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语用下的文体分类积极语用下的文体分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将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中的课文文体分成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三大类,初步开展积极与语用下的文体分类研究。关键词:文体;语用;说明文;教学策略 文体或称文本体式、文本样式、文章体裁,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2、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教法,这是文本教学的基本常识。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都习惯用一种套路去教所有课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中高考写作基本没有文体的限制。(2)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以思想内容或题材为单元。两者以后者的影响更大。单元整组教学,势必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忽视文体而注重思想、情感等主题方面内容,将不同文体的课文在同一单元的安排中进行同样的教法,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想而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文为例,进行积极语用下的文体分类研究。一、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文体”的分布特点 文体,从表达方式上进行分类,
3、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从文学作品角度可以分为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本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分为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三大类。翻阅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各册教材,发现三类不同文体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表 1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各册三种“文体”统计表 从表中,我们发现第三学段文体的分布有以下三个特点:(1)在各册的教材编排中,叙事性作品占了主导地位,几乎每册都占课文总量的 70%左右。(2)六年级上册与下册的教材编排在文体上基本一致。诗歌在整个五年级的教材中出现 8 首,六年级上下两册共 22 首,出
4、现了快速增长。(3)说明性文章占的比例最少,在四册教材中只有 5 篇是说明性文章,在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中没有出现说明文。(一)叙事性作品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叙事性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一般来说,这类作品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或叙事写人,或叙事抒情,或叙事寓理。基于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的主导地位,除去一般记叙文,结合第三学段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叙述方式,分成童话、叙事性散文、小说、叙事性文言文、剧本五种类型。具体如下表所示。表 2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叙事性作品分类统计表 表 3 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叙事性作品具体篇目(二)诗歌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诗歌是一种用讲究韵律
5、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学体裁。其特征是用意象反映生活、具有浓郁的抒情性、独特的真实感觉和内外完整的结构。第三学段共有诗歌 30 首,将其分为古诗和新诗,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表 4 小学第三学段诗歌分布表(三)说明性文章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从内容上看,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一共出现 5 篇说明文,现将其进行分类分布,具体如下表所示。表 5 小学第三学段说明性文章分布图 二、不同文体在表现重点、表现手法、表现方式等文体特征上的不同 不同的文本特征,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与特点。为更好地提高阅读
6、教学的有效性,现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文数量相对较多的散文、诗歌、童话、小说的文本特征作细化比较。表 6 不同文本的文本特征比较表 从列表中,我们发现文体特征是从表现重点、表现手法、表现方式、表现特点、表现材料及重点、语言特点这几个方面来表现的。比如,诗歌这一文体,其主要特征在于,以意象抒情,以夸张和想象为表现手法,以抒情、写意这些方式,以“词”的揣摩、反复诵读、体味,力求在凝练含蓄的字词中,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关注文本特征、关注文本特征所隐藏的课程内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总之,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性,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针对不同的训练点循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有所发展。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2朱华贤.不该漠视文本体裁J.小学语文教师,2012(11).3林其雨.关注文本特征 开发课程内容: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12(13).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