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议电化教育人学思想 南国农是我国电化教育界较早且持续关注“人的老一辈专家,文章从饱含人学意蕴的电化教育观、关注入的全面开展、科学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其入学思想进行梳理和解读,南先生电化教育入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技术当前及未来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从认识、实践和方法上予以更多关注。 关键词南国农;电化教育人学思想;人的全面开展;人与技术的关系 一引言 何谓入学。韩庆祥认为人学是“系统研究人的本质、存在和历史开展规律的理论,黄楠森在其主编的入学辞典将人学解释为“关于作为整体的人及其本质的科学,陈志尚认为“入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之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开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
2、、目的、道路等根本原那么的学问。尽管对于入学的表述有所不同,但都揭示出其研究人之根本问题的本质。对待入学,我们“应站在作为一种世界观,作为一种体察、体认世界的视角的立场上去理解。何谓教育人学。扈中平等认为“教育入学是在入学世界观的信念指导下,整体地把握与透视教育,“教育入学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以入学世界观为基点,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刻而生动的描绘,使真实的人、大写的人凸显于教育中,并使这种教育入学世界观深入教育者的内心,成为他们的内隐的教育观念。王啸认为,教育入学“是一个重大的文化和思想革命入学的产物,同时还是教育自身开展的逻辑所致,“是教育得以成立、得以存在的根本条件和合法依据。电化教育入学是教
3、育入学的下位概念,对电化教育入学界定时,除去考虑其在逻辑上继承教育入学的方法和品性外,还必须关注其独特的生境,以及该学科的性质与宗旨。基于此,我们认为电化教育入学是以入学世界观为指导,整体把握电化教育的学问,其在技术特质弥漫的生境中凸显出入的因素,关注入的全面开展。辨证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电化教育入学为电化教育摆脱“技术至上、“重物轻人的物化倾向提供哲学方法,为电化教育保持教育性指明回归路径。 作为电化教育界老一辈的专家,南国农先生几乎亲历了我国电化教育开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诸多开展。南先生常年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丰厚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思想瑰宝,“研
4、究南先生的学术思想是我国电化教育学科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南先生八十大寿及九十大寿之际,不少学者对南先生的人生轨迹、人格魅力和学术思想都做了精辟的总结和梳理,这些研究对传承先生的电化教育思想、对促进电化教育学科的开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无名小辈,在系统研读南先生论著及诸学者对南先生思想的多视角解读后,斗胆从一个新的视角入学且仅从该视角去重新品读先生的思想。南先生的电化教育入学思想散述于其等身的著作中,对先生入学思想采撷和整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而此过程也让笔者愈发感受到先生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故文中对先生入学思想论述不当之处,恳请广阔同仁不吝赐教。 二
5、南国农电化教育人学思想 南国农先生是电化教育领域较早并持续关注“人的学者,人学思想贯穿于其学术思想的方方面面,我们将从饱含入学意蕴的电化教育观、关注入的全面开展、科学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归纳梳理。 1饱含入学意蕴的电化教育观 电化教育观是人们在实践根底上形成的对电化教育系统而理性的认识,表达在对电化教育的定义、性质、指导思想等最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南先生对电化教育根本问题的认识饱含入学意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初,有些人认为“电化教育主要研究的只是卫星电视和计算机,对此南先生在我们对电化教育知道多少一文中开宗明义地将电化教育定位于教育而非电教媒体。他指出“电教姓教不姓电。因为,电化教
6、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反映,给事物所下的定义那么反映了主体对客体本质的认识,南先生对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其“电教姓教的思想一脉相承,在其主编的电化教育学中,他将电化教育定义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先生将教育最优化作为电化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为了进一步澄清大家对电化教育的模糊认识,他对该定义又做如下补充:“电化教育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不符合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要求,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有两个构成,一是现代教育科学,即现代教学论和教育传播理论,另外一个是现代教育技术。后来先生又将“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
7、下放在该定义的首句加以强调,并给出了电化教育届备受肯定的一个公式“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而定义中的“现代教育思想,从80年代的现代教学论、教育传播理论,到90年代的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学习时空观等四大教育观,再到21世纪的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等六大教育观都有表达。与时俱进是先生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先生思想永葆青春的原因,而在其三十多年的变迁中,教育性一直是其电化教育思想的内核。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性的坚持,便是对“人的坚持,这是其思想体系中入学意蕴的具体表征。而这种表征近年那么更加直接与外露,如在探讨
8、如何重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新体系时,他指出“应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为总原那么。先生电化教育思想的入学意蕴跃然纸上。 2持久关注人的全面开展 教育要促进人的开展,而且是全面开展。所谓“全面,在马克思那里是指“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恩格斯认为是“包括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现代学者们那么将其解读为“人的各方面的素质和潜能,既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又包括个性、心理、性格、兴趣、意志、气质等非理性因素“或“包括体、智、德、美、知、情、意等。电化教育是教育的下位概念,促进入的全面开展亦是电化教育的逻辑。南先生极其重视学生的全面开展,他认为在电化教育的过
9、程中,借助现代教育媒体除去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德育、价值观等素质的培养,而这种思想在其多篇论文中均有表达。南先生在怎样上电化教学课中指出,“电教课的准备环节要了解学生,电教课的评定标准“一定要记住两点:第一点,不要忘记学生。第二点,不要忘了能力和思维品德的培养。教学的任务有三,(1)传授知识(2)培养能力(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只记住(1)或(1)(2),没有(3)不能算是好的教学。“在分析电教教材编写原那么时,南先生首推教育性,并要求电教教材能“开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体力开展,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开展。“,南先生在教材建设中关注学生全面开展的思
10、想在教育电视节目x和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中亦有表达。当谈到电化教育效劳时,南先生指出“电教需要为多出人才而效劳,而所谓的人才,标准是德、识、才、学兼备“,同时指出“电教如果在促进年轻一代全面开展的问题上,常常表现得软弱无力,如此下去,电教自身很难得到开展。“大电教是南先生电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电教的提出帮助人们跳出“电教效劳限定在学校教育这一单一系统的认识局限,而就在“大电教思想中亦包含着对人的照顾。因为,在南先生看来,“大电教既管第一课堂,也管第二课堂,既重视认知因素,也重视非认知因素(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既重视知识的传授,也重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而先生所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
11、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也“同时关注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协调开展。南先生对待电教科研的态度亦渗透着全人开展的思想。他在90年代列举了电教科研需要关注的20个重点课题,其中就有两个与“人有关:“电化教育过程中的学生和教师和“电化教育与优化德育过程“。另外南国农先生在评价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时曾指出“建构主义在实现认知开展目标时有优势。而在实现情感开展目标和简单技术训练目标时,远不如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电化教育对人的培养上,南先生始终站在教育的立场,关注人的认知、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全面开展,而不是使人在技术方向“单向度延伸。 3倡导科学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 电化教育是现代
12、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定位于教育,但从本体上讲,它又具有明显的技术属性,教育致力于人的开展,而技术却常常以其特有的方式异化着人的开展,作为二者融合的产物,电化教育必须直面如何处理教育(人)与技术的关系这一难题。南先生一直关注电化教育中技术与人的关系,这在南先生的电化教育定义体系中已有深刻反映。“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都不可或缺,且只有当二者都到达最大值时,电化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成效。“潜件是南先生电化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组成局部。南先生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一文中指出,走向21世纪的我国电化教育,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三件即硬件、软件和潜件
13、的建设,其中潜件主要是指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同时,潜件的内涵也在与时俱进着,到了信息化教育阶段,潜件已经变为“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理论和方法,而在教育信息化的语境中,潜件那么成了“信息技术理论、方法。在南先生这里,潜件主要指向教育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开宗明义地指向入学,但它较早地跳出硬件、软件的二元思维,将电化教育的建设创造性的引向“第三件,并将教育理论和方法提升到和硬件、软件同等重要的地位,为电化教育实践中处理人与技术的关系提供思想指南,在技术强势的生境中凸显着人文关心。南先生除去自己科学地对待人与技术的关系,还积极倡导其他电教人共同面对这一问题。如南先生曾发表论文指出“电和教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14、、重与轻的关系、软与硬的问题、中与外的关系问题是当前电教要关注的几个重要关系。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电化教育的开展中又得到了重申,他认为成功的电教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便是“人一机关系,“办电教必须使用设备,但电教姓教,以人为本,机是为人所用,为人效劳的。电化教育追求的不是教育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南先生在华南师范大学电教系成立2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时曾明确指出华师电教要“多关注现代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在人与技术的博弈中,南先生并没有厚此薄彼,更没有非此即彼,而是以一种睿智的态度引领着二者走向融合。 三几点启示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恢复重建至今的这段时间,是南先生电化教育
15、思想形成和开展的主要时期。而在探寻先生三十多年思想开展脉络的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对人的照顾这条线索贯穿始终,沿着这条线索进行梳理,便勾勒出南先生电化教育人学思想的框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南先生的入学思想在电化教育开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我们亦有理由相信,在我国教育技术当今和未来的开展中,它仍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它需要教育技术人在入学维度上有所作为。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观 教育技术观是指主体对教育技术的根本认识,它是一切教育技术实践的出发点。虽然南先生较早并持续的关注“人,但遗憾的是,教育技术领域对物或技术的偏爱仍远远大于对“人的青睐,是以造成了“技术至上、“重电轻教、“见物不见人等诸多偏离入学的现象,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上述偏离现象,必须从认识上入手,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观,用教育的理念去指引我们的教育技术思维,用人学的思想去匡正我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正本清源,纲举目张,为教育技术的健康开展提供认识上的保障。 2努力探寻认识指导实践的路径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观后,我们会形成一些饱含入学意蕴的认识、思想、原那么等,但这些认识、思想、原那么仍属于意识形态,它与具体的教育技术实践仍有很远的距离。而意识形态只有落实到微观实践中才能彰显其自身价值,因此,如何把人学指导下产生的各种理念、思想作用于教育技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