谐社会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3、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通过对社会中的各种存在之间关系的进行深入思考和考察,将和谐作为最高目标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想,是一个价值目标。(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生活相对富裕、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开展的社会。(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5)社会主义和谐社

4、会应该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社会流动畅通的社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开展社会。(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1时代性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并不是凭空构建起来的,而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所面对的各种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为了满足人民建设和谐家园的要求和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提出的时代理论产物。2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胡锦涛和谐社会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开展,因此,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也就必然具有马克思主义所具

5、备的科学性特征。3独创性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开展,但它不是简单的运用和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创造性的继承、运用和开展,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继承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更适用于具有特色的中国国情。4开放性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对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开放,而且对中国古代文明成果开放,尤其是对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开放。总之,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是一个联系的、开展的理论体系,不仅与具体的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相联系,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

6、的科学体系。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一)人自身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首先表达在使人自身的和谐,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由和谐地开展兴趣爱好,促进及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开展。人是社会的根本组成单位,是社会开展的主体,社会的开展应以人自身的开展为主要目标,而社会的和谐也要基于人自身和谐的实现,把人的和谐开展当作目的。人自身的和谐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身体和谐、思想和谐及行为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是人全面开展的条件,也是人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它将人的身体、思想、行为有机统一了起来,是人自身开展的需要和最高的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争取自我完善,进而获得完全解放的理性选择。(二)人与人关系

7、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马克思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曾说:“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开展为一切人自由开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既然“各个人自由开展为一切人自由开展的条件,那么,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定是和谐的。同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共产主义时,将其描述成:“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由此可见,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三)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人关系的更进一步开展,是

8、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扩大到社会的结果。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在其中并且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场所。这说明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必然与一定的社会关系发生作用。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主义自身开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达。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开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做不成。同时,社会稳定又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最高利益之所在,关系着每个人的平安与幸福。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缓解非对抗性矛盾,使社会中的各种利益、矛盾都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控制,使人们安居乐业,为改革开放、经济开展提供宽松的社会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人们的幸福。

9、(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和存在的保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各种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之一,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开展。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果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人类就会出现生存危机。自然环境同时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对促进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具有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使自然界最大可能地按照自己的运行规律运动,保持自然界的真与美。能陶冶人的性情,唤发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促进身心和谐。同时,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作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当人与自

10、然关系和谐顺畅时,良好的自然环境会为经济开展提供稳定可靠的外部环境和资源,推动社会进步,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向前开展;人与自然不和谐甚至恶化时,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开展必定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灾难,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与失衡。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的和谐的经济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根底,也是构建政治、文化、生态、人际关系等和谐结构的物质条件。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就是要采取措施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开展,使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开展。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稳固和开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

11、有制经济的开展,要把它们的开展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使它们在和谐社会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平等的身份、同样的时机和相同的起点参与竞争,到达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开展。(二)构建和谐的政治结构社会主义的和谐的政治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和法律保障,也是其他社会领域和谐结构的政治、法律的前提和条件。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的政治结构,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到达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和谐是政治文明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前提,也是“和谐的目标与任务。我们国家必须创造和谐的政治气氛,合理化解冲突,才能更好地开展。和谐的政治结构的构建必须在党的

12、政治领导下进行,通过制定关于和谐社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广阔人民群众的意志转变为党的主张,并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法律,成为国家意志,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三)构建和谐的文化结构社会主义的和谐的精神文化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也是构建其他社会领域的和谐结构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构建和谐的文化结构,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决定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植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根本特征并为之效劳的文化,建设继承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了

13、外国文化有益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群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四)构建和谐的生态结构和谐的生态结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构建其他社会领域的和谐结构的客观要求。生态环境是人类能够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重要自然条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生态结构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正如马克思在l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因此,自然界和生态环境是人类

14、得以繁衍开展的自然根底,离开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转,人类开展的步伐就会缓慢,会停止、倒退,甚至消灭。这就决定了人类必须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人类社会的开展不应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的平衡为代价。关注生态健康,重视经济开展中的生态本钱,促进人与自然的融洽是人类现代文明开展的必然要求。(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主义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其他社会领域的和谐结构的关键环节。因为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不断促进和谐社会的开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协作关系,提倡人与人之间团结、信任、互惠、互利。这就需要培养个人的健康的心

15、理、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根底。人们在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做到宽容守信、公平民主、互帮互助、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人人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大集体中就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生态结构与人际关系,是建成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完成这些任务,不仅需要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态结构各自内部的和谐开展,更需要他们相互之间的和谐开展,还需要适当的国际条件。而这几方面的和谐最终要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表达于和谐社会的建成。由此可见,和谐社会及其构建有两个层次,一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

16、而言的:二是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以人自身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有机体系统的整体和谐,包括和谐的人类社会与一个国家、民族的和谐社会。结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开展的跨越的阶段,改革开展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社会开展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战略。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出发,从理论上对和谐社会进行分析,去试论证和谐社会提出的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最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做的以及构建后的意义,并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是顺应时代的表达;(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开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逐步开展,必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