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委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一、2023年工作情况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系统以科学开展观统揽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工业强市开展战略,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开展省会经济的总体要求,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开展循环经济,不断完善运行调节机制,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态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70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销售收入220235.6亿元,增长27.3;实现利税213.5亿元,增长24.
2、6;实现利润20234.6亿元,增长30.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达1714户,比上年增加204户。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到达217.1%,同比提高16.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同步开展,同比分别增长23.2%和25.3%,轻重工业比例为23:77。2023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到达734亿元,增长19.3%,占gdp的比重达39.1%,对gdp增长的奉献率为-%,工业继续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开展的主导力量。 二是大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到达303户,比上年增加71户。过2023亿元工业企业到达20户。过亿元企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626.9亿元,增长28.3%;实
3、现利税167.9亿元,增长20.7%;实现利润81.8亿元,增长27.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到达78.4%、78.6%和78.2%,对全市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济钢、重汽、炼油三大销售收入过百亿集团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51.82亿元,同比增长32.7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1.4%,对全市的奉献率到达36.1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86个百分点,在全市工业中的地位更加显着。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梯度分布、产业集聚原那么,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设施建设为根底,配套效劳为核心,工程落地为根本,规划建设了12个工业园区和2023个企业工业基地,着力发挥
4、其支撑和载体作用,使工业园区不仅成为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开展的新平台,更成为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开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集聚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主战场。2023年,全市“六区六园总规划面积124平方公里,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95.6亿元,其中根底设施投资81.46亿元;12个园区累计入园企业2694家,从业人数到达11.3万人。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四是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强劲。2023年,全市工业投入累计完成353亿元,同比增长35.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1.5%,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9个百分点;全市实施工业投入工程1242项,同比增长44%。累计竣工工程800个,同比
5、增长30%。完工工程中,亿元以上工程31项。消费品市场进一步活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2023.9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品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品产销率到达98%,提高0.97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制品实现出口17.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1%,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96.5%,同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势依然强劲,完成出口6.6亿美元,同比增长3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是非公有制经济呈现新活力。在国有、集体经济稳步开展的同时,其他经济成分显现旺盛开展态势,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尤为强劲。202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761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销售
6、收入2250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税179.5亿元,同比增长22%。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到达40%,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到达48.7%。全市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到达88%。2023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增加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到达41%、46%和47%,民营工业已支撑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科技型民营企业蓬勃开展,2023年已达2367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到达31%;在全市35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70%以上。 六是循环经济开展迈出新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7、开展循环经济,取得明显效果。2023年,全市重点用能单位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耗量1.45吨标准煤,降低5.84%,节能58.7万吨标准煤。重点考核的23项单耗指标稳定降低率为70%。重点用水单位万元产值取水量13.3立方米,同比降低11.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01%,同比增长0.54%;废水达标排放率到达97.34%,增长1.22%。推广应用散装水泥800多万吨,全年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到达93%以上,煤矸石、炉渣、冶炼废渣到达或超过了当年利用率20230%,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46.27%,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46.85%,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
8、34.78%,税金3380万元,同比增长49.37%。 回忆一年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为五个“注重: (一)注重改善工业开展环境,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良好气氛已经形成。围绕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继续把加快工业开展壮大、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加快开展的重要任务,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不动摇,“工业强市思想更加坚决,加快工业开展思路更加清晰。通过实施“2133工程,充分发挥“三大群体的带动作用,工业开展的薄弱环节不断得到加强,工业开展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市各县(市)区都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普遍树立起“工业立市、“工业强县的思想,按照开展一批支柱产业、培植一批大型企业、打造一批
9、知名企业品牌的工作思路,以龙头企业、名牌产品主导和带动的产业集群加快开展,强抓工业的思想高度统一,工作力度加大,措施扎实有效。工业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新型工业强市的战略更加牢固,开展新型工业的气氛更加浓厚,突破工业的目标更加明确,工业经济开展的环境更加优化。 (二)注重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量培育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重点园区带动作用、推进产业集聚,作为工业开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全力推进,重点突破。整合优势园区,集中连片开展,提升12个工业园区的载体功能,营造一流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批工程落地,形成新型工业产业集聚区。以龙头企业优势产品为依托,以主业突出、业内领
10、先、潜力巨大的企业为重点,以配套企业合理布局为根底,以上下游产品有机链接为纽带,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企业集聚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具备了较强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配套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2023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重型汽车、中厚板、摩托车、锻压设备、数控机床、试验机、化学纤维、彩电、效劳器等一批主导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济钢集团钢产量到达202300万吨,跻身国内
11、八大钢铁企业;重汽集团重型汽车到达5万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石化分公司原油加工能力到达500万吨,跨入全国二类石化企业行列;山水集团通过企业改制和跨地区整合,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水泥制造企业。 (三)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业开展的关键领域,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培育壮大核心技术,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截止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市级企业
12、技术中心59家。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全市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了显着的提高,年开发新产品超过202300项,新产品销售收入奉献率到达26%,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优势产业的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牌建设工作实现飞跃,中国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分别到达7家、80家,中国著名商标和省着名商标分别到达7件、66件,当年新认定的名牌产品和着名商标数量创出历史新高,“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品牌群体的逐步壮大,对全市经济的开展产生了显着的拉动作用。 (四)注重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取得明显进展。认真贯彻全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和烟台现场会精神,
13、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搞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了市开展“五节五创活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行动方案,围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等建设节约型社会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节约创立活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举办了“全民节约共同行动大型直播活动等一系列资源节约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节约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开展“学习济钢精神创立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突出推广济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经验,选择确定了50家企业作为创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重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开展节能技术效劳,加大执法力
14、度,推广应用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淘汰国家明令生产使用的高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执法检查,促进资源节约工作有法律法规、有标准、有监督的法制化轨道。去年全市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市被省列为试点城市,钢铁集团、复强动力公司等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五)注重科学手段调控,较好地保障了经济开展需要。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强化对经济运行态势的预测和引导。按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要求,采取多种不同形式,深入分析宏观调控下工业经济运行的态势,加强了对经济形势的研究和把握,及时搞好对投资、消费、出口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电力、运输等主要
15、物资支撑条件的监测分析。强化了对经济运行工作的指导。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调度分析,完善了重点产品价格走势的调度制度,定期分析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对去年两项资金占用和扭亏增盈问题研究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强化了煤电运综合协调和保障工作。积极落实电煤来源,加强电煤调运,协调煤电双方搞好供需衔接。2023年我市重点用煤企业累计购进煤炭202340万吨,库存49.6万吨,到达了22天以上的耗用量。认真抓好电力运行调控,加强对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的管理监督,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平安度过用电顶峰期,全年用电实现“零拉路运行,保证了我市生产生活用电需
16、要。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到达15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7%,其中工业累计用电20231.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6.2%。 2023年是实施“十五方案的最后一年,回首五年全市工业开展的历程,我们感到无尚荣耀。“十五的五年,对工业来说,是奋斗的五年、辉煌的五年,是大改革、大开放、大调整、大开展的五年。“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五年平均增速25%(现价比);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22年的-%提高到2023年的-%;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6.9%、27%、37%。特别是2022年以来的后三年,是我市工业快速开展的重要时期。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比2022年均实现了翻番。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205.7%(现价比),比2022年增长12023.3%(现价比),;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