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根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其根本特征是当前理论界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其根本特征对于理解中国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认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概括。围绕这一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需要从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开展方式、经济开展目的以及经济开展动力五个方面全方位地把握,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和体制方面。同时文章相应地提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关键词1中国特色社会主
2、义经济;中国模式;本质属性;根本特征;政策措施中图分类号F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23)12004904由2022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海啸,使得“中国模式更加引人注目。中国模式的构成内容和特点,不仅成为各界专家学者们研讨中的热点,也成了各国政要们目光关注的焦点。而无论怎样去概括和理解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都必然构成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因此,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其根本特征对于深入研究中国模式必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即
3、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联系中国实际,邓小平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屡次提起过“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或者说不是完全清醒。邓小平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疑问,一是基于传统的苏联模式在中国的不适应;二是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搞了三十年还是贫穷落后,没有显示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事实;三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创始理论的重新理解。因此,他从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开展生产力出发,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开展生产力;从我国的现实出发,肯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开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他从否认苏联模式出发
4、,肯定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即1992年的春天在南方考察过程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在两点,其一是将生产力的概念引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其二是将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引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这就打破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只停留在制度层面的传统,启发人们从最深的层次、最高的高度开始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为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开展开拓了
5、广阔的空间。但是,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礼会形态,其本质属性还表达在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开展在内的各个方面。显然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仅局限于经济方面,概括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在其后的共产党人相继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进行了丰富和开展,提出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人的进步等社会主义开展的终极目标。仅就经济方面而言,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要到达共同富裕,而不是为了公有制而公有制,这一点是完全正确和科学的。从莫尔的乌托邦到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追求天下大同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而天下大同,主要就是消灭了剥削和被剥削的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应该是
6、社会主义经济上的本质规定性。所谓本质规定性或者说本质属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而成为该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这一内在属性,使得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也同以往任何社会区别开来。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并不矛盾,二者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必须以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条件,而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最终必然会实现共同富裕。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规定性,还只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最深层次的、最本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的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
7、的根本经济特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与“中国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底上建立和开展起来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不仅不应该与苏联模式一模一样,也不应该是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下建设的社会主义。在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的根底上,还应该把握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所要求的根本经济特征。这也正是构成引领中国成功的“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也是其实现的根本条件。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纲领。十七大进一
8、步丰富了根本纲领的内容。根据这一根本纲领,我们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作一个全面的概括。(一)在根本经济制度方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演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长期共同开展。根据实践开展的需要,党的十五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这一所有制结构确立为社会主初级阶段的根本经济制度。这一根本经济制度确实立,既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质的规定性,也反映了我国初级阶段生产力开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符合
9、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改革标准,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展的必然。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必然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坚持这一分配制度,既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分配原那么,义符合市场经济开展的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分配制度。(二)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根底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根底性作用或主要作用,必然是社会的生产和交换要受到价值规律的
10、自发调节。同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呈现出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即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长期共同开展的所有制结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结构,坚持一局部人通过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三)在经济开展方式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出一条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的又好又快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既表达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也表达了实现这一本质属性的客观要求,即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道路。坚持科学开展
11、观为指导,必然坚持走又好又快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开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的客观规律,又表达时代特点,同时也表达社会主义开展规律的道路。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开展在资本主义之后,必然在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的同时,吸取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一切可资借鉴的教训,从而显示出社会主义开展的优越性。(四)在经济开展目的方面,通过允许一局部人、一局部地区用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方法先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经济的本
12、质属性是实现共同富裕,但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根底上,提出了允许一局部人、一局部地区通过老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到达共同富裕的大政策。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邓小平提出这一大政策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是实现共同富裕,体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同时又突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也符合事物开展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很不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物质根底和制度条件还不完全具备,还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和同时富裕。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
13、成员富裕的速度必然有快有慢,富裕的程度必然有高有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突出特征。(五)在经济开展的动力方面,渐进式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开展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确立以后,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矛盾性质已经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只能是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得以完善和开展。同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要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也不可能是传统的中国模式一成不变。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就必然要求不断改革
14、旧体制中生产力开展的障碍因素,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改革开放就成了社会主义开展的动力源泉。而改革的渐进式路径有效地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开展的持续稳定。事实也已经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渐进式改革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的最突出的特征。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应该包括经济制度、经济机制、经济开展方式、开展目的、动力源泉五个方面的特殊性。从这几个方面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其重要意义在于:其一,克服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解只局限于经济制度层面,从而使得人们在改革和开展的实践中,不会
15、只将目光盯着姓资姓社的问题,从而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其二,从经济制度、运行机制、开展方式、开展目的、开展动力几个方面全方位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可以把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手段和目的、条件和结果统一起来,从而防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犯顾此失彼的、左的或右的错误;其三,从以上五个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和长远意义。三、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但怎样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长期共同开展的根本经济制度,不断解放和开展
16、生产力,制定正确的分配原那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体系。现阶段,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根底上,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防止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与两极分化是相互对立的。邓小平指出,允许一局部人、一局部地区先富起来,是成认在开展经济过程中允许收入差异的存在和在一定程度内的拉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越好,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开展和共同富裕。实行这个大政策,还必须防止两极分化。他强调:“我们的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的情况是有的,但也是可以防止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分配原那么。党的十四大以来,从不同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实际出发,我们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