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23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半期适应性)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3.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卷(选择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殷代氏族是政治社会共同体,有土地、有人民,相当独立自主,他们和殷王室不一定共同具有高度的认同意识。即使是殷王后裔之族,也有些人认为武王革命不过意味着换了一位共主,无所谓亡国之
2、痛。他们愿意归顺周人,小邦周也乐于接纳。”为了避免上述情形发生,“周人”的对策是A制定礼制,规范贵族的行举 B实行宗法制,强调“家国一体”观念C制定律法,惩戒贵族的失范 D实行井田制,确立“土地国有”观念2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A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统一的政权要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C地方自主权受到了压制 D这一做法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3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A.刺史代表
3、中央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 D.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代中书省掌管一切政务6明代内阁比六部更接近皇帝,于是内阁借位尊势崇而力图控制六部,部权便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上为内阁所侵,六部则力图摆脱控制,因而明代阁
4、部争权现象严重。明代的六部能与内阁争权的主要因素是A六部受尚书省统属 B司礼监的牵制作用C六部享有丞相的决策权 D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明确职权范围7图中是中国古代官阶制变迁五大阶段示意图。对秦汉和明清时期官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秦汉官阶反映了当时贵族政治的形态 B秦汉品位分等高峰适应了氏族的统治C明清官僚特权萎缩而待遇向职位靠拢 D明清官阶超越士族统治向官僚政治回归8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
5、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9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示完全正确的是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C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商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列强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
6、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11899年,美国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提出照会: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其目的是A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利益 B以经济方式扩大美国的在华权益C承认列强在华的权益以缓和矛盾 D与列强”机会均等”“利益均沾”12太平
7、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A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B迎合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趋势 D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13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三元里人民抗英1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事件是A清军平定回部的叛乱 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C林则徐远赴虎
8、门销烟 D邓世昌血染黄海碧涛1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6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也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一评价主要针对的是临时约法的规定A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B实行责任内阁制C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D总统为国家元首17福建学界曾致电
9、北京政府:“青岛问题关系重大,凡我国民决不承认日本主张,均应誓死力争,以为外交后盾,曹陆章卖国证据确凿,请协电政府予重诛。”这一电文反映的事件A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18“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誓词反映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C第五次反“围剿” D一二九运动19电影建军大业是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后,又一部阵容华丽、气势恢宏的史诗之作。电影以南昌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展现了人民军队伟大的建军篇章。91年前的南
10、昌起义A是中共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开始 B成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点C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20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21下图是中国某一阶段战场态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是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首次大捷 B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C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国共合作抗
11、日的典范22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马克思主义得到深入广泛传播 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迫切 D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23有学者评论某个事件说:“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掌握了领导权,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国民革命的开展 B八七会议的召开C遵义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41949年初春,在扬州城区和农
12、村,随处可见“为支援前线,获取全中国胜利”、“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等标语。尽管春荒严重,但是扬州地区的广大人民,仍然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支援前线运动。据此判断,扬州人民这场“支前运动”针对的是即将到来的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25题40分,26题12分,共52分)25、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图2 秦朝疆域图(1) 根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疆域扩大的两个主要区域。分别指出秦朝加强对其控制的主要举措。(12
13、分)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台湾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的背景及其中的两支主要力量和其领导人。(10分) 材料三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和则两利,离则两伤”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什么?(12分)材料四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