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健康的县域金融体系,其精髓就是县域金融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笔者在此就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谈点粗浅看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引起广阔同仁的思索与共鸣。 一、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难点 1、农村县域经济根底脆弱。信贷资金的逐利性是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然后果。农村县域一直是金融边缘化的市场,一是受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二是县域工业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远远低于中心城市,效益也相对偏低,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优质客户;三是社会信用缺失,导致银行难以找到信贷投入的切入点,有效信贷需求缺乏,致使
2、信贷资金产生倒流,信贷资金呈现出向大城市、大企业、优势行业过度集中为特征的结构失衡现象。而农村县域经济中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又显缺乏。 2、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易陷困境。农村的金融困境主要源自风险的约束。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底信息普遍不对称。研究说明,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报表和数据资料作为参考,农村放款人平均需要与农户进行长达7年的交往才能采集足够的信息,用于判断是否提供信贷。由于贷款规模微小,正规金融机构极度缺乏农村客户特点及活动的私人信息,无法承担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本钱。二是抵押物银行难以接受。银行不愿接受农村客户提供的抵押品(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而且
3、双方在估价上差距甚大,即使银行接受了这些抵押品,也难以找到一个适宜的抵押品拍卖市场去处理。三是由于农村客户群体经营中本身具有的风险及行为的不标准,使银行及其信贷人员不愿对其进行信贷考察和提供信贷支持,总觉得农村客户群体不可信,惧怕正常风险演变为或被误以为道德风险。四是农村县域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再加上前几年管理不善、行政干预等原因,造成银行部门大量信贷资产沉淀,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必要还贷意识,增加了金融企业对其贷款管理的难度,倒逼金融部门抬高贷款“门槛。 3、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较城市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效劳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需要。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农业和农
4、村投资速度较慢,比重偏低。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已成为制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内部操作方法及管理制度偏颇。农村客户群体对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一些金融机构与县域企业之间业务供给与需求的不适应,证明了这两者的非均衡关系,困扰着金融与县域企业新型关系的建立。 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路 1、增加信贷投入,拓展农村客户群体的贷款领域。近几年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财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支持远远不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金融机构要在金融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赢得更多的
5、商机,也就必须对货款投向和经营策略作战略性调整。一是必须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以培养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可适当增加个私经济的贷款份额,重点支持实力强,产品新,销路好,管理严,还贷信誉好的微型企业。积极加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涉农企业兴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之类工程,金融机构应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有效信贷投入能起到树立金融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农村客户群体的作用。二是要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贷管理方法,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根据县域经济开展水平,实行有区别的区域货币信贷政策,改变目前信贷资源过分
6、向“大城市、大工程、大企业集中的局面。在制定信用评级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开展的差异,以经营能力、开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为主要判断标准,制定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评级标准和贷款条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三是要用好贷款增量。金融机构要树立为农效劳思想,拓宽信贷效劳领域,调整贷款投向,优化信贷结构,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发挥最好的作用,取得最正确的效益。四是要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县域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在支持县域经济开展中化解自身风险的理念。要打破“无所作为的思想,紧密结合县域政策导向,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千方百计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的整体增长,从根本上实现提高效益、降低
7、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2、创新金融效劳内容。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农村金融效劳在很多方面存在机构萎缩、农村金融产品短缺、农村“供血缺乏等问题。因此,建设新农村金融效劳必须适合农村经济的开展特点,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多功能的金融效劳,建立资金回流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所需资金问对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第2页 题。一是全面出击,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效劳覆盖面。要积极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多功能结算及柜面效劳。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物流、信息流将出现新的形势,农村金融必须为新农村建设加快资金流提供方便。考虑到当前农村金融效劳网点缺乏,新设网点管
8、理本钱高等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农村集镇、物流中心通过大量增设atm自动柜员机,大力开展和推行网上银行、 银行等现代金融效劳方式,弥补农村金融效劳在客观上存在的机构缺陷,并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体会到现代金融效劳的时尚与方便。二是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效劳深度。目前除了重点要把城市流行的金融产品如个人理财、租赁、保管箱业务等如何及时在农村推广外,要积极按照“三农生产和资金需求特点,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合理设计适宜的支农金融效劳品种,以为农村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开展,不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三是利用金融行业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信息咨询,帮助他们出谋划
9、策,牵线搭桥,提供中介效劳,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推动建立在农村人人享有平等时机的融资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县域入手,全面延伸到农村。县域是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要以人为本,通过推动建立融资体系,使每一位农民都能获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融资时机,获得平等的社会开展权,确保“三农融资不再难,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金融对县域企业的效劳主要是自主性的、自愿性的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鼓励性、导向性的政策措施,而不能行政命令或行政干预。 4、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支持重点。 总体方向。一是支持农村根底设施,包括农村公路、电网、通讯、水利、小城
10、镇、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等根底设施。农村根底设施建设领域的信贷需求将长期存在,为金融机构拓展中长期贷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包括农村产业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三是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流通、农民工培训等,但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贷款投向。四是支持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大量涌现,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对符合产业政策和重诺守信的民营业主,金融机构可适度支持开展。五是支持消费信贷。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改善、提高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迫切,金融部门在农村住房改造、大额耐用消费品等信贷领域大有可为。 5、构建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的农村金融微观根底。 一是
11、逐步构建与完善以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为主,以其他金融为辅,多种融资组织合作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撑保证。二是要调整一些金融部门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要稳固和开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约束机制强、财务健康、监管到位、有可持续开展能力、主要为农村社区效劳的地方性金融企业。除少数经济很不兴旺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开展问题需要研究外,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要坚持走商业化道路,既要建立正向鼓励,又必须有防范道德风险的市场退出机制。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农业开展银行需
12、要适当调整组织结构,主要承担各种类型的政策性贷款,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和作用。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方向要继续坚持,其县级机构要立足于效劳县域经济。三是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新支持农村经济的信贷方式。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贷款对象的有效抵押物缺乏的问题,可探索开展订单农业并在农业生产链条中研究是否可根据订单去发放贷款。四是加快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村商业性保险、政策性保险、农业保险。为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方法,分散农村信贷风险。 6、实施信用工程建设。为增加农业产业化信贷投入,要积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是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针对目
13、前农民信用意识存在不稳定性因素,金融部门要在最大限度发挥信贷资金支持“三农工作的同时,切实防范潜在信用风险,加大信用方面宣传力度,逐步完善借款人信用等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农民信用等级和信息透明度,约束不守信行为,防止风险滋生。二是银企要相互合作,维护金融债权,对“逃、赖、欠的贷款人要公开在社会曝光,实施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联手制裁;三是地方政府应支持银行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诚信工程。特别是在农村创立信用村(镇)更离不开村(镇)党委、村委会的参与和支持;四是在发挥、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的根底上,要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真实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五是银行、农业、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协调建立农村金融效劳的配套体系,通过一定方式建立为农户、农村及农业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效劳的信用担保机制,研究落实农业投资风险基金、农业保险等,以防范农村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平安系数。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