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143869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3年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综述这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涉及全球、至今余威尚存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兴旺经济体主要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开展战略方面存在的根本性缺陷,以及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危机以来,按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确定的金融监管改革目标,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主导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系携手共建金融监管新框架,力图通过严格审慎的监管打破金融危机的厄运循环,防止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再次爆发。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目标和主要内容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目标本轮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G20取代七国集团G7成为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最重要平台,G20领导人系列峰会明确了国际金融监管的目标和时间表,定期审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

2、展,并确定国际金融改革的最终方案。2008年11月15日G20华盛顿峰会通过了加强金融监管的行动方案和原那么,包括提高透明度度和问责制、强化审慎监管、提升金融市场的诚信和改良金融监管国际合作。2009年4月2日G2O伦敦峰会提出,建立强有力的、全球一致的金融监管框架,主要包括:重新构建监管架构识别和应对宏观审慎风险;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纳入审慎监管范围;改良金融机构的薪酬机制;提高金融体系资本质量和数量,遏制杠杆率累积;改革国际会计规那么,建立高质量的金融工具估值和准备金计提标准等。2009年9月25日G20匹兹堡峰会进一步指出,建立高质量的监管资本,缓解亲经济周

3、期效应,2023年底完成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改革,主要经济体2023年底前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Basel II,并从2023年底开始实施新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实施FSB稳健薪酬机制的原那么及其执行标准,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改良场外衍生品市场,2023年底前所有标准化的场外衍生合约通过中央交易对手清算;2023年底提出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道德风险的一揽子方案。2010年6月25日的G20多伦多峰会首次明确了国际金融监管的四大支柱,一是强大的监管制度,确保银行体系依靠自身力量能够应对大规模冲击,采用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强化对冲基金、外部评级机构和场外衍生品监管;二是有效的监督,强化监管当局

4、的目标、能力和资源,以及尽早识别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的监管权力;三是风险处置和解决系统重要性机构问题的政策框架,包括有效的风险处置、强化的审慎监管工具和监管权力等;四是透明的国际评估和同行审议,各成员国必须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同行审议peer review,推进金融监管国际新标准的实施。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揭示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本轮金融监管改革涵盖了微观、宏观和中观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改革既各有侧重,针对性地解决不同性质的问题;又具有逻辑一致性,相互支持和有机结合。1、微观金融机构层面的监管改革。目的是提升单

5、家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强化金融体系稳定的微观根底。微观层面的改革包括: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改革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大幅度提升银行体系吸收损失的能力;引入杠杆率监管,约束银行体系的杠杆效应,缓解去杠杆化的负面影响;建立量化的流动性监管标准,增强单家银行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的能力,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改革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规那么,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集团层面的风险治理架构,推动金融机构实施稳健的薪酬机制,确保薪酬发放的数量、期限与所承当的风险暴露及风险存续期更加一致;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要求,增强市场约束等。2、中观金融市场层面的监管改革。目的是强化金融市场根底设施建设,修正金融市场失

6、灵。中观层面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国家会计准那么,建立单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制度;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将不受监管约束或仅受有限约束的准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体系,如对冲基金、私人资金池、按揭贷款公司、结构化投资实体、货币市场基金等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加强外部评级机构监管,减少利益冲突,降低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机构对外部评级的依赖程度;改革场外衍生品市场,推动场外交易合约标准化,鼓励通过中央交易对手进行交易;提高不同金融部门监管标准的一致性,缩小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监管套利的空间;改革金融交易的支付清算体系,降低风险传染性。3、宏观金融系统层面的监管改革。目的是将系统性风险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宏

7、观层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经济周期挂钩的监管制度安排,弱化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正反响效应;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包括实施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提高监管强度和有效性,建立“自我救助机制,降低“大而不倒导致的道德风险;对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还应加强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建立跨境危机处置安排,降低风险的跨境传递。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进展根据G20峰会确定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和时间表,2023年中以来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导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重中之重-商业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已获得G

8、20首尔峰会的批准,将于2023年在成员国开始实施。一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2023年中以来,基于本轮金融危机的教训,巴塞尔委员会对现行银行监管国际规那么进行了重大改革,发布了一系列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统称为“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Basel III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维,按照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资本监管在巴塞尔委员会监管框架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1提高监管资本的

9、损失吸收能力。2023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监管资本工具改革的核心要素。一是恢复普通股含留存收益在监管资本中的主导地位;二是对普通股、其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分别建立严格的合格标准,以提高各类资本工具的损失吸收能力;三是引入严格、统一的普通股资本扣减项目,确保普通股资本质量。此外,巴塞尔委员会正在研究提升系统重要性银行各类资本工具损失吸收能力的具体方案,包括:各类非普通股资本工具通过强制核销或转换为普通股等机制吸收损失、发行应急资本contingent capital和自救债券bail-in debt以降低破产概率的可行性。2扩大资本覆盖风险的范围。本轮金融危机说明,新资本协议框架下

10、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交易头寸、场外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权重方法不能充分反映这些业务的内在风险。为此,2023年7月份以来,巴塞尔委员会调整风险加权方法以扩大风险覆盖范围。一是大幅提高证券化产品特别是再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权重;二是大幅度提高交易业务的资本要求,包括增加压力风险价值S-VaR、新增风险资本要求等;三是大幅度提高场外衍生产品交易和证券融资业务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巴塞尔委员会定量影响测算结果说明,风险加权风险的修订导致国际化大银行资本要求平均上升20%。3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根据自下而上的定量影响测算和自上而下的监管标准校准的结果,9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三个最低资本充

11、足率监管标准,普通股充足率为4.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总资本充足率为8%。为缓解银行体系的亲周期效应,打破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正反响循环,巴塞尔委员还建立了两个超额资本要求:一是要求银行建立留存超额资本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用于吸收严重经济和金融衰退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损失。留存超额资本全部由普通股构成,最低要求为2.5。二是建立与信贷过快增长挂钩的反周期超额资本counter-cyclical buffer,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扩张时期积累充足的经济资源,用于经济下行时期吸收损失,保持信贷跨周期供应平稳,最低要求为02.5。待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情况下,商业银

12、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应分别到达7、8.5%和10.5%。此外,巴塞尔委员会还与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密切对话,推动建立前瞻性的动态损失拨备制度。2、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本轮危机之前,金融工具创新以及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导致银行体系积累了过高的杠杆率,使得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的背离程度不断扩大。危机期间商业银行的去杠杆化过程显著放大了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负面影响。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引入基于规模、与具体资产风险无关的杠杆率监管指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2023年12月发布了杠杆率计算方法的征求意见稿,2023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就杠杆率计算方法与监管标准达成共识,自2023年初按照3%的标准一级

13、资本/总资产开始监控杠杆率的变化,2023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2023年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架。3、建立流动性风险量化监管标准。危机爆发的前几年,全球金融市场较低的利率水平以及金融交易技术的创新,增强了资本市场活力,银行融资流动性和资产流动性同时扩大,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依赖性明显增强。本轮危机暴露出欧美大型银行过度依赖批发型融资来源的内在脆弱性。为增强单家银行以及银行体系维护流动性的能力,2023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征求意见稿,引入了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量化指标。一是流动性覆盖率LCR,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目的是提高银行短期应对流动性

14、中断的弹性。二是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解决资金错配的能力,它覆盖整个资产负债表,目的是鼓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资金来源。4、确定新监管标准的实施过渡期。鉴于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为防止过快引入新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对经济复苏潜在的不利影响,按照G20领导人的要求,巴塞尔委员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国际新监管标准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9月12日召开的中央银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GHOS会议决定设立为期8年2023年-2023年的过渡期安排。各成员国应在2023年之前完成相应的国内立法工作,为实施新监管标准奠定根底,并从2023年初开始实施新的资本监管

15、标准,随后逐步向新标准接轨,2023年底全面达标。2023年初成员国开始实施流动性覆盖率,2023年初开始执行净稳定融资比例。5、强化风险管理实践。除提高资本与流动性监管标准外,危机以来巴塞尔委员会还发布了一系列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监管原那么、指引和稳健做法等。2023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稳健原那么,从定性方面提出了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审慎监管的建议;2023年4月发布了评估银行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监管指引;2023年5月发布了稳健压力测试实践及监管指引;2023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大幅度强化了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框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集团层面的风险治理框架、加强对各类表外风险

16、的管理、重视对各类集中度风险的管理等;2023年发布了加强银行机构公司治理和薪酬原那么和标准的评估方法等,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风险治理有效性和风险管理能力。二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了解决SIFIs问题的政策框架本轮危机中,大型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是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点,降低SIFIs道德风险及其经营失败的负外部效应是危机之后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23年11月份,金融稳定理事会向G20首尔峰会提交了解决SIFIs问题的一揽子政策框架。具体包括:1、提高SIFIs损失吸收能力。SIFIs特别是全球性SIFIsG-SIFIs应具备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以体现这些机构对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更大的风险。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主要通过提高SIFIs的资本要求capital surcharge、应急资本和自救债券等方法实现,并且可能包括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