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骨骼模型,还原制作骨骼模型,还原“远古神兽远古神兽”蔡娴 了解恐龙,从做模型开始 在童年时代,当周围的孩子们还在吃着冰激凌、玩着乐高玩具的时候,闫锐却喜欢捧着一本科普杂志,一头扎进古生物的奇妙世界。与探秘、考古、古生物挖掘等相关的内容,他总是看得津津有味。他尤其喜欢恐龙,每次走进小卖部,他都爱买恐龙模型。虽然闫锐从小就爱做手工,但真正开始有模有样地制作恐龙模型,是在他上大学时。当时没有专门的学习制作恐龙模型的途径,闫锐只能通过书和网络收集资料。早期,闫锐几乎找不到教程,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作品,再经由自己一步步反推和不断摸索,一遍遍试错才得以做出模型。不过,在此期间,让闫锐觉得最难解决的并不
2、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闫锐看来,技术可以慢慢磨炼,但没有材料,是无法“无中生有”的。他说:“当时,在国内,做这类模型的材料是非常难找的,刚开始我只能买油泥来做,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随着国内动漫产业的兴起,制作模型的材料也慢慢丰富了起来。”大学毕业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出身的闫锐在北京的一家电子厂做电气工程师。工作之余,他依旧会像大学时那样,喜欢“宅”在宿舍捣鼓恐龙模型。周末出门,闫锐去的也是北京的各大博物馆,他会带上相机去博物馆拍摄展出的恐龙化石。其中,闫锐最喜欢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除了相关展览,还能看到很多的专业信息和权威资料。通常,在去博物馆之前
3、,闫锐会先做好功课先根据想研究的恐龙类型,找到其骨骼线图,再结合实际拍摄的骨架形态,进行数据总结。这些数据对于闫锐来说非常重要,通常他的恐龙骨骼模型会按照 110 的比例进行制作,所以,需要根据精确的数据进行计算。现在,即便闫锐已经积累了近 10 年的恐龙模型制作经验,他依然会经常去博物馆参观学习。除了研究数据,那些骨骼与骨骼之间的连接是怎么样的,哪些是肌腱的附着点等细节,也是他观察的重点。动静之间,模型亦能“鲜活”闫锐的工作室里,陈列着不少他这些年积累的作品正在奔跑、咆哮的霸王龙,伺机捕猎的滑齿龙,甚至还有刚刚破壳而出的原角龙目前,闫锐已经累计制作了 30 多种恐龙模型,其中包括 7 个全身
4、骨架模型。制作一个全身模型是非常复杂的,小型的模型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是长度超过 1 米的大模型,则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闫锐做过最大的恐龙全身骨架模型,是一款 1.2 米长的霸王龙模型,经过不断的推敲和细节调整,他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才得以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款霸王龙模型不仅得到了很多模型爱好者的关注,还被一些高校相中,吉林大学将其作为教具收购。闫锐把自己的每款模型都当作艺术品来对待。在他看来,他制作的恐龙模型并不仅仅是在博物馆或者课堂上用来做科普展示的骨架模型。模型虽然是静止的,但闫锐希望大家能看到它们身上的“动态”。他说:“骨骼模型也是可以有表情的。”在古生物模型领域,闫
5、锐最欣赏的是有“骨师”之称的日本模型大师山崎繁,山崎繁制作的恐龙模型,通过骨骼之间的连接,不仅可以表现出恐龙的肢体动作,还能表现出不同的表情。这种生动感深深地吸引了闫锐,所以,他也一直在向这方面努力,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呈现出这样的生命力。他说:“我想做的是,能让你看得出它的下一个动作是奔跑还是跳跃,我希望能在模型中体现出这种感觉。”即便制作那个 1.2 米长的霸王龙模型,闫锐也会为呈现这种美感而努力。他在最后的拼装阶段,先用绳子把霸王龙的脊椎吊起来,再反复调整它的形态,直到将其塑造成一个正在奔跑捕猎、气势汹汹的“霸王”模样。为了保持每件作品的水准和艺术性,闫锐制作的每款模型都不超过 40 件。
6、反复打磨,创作不止 制作每款模型时,从比例到构造,闫锐都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打磨。然而,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变化,恐龙化石或多或少都有破损和缺失的问题。被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几乎没有百分之百完整的。因此,闫锐需要去找一些近亲物种来给他制作的恐龙模型补齐要素。这就需要模型师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在这方面,闫锐也吃过亏。后来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如果某种恐龙的资料不翔实、不确凿的话,他是不会动手制作模型的。闫锐早已养成了每天关注相关信息的习惯。他平时也会注重收集新发布的研究资料,比如一些研究学者的文章、新发掘物种的相关论文。闫锐说:“每年都有不少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发现被发布,光是去年,全世界就发布了将
7、近 30 个新的物种。这是一个不斷学习的过程,所以我需要不断收集新的资料,一步步完善我的作品。”随着这些研究信息的不断丰富,闫锐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之前已完成的作品需要修正结构和数据等问题。所以,他会不断地在模型中修正这些问题,他说:“随着相关资料收集得越来越完整,我做的模型也会越来越真实。”闫锐正在尝试一个新的挑战,他计划制作一套大型恐龙进化树,涵盖 50 多种恐龙的模型。目前,他已经完成了 8 种模型,虽然这个任务有些艰巨,但闫锐一直乐在其中。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方式,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模型作品让更多人对古生物、古生物历史以及地球历史感兴趣,让更多人关注自然科学。闫锐说:“我希望通过了解这些古生物的更迭历史,让更多人理解生命的伟大。每一个世纪的物种都应该得到尊重,都应该被我们记住。希望大家多看看眼中的地球和脚下的世界,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珍惜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