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党课砥砺奋斗的5年.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43384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党课砥砺奋斗的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党课砥砺奋斗的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党课砥砺奋斗的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党课砥砺奋斗的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党课砥砺奋斗的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3年党课砥砺奋斗的5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党课砥砺奋斗的5年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党课讲稿 在上课之前呢,我想考一考大家“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建立已有93年。如果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要说他老了,九十几岁的人了能不老吗。但作为一个政党,他仍然保持着青春和活力,仍然具有小伙子的魅力,小姑娘的靓丽和成年人的稳重。否那么,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青年都想参加到党组织中来,包括在座的你们,对不对。今天,无论我们是抱着什么目的来参加党校培训,既来之那么安,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执政地位是怎样来的,一路走来,我们的党经历了哪些挫折又积累了哪些根本经验和教训。这些问题我都希望能一一给以解答,但由于时间的关

2、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再加上我资历尚浅,积累有限,讲得不好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党是如何成为执政党的。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从社会性质上来讲,我们都知道,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双半社会,哪双半。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的社会性质就决定了我国在近代史上,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 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

3、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解决前一个任务,中国近代史上的各个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无论是洋务运动的自强也好、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运动(维新变法)也好、旧式的农民战争(义和团运动)也好、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暴力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也好,虽然慷慨剧烈,却由于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方案,却都没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历史雄辩地证明,时代变了,国情不同,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在近代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4、以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党是在怎样诞生的。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大会,即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的纲领即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3名党员,时隔93年,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展壮大成为一个拥有8571万党员的世界大党,生命力之旺盛可见一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大召开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上海法租界,一个是浙江嘉兴。为什么会有两个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中共一大是于1921年7月2

5、3日晚上开幕。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20236号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住所内。7月30日晚上8时许,会议开始不久,一个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李住所,朝室内的各位代表扫视了一周,然后就含模糊糊地说要找王主席,找错了地方,然后转身就匆忙离开了。这一男子的突然闯入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到这个人一定是巡捕房的密探,当机立断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赶快离开,只留下李汉俊、陈公博两人。果不其然,代表们撤离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房开来两辆警车,巡警迅速包围了李汉俊的住宅,并对李宅进行了搜查。由 1于代表们警惕性高、撤离及时,巡捕房的这次搜捕无果,但是他们依然在房子四周布下了暗探,

6、继续对这所房子内的情况进行监视。可见当时的局势有多紧张。 当晚12时左右,大局部一大代表集中在李达的住处,商讨下一步代表大会如何进行的事宜。大家一致认为,上海的风声太紧了,不能再在上海继续进行。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会议可以转移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继续召开。因为嘉兴南湖游人不多,环境幽静,而且距离上海又不远。这个意见立即被代表们采纳,并且确定会议要抓紧进行,不宜拖延。于是,第二天代表们就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也就是说,要不是因为这条船,我们的党从诞生之时就夭折了。可见,我们的党并不是历史的宠儿,她从诞生那天起就是经历了曲折的。在她成立后的几十年之中,更是经

7、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磨难和考验,仅大的就有三次。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性会议,看看我们的党在革命的危机关头是如何让转危为安的。这三次转折性会议依次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接下来要讲的三次转折性会议中,我都是从会议背景及原因、会议内容、意义这三个视角来加以阐述的。首先,我们就来看一看八七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一)第一次转折性会议:八七会议 1、召开背景及原因: 从组织上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在汪精卫分共后,瞿秋白和鲍罗廷去了江西(鲍由于蒋等人的清共,被召回苏联),周恩来、李立 三、张国焘又先后奔赴南昌,筹划南昌起义,这就使

8、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成了一个空架子,需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另外一方面,国民革命中的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而且党的许多基层组织或遭到破坏,或陷于瘫痪,很显然,要恢复这些组织,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从思想上看,在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对国民党妥协退让,走了右倾时机主义的路线,国民革命的失败证明这种路线是错误的,而且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一些人对革命开始悲观失望,表现出思想混乱和组织松散,同时,这也是共产党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缺乏革命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这些都说明共产党需要及时制定新的革命路线,才能领导革命继续进行。 从外部环境来看,共产国际代表罗

9、明纳兹也主张尽快召开会议。 2、转折的标志: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这是在革命遭受失败的关头,为审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确定新的革命方针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八七会议前夕,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必须确定在新的形势下所应采取的方针、路线、政策,必须对过去的斗争进行总结,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这是关系到一个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 3、会议主要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系统地批判并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时机 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成立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选出了由翟秋白、李维汉、苏兆征(当时

10、为了强调工人在共产党中的成分,苏兆征参加了领导层)等组成的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周思来等 2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会议指出,“现在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必须领导农民来解决土地问题。会议规定“没收大地主及中地主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族祠庙宇土地,“对小田主那么减租减息并吸收了大量的贫农雇农、破产农民到队伍中来。会议强调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批判了右倾时机主义者在武装问题上的错误,提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方案的、尽可能的在广阔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11、会议通过了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方案,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就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提出了非常著名的一个论断,那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简言之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了解了八七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原因及内容,再来分析它召开的历史意义就非常容易了,简单来说就两点: 4、意义。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认为这时期革命不能取得成功了;并且意志消沉)和组织松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12、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奉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八七会议还是我党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松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奉献。 (二)第二次转折性会议:遵义会议 1、会议背景及原因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与前四次相比,同样是敌强我弱,敌大我小,为什么这次不能取得胜利。主要是更换了领导人,在错误的领

13、导、错误的方针、错误的政策指导下,使其失败。怎么理解。 其一,是因为这次更换了领导人,第五次反围剿毛泽东被排斥在外,失去了兵权,同样,周恩来和朱德也被排斥在外。而掌握兵权并进行指挥的是一个不懂中国情况的外国人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参谋),就像农村的俗语:赶面棒当吹火筒,一窍不通。李德自称是总司令,而总政委博古又是对李德言听计从,所以,这次“反围剿战争怎么不失败。 其二,错误的方针政策。一是采纳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前4次反围剿我们都是把敌人引进我们的根据地,我们是人熟地熟,同时当时还有地下党员传递情报,里外照应,我们必然会打胜战。而第5次围剿是敌人分几路进攻我们,我们就分几路进行正面阻击,这样

14、的战术不利于我们打游击,是一种冒险主义。二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敌人分六路进攻,我们就分六路把守打阵地战,阵地战不是 3红军的强项,而我们的强项是游击式的运动战,这样肯定守不住,最后只得撤回江西瑞金,进行逃跑。三是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中央红军总共86000多人,全都表现出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转移时除了坛坛罐罐外都让农民担走,连印刷报纸的机器都一并抬走。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沉重。红军虽然突破了蒋介石围剿红军的前三道封锁线,但那都是蒋介石的杂牌军,很多与中共有一定关系,并鸣枪配合我们,所以我们能够成功突围

15、。但蒋介石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而组建的第四道封锁线对红军来说却很难突破,我们的队伍损失很大,尤其是湘江战役,它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具体说来,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由红一军团过湘江阻击敌人,红八军团扫尾,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掩护中央机关过湘江,当时正好遇到日军的飞机在天上,对我们是实行了狂轰滥炸,炸得我们的士兵成批地死在湘江,那叫一个血染湘江啊。由于敌强我弱,再加上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致使红军突破湘江时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中央红军在此次战役中的损失大概在三万人以上,中央红军由8.6万人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的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在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整个湘江。 湘江战役的沉重损失使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阔干部战士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于是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这就使会议召开有了群众根底。 其次,领导层的分化。中央有几个领导人在经过这几次战役之后,开始从左倾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尤其明显地是张闻天和王稼祥。王稼祥(政治部主任),在第五次“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