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开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开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生存和开展所依赖的根底,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行政环境和金融效劳水平等。新形势下强化区域经济开展的资金吸引力,必须从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那么、中介效劳体系等方面入手,改善金融业生存开展的外部环境,即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地区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资金的流动在“洼地效应的作用下,将更多地取决于地区的信用环境和融资吸引力,也就是金融生态环境。
2、如果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好,首先是金融部门对该地区的信用评级就会比较高,就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向这个区域;其次是在银行信贷资金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资金转向这个区域投资,融资渠道将会更加畅通。 二是有利于提高本地区资源配置效率。政府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优化地区资源配置,促进供求平衡。如果银行都能够自主经营、贷款自主决策、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各级政府都能够做到依法行政,社会诚信环境和诚信制度比较完善,市场竞争充分有效,那么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利润目标引导下,银行和其他投资者会将资金更多地投向经济开展的瓶颈行业,从而使供求关系趋向平衡,地区
3、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三是有利于提高本地区金融竞争力。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对银行业的健康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银行业因不良资产多、经营亏损严重等问题而开展缓慢,要面对即将进入的外资银行在经营理念、管理手段、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根本就不具备竞争力。加强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金融运行开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提高辖区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增强本地区银行业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实现协调开展。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议应考虑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关注宏观政策导向,建立科学的区域经济开展战略。一个地区能否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资金,关
4、键取决于两点:该地区的重点产业开展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可以防止政策风险;产业开展是否充分利用了当地比较优势,具有市场总体竞争力,可以确保投资者收益。因此在确定区域经济开展规划时,应注重把握地方产业开展的比较优势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为银行增加信贷投放和其他投资者增加投资创造良好的产业支撑。 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开展。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明晰产权结构、完善治理机制,以利于提高企业在银行信用评级中的等级和获取更多信贷投入。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于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实现公平竞争,增
5、强经济开展的内在活力,扩大国内外资金投入空间。同时催促企业严格执行有关的会计制度,依法加大信息披露。 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严厉打击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诚信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资金流向的决定性因素。司法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特别是在处理企业改革、破产或履行信贷合约方面,维护好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企业资信评级市场,努力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四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开展中介效劳体系。加大对依附于司法、工商、税务、国土、房产等部门的中介机构的改革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并按市场化原那么运作。在培育开展当地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评估机构等的同时,引进外部先进的中介效劳机构,打破评估行业的行政垄断性,增强行业竞争性和行业自律性。加强对中介效劳市场的监管,坚决打击虚假评估行为,提高中介效劳水平。 五是提升银行盈利能力,推动金融产业持续开展。将银行视作一种产业来开展是推动地区经济开展的长远战略,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开展一定程度上依赖间接融资的形势下,银行的盈利水平和融资能力将影响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