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研究 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根本生活方式的新时代,人们“上网、“用网是一种新常态,对工作而言也是一门根本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应如此。弄清新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新表征并理顺其关系,不仅事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也事关国家意识形态的平安和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绘制。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开展的新表征 无时无处不网已经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样态,在新的生活方式下作为承担者、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作为主体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都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1.新的载体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不断被遮蔽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
2、育载体的不断拓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不断开展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不断被遮蔽。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在场方式虚拟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介的渗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媒介场景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便可以通过新媒介载体以符号、图像、影像等信息方式展现出来。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断被媒介具象隐匿,呈现出图像化、数字化和符号化特点。这种虚拟化的在场方式容易让我们无视真实主体的客观存在。米歇尔X8226;福柯在词与物的结尾处明白地写道:“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1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呈现方式隐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在不断与
3、时俱进,有自己的演进逻辑和开展规律。随着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同时更加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刚性灌输的同时更加注重“柔性灌输。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下,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客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娱乐、效劳、管理等日常生活范围中,渗透到各大媒体平台,主要表达为“宏观性主导的操作者,引导客体在自然、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并转化为行为习惯。在隐性化的呈现方式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不断被遮蔽,在表象上呈现为只有“活动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空缺由不
4、在场的共存填补。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间接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主客体观,主体是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是个人和人类的统一,客体那么是与主体相对应的概念,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客体的互动建立在实践根底上。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多是面对面的、直接的、可直观感知的,我们可以直观地感知和区分主体与客体。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推进,传统的主客体互动模式已被网络大局部解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也由“人人的人际互动模式转向“人介体人的模式。这种间接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让客体在更多地关注介体的同时也减少
5、了对真实主体的直接依赖。 2.新的交往方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对其成员施加影响以使之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作为人类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人的一项对象性活动,其主体是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3比较特殊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创造性的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4因而人是特殊的自然存在物,也是主体对象性活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但我们不能因人具有主体性而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人的事实。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6、具有主体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线上线下的叠加互动已经成了人们新的交往方式。在网络环境中,在新的媒体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被全面激活并不断扩展,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客体主体性的张扬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呈现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相较以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不断凸显。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参与更多。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平等意识增强,主体更加注重与客体的平等互动,在设定目的、过程、内容、原那么、方法、环境等方面都特别注重和强调客体的主体性参与;客体的自主性也明显增强,自主参与越来
7、越多,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载体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主、灵活地参与,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监控、反响、调节和补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发挥更充分。在新的交往方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地位更加突出,能动性、创造性明显增强。其一,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能动性明显增强,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经常、主动地区分、选择、吸收有益信息,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建构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创造性明显增强,面对主体为其呈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原有认知图式和现实需要有选择地筛选、接收信息,且会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
8、维围绕“发散点(针对性问题)变通、重组和创造教育内容和信息,并在多角度思考的根底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主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转化更加多维快捷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和客体都既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群体既可能是组织化的群体也可能是非组织化的群体,呈现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通常多维叠加互动,转换异常快捷。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群体在主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呈耗散结构多维散发的。在网络载体中,多个主体、多个客体同时并存,经常会出现多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多向叠加互动的现象,因而多个主客体的相
9、互作用让这种“主“客转化更加复杂的同时,也更加多维。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体在主客体之间的转化更加快捷。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个体的主客体相互转化更加快捷,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主体在受教育时是客体,在教育时就是主体,这种转化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在线的时代打破了时空障碍,随时都在进行;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依赖自我教育,随着客体主体性的凸显,“主我和“客我的转化也更加快捷。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定位面临的新质疑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新特点的显现,一系列新质疑也随即而来。要合理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并科学厘定其开展路向,就必须首先弄清楚质疑点和争论点,否那么我们就找不到症结、把
10、不住方向。综观近五年的学界争论,我们发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面临的新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符号化、数字化、图像化后的虚拟在场形式是否已经成为满足客体需要的“物品。随着网络科技和媒体技术的开展,人的交往关系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物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常以符号化、数字化、图像化后的虚拟在场形式向客体展示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感知的都是符号化、数字化、图像化后的“主体的虚拟呈现形式,而这种方式又会不断地被复制加工,真实世界被不断地异化为拟真世界,最后呈现在客体面前的是逐渐“脱离主体的被数字化、图像化了的东西。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符号化、
11、数字化、图像化后的虚拟在场形式是否只是满足客体需要的“物品5呢。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面对这些数字化、图像化后的存在形式时,如果仅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角度、仅从物对于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主体的虚拟在场形式就成了满足客体需要的“物品。但如果我们仅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符号化、数字化、图像化后的虚拟在场形式看成满足客体需要的“物品,我们就有可能陷入两个错误的极端:一是认为主体在不断地数字化、图像化中逐渐成为一种符码,进而消失在后现代的拟真世界中,消失在客体中,最终走向技术决定论进而走向唯心主义;二是片面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在不断放大客体主体性的同时也逐渐无视甚至否认思
12、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进而得出双主体、主体间性等结论,最终可能还会走向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根底理论进行否认。 2.主体性日益凸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还是不是客体。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越来越被遮蔽,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越来越凸显,加之主体也具有客体性,在第一个质疑的根底上我们又面临第二个问题:主体性日益凸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还是不是客体。其实我们在答复这个问题之前还涉及对一个相关问题的答复,即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完成到底是一个过程还是可以分为施教和受教两个过程。如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以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就会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过程的立场,
13、进而对第二个质疑的答复就是肯定的,因为无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无论如何凸显都改变不了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是主体对象性活动的对象的事实。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解为施教和受教两个过程,就会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坚决地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主体,进而对第二个质疑的答复就是否认的。 3.如何定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在答复前面两个质疑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就跟我们走路一样,定位不同、视角不同,最后的走向就会截然不同。重视客体的主体性作用起因于人的主体性扩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经验。但如果参照
14、的系统不同、角度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区别。在网络生活里,同一时空场域有多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存,而这些并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能是同一主体,可能是两个主体,也可能是多个主体。从这个角度讲,单主体、双主体、多主体都是存在的。但是,从单个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看,同一活动过程的主体和客体是既定的,只可能有一个主体,不存在双主体、主体间性或多主体的问题。相较于其他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和区别在于客体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即具有主体性的人,但在同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管客体的主体性怎么凸显,其仍然只能是这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体,而不是主体。 三、新时
15、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定位与开展路向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就必须回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去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活泼的因素,只有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才能正确厘定其开展方向,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问题,我们就必须回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去寻找答案。其实,只要回归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本身,我们就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特性、过程与要素都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第一,思想政治教
16、育的本质与特性决定了主客体的客观存在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影响客体的活动,其本质是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并通过提高客体的道德素质为人的全面开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效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阶级性。这不仅从源头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人类的对象性实践活动,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客观存在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与要素内在地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确的方案性、鲜明的正面性和积极的引导性。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一个系统,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的运行过程。系统的运行过程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