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档案局年度全市档案工作要点 2023年全市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内生动力,效劳为先、实干兴档,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两个推进开展战略,抓基层、打根底,强法治、重人才,持续推动全市档案事业开展“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落实,努力开创具有温州特色的档案工作新局面,为温州“赶超开展、再创辉煌作出积极奉献。 一、认真落实档案部门全面深化改革任务 1.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
2、扣“全面深化改革,档案部门如何不缺位、有作为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讨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上来。 2.认真谋划我市档案工作服从效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推进档案工作自身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以建设法治档案、智慧档案、民生档案、平安档案、活力档案为主抓手,努力推进档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3.做好机构改革中的档案工作。加强对档案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二、深入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平安战略 1.推动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法治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xx省档案登记备份管理方法,严格按照xx省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标准要求,依法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完成70%以上
3、进馆单位室藏重要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和备份工作。依法引导并继续开展重点民生领域、重点建设工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商会(协会)、二甲以上医院病历、社区村务等档案登记备份工作,重点建设工程档案登记率、竣工验收前档案备份率达20230%。 2.加强档案登记备份中心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登记备份数据平安管理、保密管理、应急处置等制度,进一步明确登记备份、利用审批、鉴定销毁工作流程及审批权限。深入开展登记备份数据的接收、检测、保管与恢复利用,提高数据质量。严格按照xx省标准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考核评分标准,扎实开展标准化创立工作,争取市、县两级创立省级标准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到达50%以上。 3.落实档案平
4、安监管常态化管理。加强登记备份中心日常运行维护和平安管理,完善档案灾害应急机制,标准登记备份数据检测与恢复专用场所,增强根底设备建设,全市建立1-2个区域恢复测试效劳平台,开展重要业务数据灾备应急演练。强化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证档案登记备份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异地备份基地功能作用,按照“省备市、市备县的要求,对全市档案信息数据实施异地容灾备份,提高档案信息平安保管能力。 三、全面实施档案文化建设开展战略 1.推进建档工程特色化。对接xx记忆工程,加强地方特色档案文化建设。在原有语音建档成果的根底上,各县(市、区)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地方特色语音档案,深入开发方言档案资源,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温州方
5、言语音档案总库;深化推进以温州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口述史工程,通过对温州改革开放重要事件亲历者、参与者的口述访谈、录音、拍摄,整理归档,真实记录、追溯温州改革开放历史。积极融入全市文化礼堂建设,完善“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和“企业记忆之窗示范点建设。 2.推进文化活动社会化。结合重大节日活动,举办各种档案展览,配合省局联动开展“国际档案日活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积极组织申报创立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拓展档案馆文化阵地功能,深入开展档案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活动。利用档案,挖掘温州历史人文资源,为“美丽浙南水乡建设提供素材。 3.推进编研成
6、果精品化。实施“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工程,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确定编研方向与主题,市局(馆)编纂具有温州特色的编研精品2本以上,做好温州大事记编辑出版工作。大力配合xx通志档案卷、xx市志的编纂工作。各县(市、区)要注重地方特色,提升编研质量,创作编研精品。 四、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1.开展“馆际一体化建设。加强数字档案馆平台性能的提升和改造,夯实xx市数字档案馆系统根底建设。依托数字档案馆平台,在“馆际一体化工程立项后,逐项开展招投标活动,重点推出“温州档案云阅读移动效劳平台等建设工程,拓宽档案宣传渠道。加强对各县(市、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推进档案信息平安等级保护工作,推广数字档案馆应用
7、平台成果,逐步构建各级档案馆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网络结构,实现全市“馆际一体化。 2.推广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组织开展传统档案数字化加工,加强加工过程中的平安保密管理,市局(馆)要完成2万卷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各县(市、区)要明确加工任务,进一步提高查阅利用效率。重新审查已上网的开放档案信息,确保涉密和内容敏感的信息不上网。加强对档案网站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网站发布信息、宣传工作的作用。加强科技成果研究和推广,完成“xx市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备份系统等级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档案登记备份信息平安保护策略的研究和“商会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效劳利用体系研究三大科研课题。 3.开展电子文件
8、归档与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方法,按照省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标准标准和接收进馆要求,组织软件平台维护,逐步开展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 4.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开展省级标准化数字档案室和市级示范数字档案室创立活动,加强指导,大力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各单位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启动“馆室一体化建设方案调研。 五、切实强化档案基层根底工作 1.提升基层档案工作标准化水平。总结经验,继续实施网上年检并对年检单位进行扩面,强化系统、行业监管职责。举办乡镇档案员业务培训班,提高基层档案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国家级示xx县、行政村
9、、社区示范档案室等创立活动。 2.创新基层档案工作。加大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创新推进经济社会改革中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拓展工作领域和内容。加强对行政村换届后建档工作指导。开展家庭档案建档效劳。创新企业档案工作,加强温商回归企业档案指导效劳,对市属国有企业重组、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情况进行调研,为振兴实体经济效劳。 3.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按照“五位一体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标准,加强对全市档案馆新馆建设的指导,推进列入省、市“十二五规划的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建设,重点推动欠发xx县档案馆新馆建设,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已完成新馆建设的档案馆要加
10、强馆舍功能用房建设,切实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使档案馆真正成为公共、开放、亲民的档案馆。 4.夯实档案资源根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9号、2023号令,积极开展档案资源征集接收工作。调查摸底改制企业档案接收情况,制订改制企业档案接收方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改制企业档案接收;继续开展到期档案接收工作,对各全宗档案接收数量、期限进行统计汇总,制订接收方案,正常开展档案接收工作;强化“三重一特优质档案资源建设,继续征集城市记忆历史档案;进一步拓展社会重要档案资源征集渠道,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市域外档案征集工作。 5.强化档案根底业务建设。抓好各县(市、区)档案馆的等级测评工作,
11、提高档案馆整体水平。深化“要答案,找档案窗口效劳品牌建设,标准档案查阅利用效劳流程;结合绿色通道效劳工程,开展异地查档工作,做好跨馆效劳。重视收集档案效劳民生优秀案例,编写利用实例选编。开展全市重点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工作、援疆档案工作指导、商会(协会)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快档案鉴定开放步伐,对馆藏档案进行一次全面鉴定,确保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查阅利用需求;做好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报送,迎接国家、省档案局专项检查。 六、扎实推进档案法治建设 1.强化依法行政。配合省局针对xx省档案地方法规规章标准性文件、标准体系方案xx省人物档案管理方法的调研工作。进一步理顺城建系统法律关系,明确
12、档案行政执法职能,切实履行依法行政工作。 2.加大执法力度。贯彻落实档案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进一步加大档案违法查处力度。配合省档案局开展重点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专项督查。会同市有关部门开展档案执法检查。 3.完善考核、规划工作。根据省“平安xx档案平安监管考核评审条件要求,做好各县(市、区)“平安温州建设档案平安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催促工作进展,按时汇总上报市平安办,确保全市平安创立档案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开展履行法定职责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督查,催促我市档案事业开展“十二五规划实施,启动我市档案事业开展“十三五规划调研。 七、不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
13、设 1.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先学、先查、先改的根底上,根据省、市的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效劳质量。根据省局有关要求,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比实干、比效劳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开展向朱志伟同志学习活动,宣传“最美档案人。 2.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管理。通过招录、选调高素质档案人才,鼓励在职人员参加职称考试,改善队伍专业结构。通过绩效考核鼓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提高执行能力。通过标准管理,全面推行即办制,提质提效,建设一支真抓实干、勤勉务实的档案工作队伍。 3.加强档案教育培训。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网络指导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注重年轻的师资力量培养和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档案专业人才信息库。市局(馆)各处室要加强对县(市、区)档案局(馆)条线工作的培训,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积极选送局(馆)人员参加省档案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师资力量,完善培训课程,继续办好我市档案岗位培训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