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汇报 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XX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李长江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为摸清情况、找准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我们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培植拉长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链为重点,制定政策,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
2、系建设呈现出良好开展态势,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进展加快。优质专用粮棉油和瓜菜产业,粮食作物品种品质结构优化,高效经济作物开展加快,区域规模扩大,优势特色凸显。上半年,全市各类经济作物面积开展到540.8万亩,同比增加47.5万亩。粮食作物中优质专用小麦到达70以上;经济作物中瓜菜278万亩,增加28.8万亩,棉花162万亩,增加17.5万亩,花生98.6万亩,增加1.2万亩。畜禽产业,以优化畜禽饲养结构、扩大规模养殖为重点,加快开展。畜禽养殖专业小区开展到1260处,养殖专业户8.1万户,规模饲养量比重达60以上。渔业,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全市养殖基地到达504处,面积1
3、8.7万亩。林果产业,开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苗木花卉和速生丰产林取得突破性进展。今春共完成造林50万亩,同比增加15万亩,其中速生丰产用材林35万亩;开展苗木花卉11万亩。农村劳务经济,劳动力输出呈强劲态势。目前,全市在外务工人员已到达79.4万人,今年16月份,全市新增市外劳务输出6.73万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8家,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新上在建规模以上34家,已投资1.8亿元。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开展到797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36家,年销售收入180多亿元,带动开展生产基地230多万亩,农户76万户。上半年全
4、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的浓厚气氛已经形成。各级采取电视、播送、报纸、宣传栏、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外出学习、举办报告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扶持政策,特别是充分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和算帐比照效益分析,最大限度地调动广阔干部群众调整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农民群众对通过结构调整提高效益和质量全市上下形成了想调整、议调整、齐心协力抓调整的浓厚气氛,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
5、开展的主旋律。 (三)区域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各县市区注重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经开展路子,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产品。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2023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梁山为中心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20余处;在林果业形成了202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20
6、23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在劳务产业也形成了泗水、梁山、兖州等一批境见外劳务输出基地。 (四)扶持政策支撑有力。为推进和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市和各县市区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对主导产业培植、规模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进行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市财政从去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扶持经济根底薄弱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县市区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8亿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对生产基地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并对乡村干部制定了奖励政策。二是引导金融投入。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增加对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
7、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去年各级协调银信贷款4.8亿元。 (五)组织保障体系逐步强化。为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确保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市里成立了由几大班子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专门办公室,负责日常调度管理和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都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具体办事机构和工作运行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方法,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为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市里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考核方法,明确了县市区和市五大产业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并确定了具体的奖惩标
8、准,量化考核,形成了“重鼓励、硬约束、严考核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二、主要问题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突出重点和亮点,快速推进,开展势头良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制约开展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一是农业结构层次不高。主要产业产品结构、加工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与现代农业、市场农业和效益农业开展的要求不适应。在大农业结构中,林牧渔业产值所占比重不到50;在农产品结构上 ,传统品种仍占主导地位,优质、高效、专用、生态、平安农产品数量少;在农产品加工结构上,初级产品、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农产品出售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格局没有根本改观,全市蔬菜
9、、果品加工转化率还不到2023,畜产品、水产品多以初级加工品或中间产品进入市场;在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中,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仅13左右,仍有大量富裕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造成农村人均资源量少,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提高和农民收入增长。二是农产品优势不突出。主要是生产基地规模小,具有明显区位、传统优势和市场潜力的产业产品的开发还没有形成批量规模和产业化,市场竞争力不强。土地资源密集型产品多,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传统大路型产品多,优质特色农产品少;低档内销产品多,高档外销创汇产品少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缺乏、优势不突出,生产基地规模小、标准低、档次不高,区域之间结构雷
10、同化现象严重。三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主要是对区域经济开展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在全省217家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我市仅9家,且多是粮油加工型,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多是市场买断关系,经济利益联接不紧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队伍素质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法律法规、外经贸、现代市场营销和管理等知识的学习,亟待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弱,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外向度不高。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民群众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农产品质
11、量标准体系、监测检验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还很不健全,农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差距较大。农业外向型经济开展缓慢,农产品出品创汇规模小、水平低,且品种单一。全市农产品年出口创汇额仅占全省的140左右,与我们农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五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信息效劳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根底设施建设薄弱,市场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营销方式和手段落后。功能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交换平台和上下贯穿、左右相联的市场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开展缓慢,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农
12、业产业化经营缺乏有效中介载体,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躲避和降低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市场交易本钱高、竞争力不强。同时,一些制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资金瓶颈、土地流转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对策建议 (一)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坚决不移强力推进调整,在“调深、调优、调高、调外、调强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优化区域布局结构,着力推进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化。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围绕提高产业聚集度和产品规模,对重点产业和产品,从培植专业户、专业村和示范园区开始,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经济区、专业经济带。二是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的优质化
13、和标准化。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逐步由面积增减的数量型调整向品种、品质优化的质量效益型调整转变,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平安水平,大力开展优质、高产、高产、生态和平安农产品,集中开展优质专用、精细特高档农产品生产,开发建设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档次水平。三是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以加工和流通带动生产,通过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围绕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全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监测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尽快制定发布一批农产品地方标准,建设申报认
14、定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标准基地,申报认证一批国优、省优农产品,注册一批知名品牌。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一是实施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和培训渠道,结合绿色证书教育、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阳光工程,对中青年农民有方案、分步骤地搞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二是实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工程。选择一批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组装配套,形成简便易行、农民便于操作的“绿色快餐,加快普及应用。三是实施农业高科技示范工程。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以承包、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领办、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示
15、范带动高效农业的开展。 (三)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的政策性意见。按照“扶强、扶大、扶外的原那么,重点扶持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年销售额过亿元的3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尽快培植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落实好对经济根底薄弱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工程贴息贷款扶持政策。大力鼓励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办农业产业化工程,促进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开展。建议2023月中下旬召开大规模、高规格高的“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 (四)加快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把培育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民营性质的中介效劳组织和
16、经纪人队伍,作为加快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的意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那么,坚持“先开展、后标准和边开展、边标准,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以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和科技带头户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鼓励开展多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大宗、优势农产品专业协会、研究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运销联合体等专业性和中介性效劳组织,加快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促进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 (五)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和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农产品市场 竞争力。扩大开放,突出抓好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和农业招商引资。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把重点放在优势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嫁接改造、知名品牌培育壮大和外向型农业开展上,尽快建成一批规模大、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工程。加大农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