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XX县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五篇新编.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37943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XX县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五篇新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XX县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五篇新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XX县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五篇新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XX县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五篇新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XX县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五篇新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XX县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五篇新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X县区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五篇 区农广校2022232023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按照农牧局、农技中心及上级业务部门的部署、要求,我校教职工团结一致,紧把时代脉搏,充分发挥农业播送电视教育的技术、资源和体系优势,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围绕开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内容、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现将202223-2023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开展情况 在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我校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农民科技培训阵地上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47场次,培训人员23600人次

2、。 1、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工程培训 该工程是由省农牧厅下达的科技培训工程,旨在通过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我校做为凉州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之一,从2023年起连续6年实施该工程,累计争取示范性任务2350人。按照“政府推动、基地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那么,我校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紧扣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围绕效劳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开展所需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累计培训农民2569人,其中202223202223年共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26期,培训农民821人。农民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后,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

3、,由偏重效劳城市开展向注重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开展转变,为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 1村建设做出了积极奉献。 2、结合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扎实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按照中央校提出的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工作要求,我校常年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入户蹲点,通过面对面交谈,互动问答、现场咨询、现场操作示范等方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效劳。4年来,组织专兼职教师在我区重点乡镇开展科技培训115期,培训农民1202300人次,现场指导农民8500人次。 3、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活动 针对200 9、202223年冬春连旱、春季持续低温等灾害,省农广校紧急部署安排

4、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活动。按照省校要求,我校结合“三进村行动,迅速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入户,指导农民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自然灾害,同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效劳工作。三年来共开展培训31期,培训农民3300人次,发放图书3500本,各类技术规程15000份。通过扎实有效培训,促进了各项抗旱抗低温和春播春管措施的落实,帮助广阔农民进行科学抗旱和科学生产,有效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增强了农民科学抗旱和春播春管水平,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了根底。 4、在示范点开展日常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工作 202223年我校在凉州区中坝镇建立了农民科技教育示范点。为了做好示范点工作,我校由一名领导负责,指

5、派技术人员进驻示范点开展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四年来,共在示范点开展培训50场次,培训农民6550人次。入村、入户、入棚现场指导1500人次。为示范点配发诱虫 2黄板5000张、印发日光温室技术明白卡1200张、栽培技术规程6000份、发放图书202300册、发放培训光盘400片。 5、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 受金融危机或其它因素影响,我区不少外出打工者遭到用工企业裁减,失去了挣钱谋生的“饭碗,针对这种现状,我校把返乡农民工培训做为重点工作来抓。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区域特点和地方优势产业,组织本校教师,聘请市、区有关部门技术人员,按照“分类培训,突出重点的原那么,采取培训教师进村、媒体

6、资源进村、人员培训进村“三进村形式,携带科技图书、光盘、明白纸及多媒体设备,在有关乡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技能培训活动,重点对劳务输转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政策理论、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四年来,共举办返乡农民工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202300人。 6、对局部通过阳光工程工程安置就业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为了扎实做好工程后续效劳工作,我校聘请了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通过工程培训输转安置到沙漠公园、三泰酒楼、168餐厅的餐饮效劳员、宾馆效劳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和礼仪、礼貌等根本操作规程的技术技能培训。共培训3期,培训人员76名,发放图书75本、学习用具75套、培训光盘2023套。通

7、过培训标准了效劳员的操作行为,提升了效劳水平。 7、进行绿色证书教育培训 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是农广校重点工作之一,为圆满完成省校下达的绿证培训任务,我校与农牧系统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围绕地方主导产 3业,采用集中培训和田间现场培训及跟踪指导相结合的“三段式培训方式开展培训。四年来,共举办“绿证培训班2023期,培训“绿证人员850人。 二、主要措施、方法 1、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强化农民培训的领导与管理农民属于多行业、多工种范畴。因此,农民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才能使农民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我们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主动做工作,并及

8、时向区领导汇报,取得支持,成立了凉州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心设在农广校,两个牌子,一套人马),中心协调全区的农民培训与就业指导工作。中心的成立,为顺利开展农民培训工作,逐步形成由“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各方参与、功能协调、积极推动的农民培训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摸清情况,制定规划,落实任务 每年年初,我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充裕劳动力及农业科技现状和教育培训资源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和掌握了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和与之有关的培训资源情况,为正确指导全区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在此根底上,制定了培训规划,精心编制了农民培训方案,对培训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明确,对具体培训

9、形式、内容、对象和培训质量提出了保障措施,为全面实施农民培训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3、创新培训模式,建立机动、灵活、高效培训机制 针对农民素质现状,我校分区域对农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 4式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采取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的方法,把传统的课堂培训与电教媒体培训结合起来,把理论讲授与现场操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效果。通过现场观摩、示范带动、跟踪指导、交流、论坛、专家大讲堂、农家大院等形式开展具体培训;在教材开发上,既讲究标准、统一,又立足于农民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编写了一些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思路

10、 虽然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局部农民未能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训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乡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个别乡镇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比较被动。 3、培训经费短缺,培训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更新。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部门间协调、配合较差。 针对存在问题及上级对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对以后农民培训工作提出如下设想思路: 1、进一步探索和制定有利于农民培训工作开展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把农民科技培训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和“提质增效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培训的新形式、新手段,努力提高培训

11、效果,保证培训质量。 5 2、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这条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面向农村基层干部、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等不同培训对象,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开展形式多样、有所侧重的分类新型产业农民培训。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和文化水平因人而宜地开班,提高办班灵活性。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挖掘典型,加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对农民培训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做到报纸上有报导,电视有画面,从而扩大农民培训工作的影响力,引起领导重视,得到财力支持。同时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总结,积极挖掘农民培训先进经验,典型事例,以事实教育广阔农民,提高农民自觉参加培训的意识。 4、要以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契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建设。要立足现有条件,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合作,进一步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努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建设。 5、要进一步发挥我校农民培训的牵头作用,积极争取市、区领导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努力争取农民培训经费。 凉州区农业播送电视学校 二一一年七月七日 6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