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新环保法政策以及全文.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39169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环保法政策以及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新环保法政策以及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新环保法政策以及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新环保法政策以及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新环保法政策以及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新环保法政策以及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环保法政策以及全文 新环保法五细那么出笼标准按日计罚实施按日连续处分方法规定,排污者有五种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分,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罚款处分决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按日连续处分。 这五种行为包括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排放的污染物的;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的;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 实施按日连续处分方法明确,排污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认定为拒不改正: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送达后,环境保护主

2、管部门复查发现仍在继续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拒绝、阻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复查的。 实施查封、扣押方法规定,排污者有六种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实施查封、扣押: 这六种行为包括,违法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危险废物、含重金属污染物或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的;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化工、制药、石化、印染、电镀、造纸、制革等工业污泥的;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较大、重大和特别

3、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未按照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违法排污行为。 对于扣押期间设施、设备的保管费用,实施查封、扣押方法规定,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承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 新环保法出台之前,环保部门无权决定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限产、停业,只能报请地方政府批准。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方法规定,排污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日最高允许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措施。 依照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方法的规定,以

4、往媒体所报道的排污企业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等行为,都会被环保部门实施限产停产处分。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兼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调查活动办公室主任成亚威对本报记者说。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方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那么,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 该方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公开企业根底信息、排污信息、

5、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否那么将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方法规定,对于连续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约谈下级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新环保法内容全文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

6、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相协调。 第五条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开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

7、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 第九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地方

8、环境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工程,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但凡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

9、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方案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三条建设污染环境工程,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工程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工程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方案部门方可批准建设工程设计书。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

10、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为被检查机关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五条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 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修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的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八条在国

11、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十九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开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和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12、。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二十二条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十三条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第四章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四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方案,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

13、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第二十六条建设工程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工程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撤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撤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七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 第二十八条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14、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方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九条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十条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十一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

15、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平安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第三十三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十四条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