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37419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浅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305-0301-01 论文 近年来,随着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开展的历史机遇。但是,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开展的需求,如何真正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还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在广泛借鉴经验的根底上,从实际出发,探索并构建适合各自学校特点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对于中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开展具有

2、重要的意义。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1.1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按照培养根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需要不断改革和充实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光靠课堂讲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的讲授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边讲边练,边练边学。这就要求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吸纳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标准课程的教学根本要求,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实训指导书,将学生的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

3、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将带动教学模式创新与突破,最终真正实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1.2是中等职业教育开展的需要。培养技能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应当是面向市场、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应当是为区域经济效劳的,而行业企业也应当为教育提供支持。其中,将企业与中职教育联合起来,有利于中职院校利用企业的现有设备与工作场地,为学校节约建设实习基地的资金,并且学生也能够进行实地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技术操作,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距离;企业也可依据行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培训职业学校的教师,或直接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

4、学校进行专业讲授,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参与学校的实习指导等;学校还可为企业开展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开发新产品、新项目,推广科研和技术成果。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开展的现实需求。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案例 2.1三结合三共同三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三结合三共同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三结合指校企结合、教产结合和工学结合,三共同指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实施教学,三合一指学生和员工合一、实训内容和生产内容合一、实训环境和生产环境合一。1深化校企合作,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工作岗

5、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把教学过程与岗位能力完全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实施教学。2通过建设集教学、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将学生实习与生产结合起来,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生产性实训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3通过专业根底实训,掌握根本技能;通过综合性实训,掌握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教学实践,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2.2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文中所谈的内容围绕顶岗实习阐述的较少。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

6、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以校企合作为根底,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校企共商专业规划、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校企共创一体化教学环境、校企共评学生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1校企共商专业规划。制定完整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标准建设,促进专业规划与企业需求对接;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建成有特色、有品牌的精品专业。2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充分把握专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开展的课程体系。相对简单,需要阐述透彻 3校企共行

7、工学结合。校企共同将机电技术典型工作任务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柔性教学系统;校企共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和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4校企共创一体化教学环境。将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与文化引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建设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训基地。5校企共评学生能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共同制订职业能力评价制度,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评价。2.3工学结合、教产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为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教产结合两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

8、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共商培养规划。与企业一起,共同商定长远、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2校企共培专业师资。学校定期派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兼职任教,实行师资共培。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密切与企业合作,引企入校,共建适应一体化教学和教产结合的实训基地,开展来料加工,实行教产结合;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立稳定、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4校企共育专业人才。充分认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在学生校内学习时发挥主动性,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中发挥主导性,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防止的几个问题 3.

9、1防止专业设置不科学。专业设置是否合理,关系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否顺利开展并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也关系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和长远开展。笔者认为,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基于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凭借一定的行政干预和政策引导,综合权衡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开展做出前瞻性的预见,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开设新兴专业,以保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开展,同时加强新兴专业与新兴工程项目的对接,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防止新兴专业出现起步难的问题;三是优化专业设置,不仅要坚持走特色品牌之路,培育学校的主体专业,还要有适度竞争,优胜略汰的开展魄力

10、,实践证明,专业的过度重复不利于学校的内涵开展。3.2防止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观念落后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一大阻力,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推进,才能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度。中职学校应转变人才观,加快教学模式改革,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质量观,着力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为中职学生实现终生教育打好根底,增强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学生家长更应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开展的今天,中职教育对学生成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学生就业的优势也日益凸显,不应对中职教育产生偏见;中职学生自身应端正择业观,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认识自

11、己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在中职学校同样大有可为,同样有美好的前途和未来。3.3防止双师型教师缺乏。在中职教育不断开展成熟的今天,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只有真正培养和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才能真正抓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龙头。然而由于目前双师型教师的法律地位、资格认证制度、培养制度、考评和鼓励等制度的缺失,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还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缺乏。中职学校大局部教师都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加上实践教学存在工作环境差、时间长、强度大的困难,许多教师不愿从事实践教学,致使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缺乏;同时由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标准还未统一,很多人都认为学历证书+职

12、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就难以真正提升。3.4防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学校培养能力本位人才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和方法,就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应防止实践场地和设施设备缺乏制约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防止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空泛,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防止因实践教学课时缺乏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防止由于学校认识不到位致使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的问题。3.5防止校企合作不深入。中职教育是学校与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单一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理论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开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但目前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办学体制的限制,大多校企合作参差不齐,自发的多,整体规划的少,个体联系的多,统筹推进的少,使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还比拟浅薄,甚至流于形式,远没有到达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深度。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担当,实行多元化的办学,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思路、观念,构建校企双赢的平台,才能得以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