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39688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3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秦佩六国相印记读后感 在战国的时期,各国互相争斗,苏秦就去游说各国,让各国联合抗秦。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曾到齐国求学,是当时著名纵横家鬼谷先生的学生,他学成以后就去各国进行游说,但是都没有得到国君的赏识。几年后,盘缠用完,潦倒而归。家里兄弟嫂妹妻妾看到他回来拿狼狈的样子,都暗中笑话他,说:我们周地人的习俗都是经营家产你想凭一张嘴去猎取高官厚禄,最后这样的下场不也活该吗。苏秦听了,觉得自己太没用了,太不争气了,于是他把书都拿出来仔细读,读完一遍后,颇有感慨的说:我已经拜师而接受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但是,不能以此得到名誉地位,读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他改变了学习方法,只把阴符这部书仔细钻研,他有时眼

2、睛睁不开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有时候血都流到了脚后跟还不知觉。他学成之后,就到各国去游说,最后终于佩戴六国的相印,好不威风。因而后人用苏秦刺股这个成语来说那些学习刻苦的人。 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人只要努力,不怕吃苦,做事情要有恒心和头脑,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第二篇:读后感(过秦论、六国论、廉蔺列传)读六国论有感 高中语文教材上有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必要来谈谈。那就是苏洵的六国论,因为我发现我们很多同学都认为苏洵说得很有道理,认为只要六国联合起来就可以灭了秦国,从而使历史改写,我却觉得不然。虽然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写得特别好,但却不免书生气太重,有些看法有点书生的幼稚了。我至少有几个

3、问题不解,即六国到底是几个国家。六国的利益是不是共同的。六国各自是为谁的利益考虑的。如果六国联合起来灭了六国,那么它们还能够再联合起来吗。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它的领导人必须为自己国家的利益去考虑,是为爱国。当时各诸侯国战乱不断,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称霸的野心吗。难道不是为了自己能立于泰山之巅吗。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争霸,难道仅仅只是儿戏。显然,六国的利益是互相抵触的,尽管它们可能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联合起来,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奋斗,但内在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就是为什么当虎狼之秦来犯时,它们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抗争,而一旦形势稍微好转,便又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了。因为它们的君主

4、知道,联合只是权宜之计,将来秦国被灭了之后,六国之间的争端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有谁愿意和别人共同称霸呢。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两只老虎必须团结起来去对抗更为强大的敌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秦国才是六国联合的根底,秦国不存在了,六国也就该分裂了。 也许我们可以类比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那样有助于我们的理解,由于面对着日本法西斯(秦国)这残酷的敌人,国共(六国)合作是双方共同的利益所在,只有共同抗日才能让它们拥有成功的希望,不联合意味着自取灭亡,但它们内部之间的矛盾却是始终存在的。所以虽然是共同抗战,蒋却一直在阻碍共产党的开展,不发或者克扣补给,甚至公然发动“皖南事变,想消灭掉自己现在的盟友。这决不是偶

5、然的,蒋深深地知道现在的盟友一定会是将来的敌人,又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合作,反倒希望借日本人之手,把自己的威胁解除了,所以常有见死不救的现象发生,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产党和日本法西斯都是蒋的敌人,让他们两败俱伤是最好不过的事了。事实证明,日本法西斯投降后,国共合作不久便宣告破裂,全面内战开始了。 所以说,六国所谓的联合其实是不牢靠的,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秦进攻六国时会使它们之间的主要矛盾变成六国与秦国的矛盾,但一旦形势稍微好转,六国内部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使联合出现危机,这是不为外力所能阻止的。即使它们自己想要合作,那也只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愿望罢了。 秦国为什么敢向六国进攻,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有

6、强大的实力吗。不。决不。正如苏洵所说的,秦国取得的胜利并不是靠武力得来的,它自己无法靠武力去与六国抗衡,但它却还敢于去向六国宣战,难道不是因为它知道六国不可能真正联合起来吗。它采用张仪的策略,轻易地获得了胜利,就是一个明证。苏洵说,如果六国真正能联合起来,那么历史便会改写了,这确实不假,但问题是六国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能联合的,退一步来说,如果六国真的联合起来灭了秦国,那么不可防止地会六国会再次陷入混战之中,那时又会出现一个新的“秦国,如此下去,直至最终实现统一。 三国演义中有段话说得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和久必分,在那战乱不休的年代里,秦统一中国是历史的必然,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当然,

7、统一中国也可以是其他六国中的任意一个国家,但那时的那个国家与秦国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们可以为六国的灭亡而惋惜,但那却是不可防止的事,苏洵基于自己特定的历史条件(宋朝受少数民族威胁)下有自己特定的见解是可以理解的,但那并不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就要多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而不要迷信权威。那样即使自己的观点错了,也能让自己得到些有用的东西,因为我们思考过。 读过秦论有感 翻开课本,看见“过秦论三个大字散发着威严的光芒。在没看过秦论这篇文章之前,我万万没有想到,力量如此强大的秦国竟会被区区一个小小的陈涉所动摇。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历史留给后人们的思考却是永远值得

8、我们去寻找答案的。 秦国初期,“内力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施行的是仁政。所以秦国能够在七国中迅速崛起,雄霸天下。所谓的“仁,对于个人而言,就是宽容,是仁爱。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要仁爱。 “负荆请罪是流传于中国几千年的典故。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告诉我们:他放下了妒心之心,放下了仇恨之心,这是廉颇这是对蔺相如的仁爱。蔺相如不计前嫌,原谅廉颇,是蔺相如对廉颇的仁爱。因为1 仁爱,两大重要人化干戈为玉帛,以过事为重,传为千古美谈。 古代如此,近代同样不乏这样的例子。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只在一线之间。在这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国民党的仇恨,以民族利

9、益为重,促成了至关紧要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形成了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挽救了民族危亡。 “仁爱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是国家政权稳固的镇塔,是国家兴旺兴旺的重要条件。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就会四分五裂;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就难以开展,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没有仁爱,我们的国家将不是国家。 “仁爱,不仅是国家本身应该奉行的准那么,更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石。国家之间没有仁爱便会硝烟四起,战事连连,人们难以安宁地生活。到头来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生存与开展,我们要学会仁爱,对身边的一切事物要仁爱地对待。 读西汉贾谊过秦论有感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10、。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每读及此,总不免为古人喝采。 今人论战国以美国为秦者多。从现在看,美国是强,但颓势己现,秦楚之位岂可定论。欧洲至今四分五裂,和中国在秦之后的“大一统相比,东、西方文明确有较大的差异。美国的行为与罗马末期神似,以战国的标准也只能是五霸之一,难有秦的气势。 极为相似的是苏联和晋,两者都成一时霸业,但又因内部原因四分五裂。俄罗斯军事强大,令人侧目,但是政治混乱、经济衰败,名符其实的泥足巨人。其命运不如赵、魏、韩,因为它还将崩溃。 西欧如齐,亦盛极一时。但如今和平主义、人权观念太重,如垂暮之人,难有作为。 或将楚比于印度,是看高了它。它在追赶中国,如果成功,也许可

11、与楚相当。因为当今世界能与楚相当的国家确实不好找。 应当无人看好以色列。我认为,如果其能有强势的领导人,与阿拉伯人平分中东,是小事一桩。比之于卧薪尝胆的越,也将成千古美谈。 談至此,中国是秦,巳跃然纸上。非本人爱国,夸大其词。中美之争,即秦位之争。中国面临极好的历史机遇,如果继续坚持2050年的现行政策,何愁不胜过美国,扬中华之威于世界。 历史在开展,不可能重复。但历史常有相似之处,所以以史为鉴,可以知未来。过秦论的精彩是现代人写不出来的。认真思考其中的一些观点,可以对现在的世界有这样的一些理解: 一、美国不是秦,至少其领袖没有秦王的气魄,只是苟且于选票的商贩;其民众不是秦人,斤斤计较,难有作

12、为。但其骄横跋扈,形同堂诘诃德的豪勇那么注定其走向衰亡。有秦之盛而无秦之成,悲乎美利坚。 二、中国是秦,亦难。毛泽东与黃炎培在西柏坡的一席话,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起码现在的中国人都在骂毛泽东的运动和文革。虽然不成功,但那是为解中国“朝代更替之迷而作的试验。明眼人都清楚,中国的经济是开展了,但是潜在的社会矛盾也在剧化。能否走出“朝代更替的怪圏。世人试目以待。 如果把历史看成一个展开的长辐,以时间为横轴,以各种文明的兴衰为纵轴,那么我们会看到各种文明的开展和衰亡、冲突和融合。衰亡是局部的,冲突是暂时的;开展是永恒的,融合是必然的。古代哲人所谓的“大同即如是说。 从当今世界格局看,西方文明巳不如 一

13、、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么锋芒毕露。老欧洲的和平主义和中国的“和为贵,西方的民主思想和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是西方文明向合理的回归,也是中华文明走出“朝代更替的怪圏向新高度的进步。现在两种文明即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在冲突又在融合。只要西方文明不为旁门左道所控制以至利令智昏,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政治民主经济开展。人类建设共同的文明是完全可能的。文明在冲突之中融合。中美之争不能不争,争是为了不争。现代的世界大战是人类无法承受的。我们祈盼和平,我们相信人类新文明的出现。现代的中国人责任重大,比之于进行一场战争需要更多的耐心、毅力、勇气和智慧。 中、美之间不是秦楚之争。而应该是携手共进,共建人类的新纪元 读

14、过秦论有感兴亡秦朝 近日喜获贾谊过秦论以阅,感触良多而无处泄意,实觉新浪为吾施展之地,故记之。 秦国何以能开展到如此强盛的地步。大了来说,可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天时上,那时秦国正处于战乱时期,天下分裂久矣,正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这样一个历史趋势上,正是统一六国的最正确时期,恰恰秦国抓住了这个时机,以历史必然的开展潮流作为推动力,无疑给后来的统一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地利上,秦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此等有利地势,使秦军得以韬光养晦,做好充分准备。人和上,首先秦国有远大志向,有统一六国的决心,这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秦国重用贤臣良将,远交近攻,而且从秦孝公到昭襄王都

15、秉承故业,秦国的势力便一天天愈加强大。 后来联合攻打秦国的九国兵马又为何失败呢。且不说秦国在军事上的准备有多充足、在政策上的施行有多高明,在他们作战的角度上就已经打败了九国。九国此行为的是消灭秦国,以免除它这个强国日后来吞并他们,所以九国的立场便在各自的权势地位上,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但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站在人民利益的角度上,为百姓的和平安乐而战,在道义上就战胜了九国。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真理在陈胜攻秦的起义中也有所体现,只不过中心点在仁政上罢了。然从这一点上看,我们也能明白只有施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未施仁政,使陈胜这样一个草莽一英雄能够轻易打败如此强盛的秦国,其主要力量还是来自人民。然而我想说的是,身为百姓,对“揭竿而起的事也要作理性考虑,不要被奸佞所骗,盲目从众,反过来,对于真正有意义的起义,是要群起而相应的。 三寸之舌可敌百万之师 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有感 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以生动传神的笔触刻划了蔺相如这样一个荣耀夺目的外交家形象,他不畏强权、顾全大局、有勇有谋、辩艺高超,读后叫人思之难忘,千载之后,仍可想见其逼人的神采,耀眼的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