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xx区农业农村局 xx) 中国的扶贫开发是在2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明确和强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已历经三十余载的春秋,从最初的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到现在的第二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刚要(20232023)的实施阶段,这三十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引以为傲的辉煌成就。如今,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2023年同贫困地区群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必然也是我们xx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大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我们还任重道艰,也倍感压力。 一、对扶贫开发工作历史沿革的认识和理解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农村
2、扶贫工作登上了历史舞台。首先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即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的集体制度,这一变革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也使得农村的贫困现象得到大幅度缓解。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并对扶贫工作加之标准化和制度化。此刻,扶贫开发工作正式纳入政府职能范畴,成为政府的常态化工作。 自1994年始,扶贫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方案,力争用七年时间根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直至进入21世纪后,贫困人口已减少为3000万左右,相对贫困现象逐步显现
3、,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中国农村扶贫纲要,至此,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23年至今,国家开始了第二个扶贫纲要实施时期,呈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鲜明特点。“精准扶贫这一指导思想是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XX县区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强调扶贫工作三件事要做实,开展生产要实事求是,要有根本公共保障,下一代要接受教育。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创造性的提出精准扶贫的根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实践创新的不断深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根底。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共计减少了7.1个亿,我们国家在扶贫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扶贫道路,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
4、奉献。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阶段,我们省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22年底至202322年来,全省贫困居民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从15.22%锐减至5.48%。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1262元上升到422023元,年均增长12.8%。我们xx区在2023年底,识别的517户1760人已全部退出贫困线。截至目前,我区没有绝对贫困人口。这与我们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以2023年为例,我区累计完成扶贫开发工程802个,完成资金拨付18945.29万元,在结对帮扶简阳方面,落实帮扶资金226万元;完成2023至2023年度脱贫产业基地15400亩,其中帮扶资金主导建成3900亩,示范带动多元主体建成11500余亩;组
5、织省农科院专家培训农户2022余人次;帮助完成水蜜桃销售42022公斤。故此,我区的扶贫工作已然进入到对历年已脱贫的相对困难户进行稳固帮扶,通过产业开展、就业扶持、教育资助等措施,增加其“造血功能和自身开展能力的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发动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市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党的精神实质教导我们在这一扶贫工作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我们更要坚持精准扶贫根本方略,按照“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的要求,站在更高的起点,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开展、以城市贫困
6、帮扶为抓手,实现扶贫攻坚全覆盖、以务实推动对外援助为抓手,落实首位城市的责任担当,决胜全面小康。 二、 当前我区农村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和困境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已有成绩的根底上,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和剖析我们现阶段的缺乏和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 (一)相对贫困户开展动力缺失。一是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缺乏自主脱贫意识,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甚至只拿钱不做事,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缺乏主动性,没有开展动力,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市场因素影响,出现“上急下不急、外热内冷淡 的现象。二是局部乡镇、村党组织引领带富能力缺乏,在扶贫观念、政策掌握、组织发动、技术指导、
7、效劳群众方面跟不上形势需要,没有有效的脱贫鼓励措施,且乡镇干部任务繁重,承担多个角色,工作人员流动也快,难以保证扶贫攻坚力量。三是社会责任感普遍不强,没有主动产于社会扶贫的意识,加之群众对扶贫开发攻坚的期望值过高,不少人单纯认为脱贫奔康只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开展经济、开展产业兴趣不浓,社会普遍无视了支持农户开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内容。 (二)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一是产业不强,扶贫工程投建后,产业开展依然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方法,有的村社虽然已开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二是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
8、做的不到位,大户、合作社本身涉及贫困户甚少,带动性不强,贫困户自身缺乏技术,造成对扶持工程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我区产业和扶贫已经开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工程的再推进尤为困难,故此,多数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三是扶贫开发工程后续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工程开发后并没有形成工程与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盟,很难到达扶贫的最初目标,也难以持续见效。 (三)缺乏风险抵御机制。一是贫困户本身没有根底,也缺乏再筹集资金的来源,有些贫困户通过向银行举债的方式解决,农户个体承担风险的能力非常低,一旦工程失败,无法归还贷款,反而雪上加霜,更加困难。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业靠天吃饭,农业受灾的情况并不少见,工程持续开
9、展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尚未建立,很难有效抵御市场和天灾的风险。三是扶志和扶智还不够,扶贫理念和方式方法还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消除相对贫困后的返贫现象或者解决新增贫困人口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机制体制和应对措施。 三、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路径初探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牢脱贫基石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提出的6条珍贵经验和对做好今后工作提出的8条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紧盯目标任务,继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持续稳固扶贫成果,不断提高脱贫质量;二是
10、始终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围绕工程增效主动履职履责,做好牵头领域扶贫开发工程的协调、监督、效劳工作。继续帮助各乡镇解决工程推进、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扎实开展已竣工工程的“回头看“回头访工作。切实推动扶贫开发工程持续见效。 (二)强化内外协作,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直接强化贫困户脱贫培训,通过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到村到户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技术认知,培育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将贫困户带入产业链,增强贫困户致富的能力;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企业、个体入驻,有针对性的通过这批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企业或单位,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业“大户+农户等
11、形式,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展;三是加大优秀人才引进,积极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引进优秀职业经理人、有志青年来此创业,搞经营,从而带动贫困户开展,使二者在开展中得到实惠,也促进区域经济开展, (三)紧抓政府效劳,解决民生实事 一是产业,选准产业是扶贫关键一步,要大力开展贫困户参与度和受益面大的特色主导产业,立足当地的种养习惯和产业根底,升级老产业、开展新产业,因势导利,培育一批特色精优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二是网络扶贫,继续按照“网络扶贫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狠抓落实,组织开展各形势推介活动、电子商务品牌营销、实施农村电商助推工程、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效劳中心(站),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渠道
12、,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三是狠抓品牌,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影响力,拉动市场需求,加强对农产品标识、产地、质量、品牌的创意设计,充分利用农博会、招商会等平台,积极采用媒体广告、网络营销等方式,提高公众对“xx公用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以及公用品牌价值。 (四)创新保险模式,提高扶贫保障 一是加大设施农业保险力度,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化、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几化同步的时候,面临的风险也更集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在扶贫中的作用就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性保障,通过保险手段为开展现代农业转移风险和危害;二是引入“农业保险+期货的模式,引进期货公司,将保险公司、农业企业和贫困户联系起来,发挥期货对农产品的对冲作用,在农户购置价格指数保险的根底上,保险公司在购置期货保险,分散价格风险;三是构建完善的保险机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的措施,构建起健全的防范能力至关重要。引入政策性保险制度兜底,积极探索和开展巨灾风险保险体系,支持稳固扶贫成果和持续开展,此外,还需各种农业补贴来降低生产本钱,提高其自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通过报团取暖的方式来降低风险损失。 最后,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一起努力。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