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远去“衣裳老师”.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142767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远去“衣裳老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远去“衣裳老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远去“衣裳老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远去“衣裳老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远去“衣裳老师远去的“衣裳老师彻夜拿针线,昏晨踏械机。常知裁剪累,方晓体能微。替己图生计,为人造锦衣。世间添喜庆,技艺慰心扉。缙云的风俗,凡手艺人都被称为“老师。例如,木匠叫“做木老师,泥水匠叫“泥水老师,裁缝师傅叫“衣裳老师。 各类“老师多是上门行工“吃百家饭的能工巧匠。衣裳老师当然也归类“吃百家饭的上手行列。在所有手艺行当中,衣裳老师可能最为轻松体面,殷富人家的绫罗绸缎,贫贱人家的麻桑土布,都经过他们的手工技艺,缝制出各式各样之得体衣裳。这样的裁缝是名副其实的老裁缝。手艺好的裁缝老师,一年到头几乎都被人家请去东奔西忙,做完了东家走西家,做好了冬衣添夏衣。在那个一年难得穿一件新衣服的年代,衣

2、裳老师的“大驾光临,也算是一件让人期盼的欣喜之事!特别是处处宕宕的大姑娘、小媳妇,更是心驰神往!正如有诗为证:马欲金鞍女爱妆,容华佳丽重衣装。朝思暮盼云裳配,锦上添花醉梦乡。早年的衣裳老师,倘是做学徒,一般在十三四岁就拜师为徒,在真正拿剪刀裁衣服以前,要经过长期的分头学根本功和打杂生涯,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承受得了的。所以,想要把手艺学精悟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眼上之事。最聪明的徒弟,也得跟随师傅学满三年,针工、剪工、算工、画工、熨工、车工“十八般武艺样样过关,并得到师爷允许,谢了师恩才能另起炉灶上门行工。上世纪50年代,农村还没有缝纫机,全是手工缝制。裁缝师傅上门做衣裳,只要带上一把剪刀、一个粉线

3、袋、几枚针、一把尺子、几个土烫斗就可裁剪缝衣了。工具比一般手艺都轻可。可例如“粉线袋是什么玩意儿现今的很多人已经无从得知了。粉线袋,两头各有一根绳子,袋里装的是黄泥和草灰制成的粉末颜料,量尺寸的时候绳子拉出来弹一下,灰就落在布料上成了直线条,然后在老师的大剪之下“咔嚓、咔嚓地裁开,再飞针走线裁缝成衣。诚可谓:燕剪翻飞左右裁,穿针引线似梭开。肥长瘦短千人样,美服华衣巧手来。做衣裳是一针一线硬碰硬的精细活儿,经常需要夜里加班。在没有电灯的年代,晚上缝制衣服都是在“桐油灯盏或用煤油的“洋油盏,在昏暗灯光下进行。后来,换成风灯才亮堂了一些。1958-1960年期间,缙云划分为四五个超规模的“人民公社。

4、例如整个壶镇区并成一个“幸福人民公社,组成“大兵团生产,所有的农村百工都集中参加到“组织军事化的“手工业联合社,衣裳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地参加了“幸福人民公社里的“被服社了。那时候的手工业联社的社员都拿核定的根本工资,再供给一个季度发一次的每个月27斤粮票。1961年“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运动后,大局部百工老师都回村“支农。留下没有“下放支农的老师,后来都变成“居民户口,有国家“铁饭碗可依。1960年代的中后期,缙云农村有个别老师开始置办了“缝纫机这一“稀罕之物,它在缙云土话里叫“洋车。自从有了“洋车,裁缝行业也算是一种飞跃性的革命了。上门行工用脚踏的“洋车,熨斗用火罇煨烫。吃过主家的早饭,徒弟端着

5、火罇,师爷拎着火笼烟筒,一到“作场就忙开了:调试缝纫机,滴注洋车油,穿针引线,检查缝纫机皮带松紧,然后在火罇里放进燙斗,以便裁剪时熨烫布料。衣裳老师用皮尺或粉袋为主家一家人丈量袖长、胸围、襟长,将那些数据一一以土码字记录在布条上。然后,在那张八仙桌上垫起草席铺开布料,用一只小碗舀上一碗凉水,吸上一口,像道术高深的道士使法,朝着布料“噗噗地喷过去,接着用火熨斗将布料烫平,再一尺一寸地在桌板上画粉,用剪刀“嚓嚓嚓地剪出前襟、后襟、袖子、衣领等部件。将这些部件在锁边机上锁完边后,再踏“洋车缝合。技艺娴熟的师傅,一件衣服一个小时便可以做好,但裁缝师傅不得马虎,只要发现有跑线的地方,一定返工重做,拿一把

6、小切刀小心撤除错误的线路。最后的工序是用手工锁扣眼和钉纽扣。有些小姑娘没等得老师将纽扣、领口缝好就想试穿为快,可是衣裳老师好似成心与你开玩笑一样,一定要等所有“粗柸车好后,再作每件手工的扫尾工作。故而经常使你急不可耐哭笑不得。70年代以前,农村服装的款式,根本上是男人穿“对襟加“便裤,女人穿“大襟和便裤,再加上老人的“长布衫、“棉背褡和小孩子的“肚抽、“披帽之类,款式简单。后来随着时代开展,服装款式相对增加,例如“青年装、“列宁装和“中山装之类应运而生,有不少的年老的衣裳老师就是格格不入,一时难以接受。只有年轻灵活的新秀老师才能克服复杂的结构尺寸,跟上了时代潮流。做裁缝的,以男老师为多,男女皆

7、有,这一“轻可、上手的好行当,当时曾令许多人羡慕倾倒。裁缝的绝活是度身定制,“度与“量是两个关键,“量重在外形,“度重在心理。老裁缝在量人时,必同时度人的内心,凭一个人的年龄、职务、性格、脾气,为其裁剪出得体的衣服,可谓是将手艺提升到生理学、心理学、官场学的科学高度。“生产队为根底的“集体化时代,出去做衣裳要向“队里订合同交每天一两毛钱的“副业金才使家人有“根本口粮分配。那时候,手艺人的日子要比种田人好过得多。别人在小队里起早摸黑挣2至3角钱一天,衣裳老师一天能挣5毛钱,一天还能至恭至敬地在主家家里吃早饭、中饭、点心、晚饭四顿饭。主家为了规矩和体面,为了讨好老师多做点生活,往往还备有自己一年到

8、头舍不得吃的肉和豆腐。当然,老师吃肉也是有规矩的,一般是只有晚饭时小心翼翼地夹一片意思意思而已,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不晒热头不打雨,不挑重担不挨磨,就已处处被人羡慕了,更何况连讨老婆也比别人优先的多。特别是女人学出裁缝手艺,肯定能够嫁个高档次的如意郎君。甚至可以嫁到一个“干工作的“铁饭碗。那时候一户人家假设要请老师做衣裳,先要上门“约请,容许的具体日子那么由衣裳老师定夺。出一趟人家头生活,一般都要一两天或三四天。通常到一户人家行工后,同村人的左邻右舍都会搭便请去,于是,到一个村后,总会连续干上几十天或几个月。每临年关十二月头,都是衣裳老师一年中最忙的时候。通宵干活是常有的事情。经常在主家处

9、收工后,回到自己家里还要做整堆“包作生活。不过,忙了一年,到年三十得意洋洋数钞票时,就味道得什么辛苦都忘记一干二净了。1970年代,有些新秀的衣裳老师比拟有经济条件和超前的生活理念,遥遥领先地买起自行车,从此到邻村行工就更方便了。但那时候也不是有钱就好买的,而是需要经过很多途径,费了假设干周折买来“华侨券和“自行车票或绞尽脑汁“开后门才可买到。请裁缝老师到家里做衣服,好酒好肉招待,花上几天时间耐心等待,然后,一家人在欢天喜地中换上新衣服试穿,快乐一阵子后依依不舍地脱下,小心放在箱橱里,等到什么地方做客或过年的年初一早上才俨乎自然地穿上。这些美好的情景、欣喜的感受曾经乐坏过世世代代。可后来,随着

10、市场经济的开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服装成为“衣食住行之首的一大社会产业,由规模化流水线生产和日益庞大的服装市场销售取而代之。况且服装的款式为适应个性化和时尚化的趋势也瞬息万变。因而传统的上门行工如今已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过去的“一衣多季和“一衣多人已变成“一季多衣或“新衣满橱。年轻的裁缝老师只不过是会做分段流水线的打工族了。他们根本上无法像以前的老裁缝可以自己独手做出成套服装。可是专业的设计师,来自广东的新式、杭帮的时尚、韩国的洋款五花八门瞬息万变。因此众多老裁缝已被历史的车轮遗弃,不得不乖乖退出成衣行列。传统的衣裳老师和农家“供老师做衣裳的点滴情景只有显现在一定年纪的中老年人的回忆之中。真是手携刀尺闯诸方,线去针来献艺忙 。量尽前人长与短,难追时势自凄凉 。内容有点老套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