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绛传读后感范文1400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由杨绛翻译的兰德的诗,也可以看作她一生的写照。 任人争奇斗艳,她始终淡雅如菊。 手捧杨绛传,看着封页上老年杨绛的照片,觉得她脸上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淡定沉着的气质。很多人过了中年往往一脸戾气,那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而杨绛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霜,却始终能化戾气为祥和。岁月把她打磨成了一颗珍珠,散发出的光芒并不那么夺目,却内敛而温润。人们思念杨绛,不仅仅是因为她写出过我们仨洗澡等足以传世的作品,更是因为她活出了很多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无论时局如何变化,大多数
2、人仍然希望拥有宁静与平和的内心,而杨绛恰恰做到了,她一生作品不多,但最好的作品其实就是她的人生。而写作对于杨绛来说是纪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她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她是通过写作来回忆她经历过的每一件事,并因此而留住她的记忆。读着杨绛所写的一篇篇文章,仿佛在听一个老人细细地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她用笔轻淡,从无一句血泪控诉,即使在文革时写“文章往事,也做到了“哀而不伤“婉而多讽。 在那个群芳荟萃的民国时期,杨绛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像一缕清风,一杯香茗,一杆翠竹。淡泊和温润是她的底色,她编剧、写作,都是“随遇而作,并无争名逐利之心。她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她每次说自己不过是试着写写,没想到一试之下,写
3、出来的不乏精品。 读书,是为了优雅地活着,而真正的优雅,可以抵抗世间所有的急躁与不安。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杨绛的父母没有随波逐流,他们对儿子女儿同样对待,让他们接受最先进的教育,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杨绛自身的努力。记得还在读振华女校时,她就不像其他小孩子那么贪玩,而是贪读书,在她小小的心里,没有什么事比读书更好玩,诗词小说、中外名著她都读,生病没法去上课就躺在床上读。 父亲有次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不好过。 “一个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一个星期白活了。 婚后她不忘初衷,坚持自己的追求,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除了尽心尽力照顾好家庭之外,一有闲暇
4、的时间,她就捧起书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在常人看似庸俗的家庭妇女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丰富自己,为她此后的创作夯实了坚实的根底。即便是在人心惶惶的“文革期间,杨绛被剃了阴阳头,她拿起女儿剪下的辫子,细细织了一顶假发戴上,被发配去扫厕所后依然随身携带旧诗词本,在动乱的岁月中寻找自己的一份安宁,静心阅读。而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着手翻译的堂吉诃德后来被称为最好的译本。她热爱生活,在苦难中秀美自己;她热爱知识,在艰险中不忘初衷。她在回忆“文化大革命这段岁月中说:“支撑我驱散恐惧,度过忧郁痛苦的,仍是对文化的信仰。所以,人不光只追求舒适的生活,还要学会用知识与智慧武装自己,无论遇到怎样恶劣的环境,我
5、们只要有自己的追求,并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就能活得精彩,活出优雅。 谁说女子不如男。杨绛师从朱自清,学于清华,回归清华。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师出同门,与钱钟书比翼双飞留学于英、法两国。即使只能作为牛津大学的旁听生她也学得如痴如醉。她沉迷于牛津大学图书馆,恣意阅读;她与钱钟书玩背诗游戏而略胜于钱钟书;每读一本好书偶有所得他们就在一起交流“读后感。读书于她既是生活的根底,是乐事,也是趣事。在钱钟书完成围城同时,她的堂吉诃德也问世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杨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了“巾帼不让须眉。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加需要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做一个智慧的女性,优雅地“生活着。 杨绛先生走了,“我们仨终于可以在天上团聚了。我们为她快乐,却禁不住失落,因为先生终究和我们永别了。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